跳至主要內容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在《施政報告》有關運輸及房屋政策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今日(一月二十日)在介紹二零一七年《施政報告》有關運輸及房屋政策措施記者會上的開場發言:

  各位新聞界朋友,今日會向大家講述今年《施政報告》中有關運輸及房屋的主要內容。

  我先講運輸方面。

  政府的一貫政策是以公共交通服務為本、鐵路為骨幹,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並致力解決道路擠塞的問題,改善交通之餘,也可減少路邊廢氣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近年政府大力投資策略性運輸基建。本地鐵路方面,觀塘線延線和南港島線(東段)已分別在去年十月和十二月通車。港鐵公司現正全力推展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預計「大圍至紅磡段」可於二零一九年年中通車,而「紅磡至金鐘段」則維持以二零二一年作為通車目標。屆時鐵路網絡會涵蓋全港逾七成人口居住的地區。

  我們亦已按《鐵路發展策略2014》邀請港鐵公司就第一批新鐵路項目--即北環線(及古洞站)、屯門南延線、東九龍線及東涌西延線(及東涌東站)--提交建議書。

  我們會在今個立法年度就落實大型的中九龍幹線項目申請撥款,希望於二零一七年,即今年下半年展開工程。預計於二零二五年通車後,在繁忙時間取道中九龍幹線來往西九龍與九龍灣的車程縮短至只需約5分鐘。

  為配合新界西北的長遠發展,我們需要推展連接新界西北地區和市區的新幹線,同時提供第三條往來大嶼山的通道,加強通往機場道路網絡的穩健性。為此,我們會展開十一號幹線的可行性研究。

  就香港長遠的規劃,政府正進行《香港2030+》的規劃研究。運輸及房屋局方面會配合該規劃研究,展開跨越二零三零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當中包括對大嶼山、新界西北和新界北部等地區發展所需的大型運輸基建進行探討,以期初步敲定有關基建的布局。

  對外運輸基建方面,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預計可如期於明年第三季完工通車。而港珠澳大橋經由三地政府進一步綜合評估進度之後,結論是整體工程力爭於今年年底完工,將因應跨界通行政策落實措施等因素,期望早日三地同步通車。

  我想借機會講一講,港珠澳大橋無論是內地的主橋工程,還是港珠澳三地的連接路及口岸工程,均面對各自在工程上的挑戰和工期上的壓力,包括技術困難、極端天氣、施工安全、界面銜接等多方面風險,各有延誤。而香港段工程至今年年底基本完成,達致通車條件,與內地的主橋工程進度大致相若。因此絕不存在過去我留意到坊間有說法指香港段工程過慢而影響大橋整體通車的情況。

  另外,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的工程已於去年八月正式展開,機管局亦就借貸融資安排委聘滙豐銀行進行顧問研究。

  公共交通服務方面,政府於二零一四年年底開始展開《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全面檢視重鐵以外各公共交通服務的角色及定位,進一步優化公共交通的布局,為乘客提供多元選擇,並推動無障礙運輸。除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也會致力改善候車及候船環境,提升配套設施。我們將於今年年中完成《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屆時會發表綜合報告。

  目前,我們已優先完成對公共小巴服務的檢討,建議增加公共小巴座位至19個;並同時探討如何優化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當中包括推出優質的士的建議,以滿足不同乘客群組的需求。

  至於港鐵服務,政府正與港鐵公司共同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希望使機制的運行能在維持港鐵公司作為上市公司應有的財政穩健的同時,亦更加能夠回應市民對兩個問題的關注,分別是票價調整與港鐵公司利潤的關係,以及市民負擔能力。檢討會在現屆政府任期內完成。

  道路交通擠塞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是日益嚴重的。為紓緩道路交通擠塞,政府會繼續分階段進行交通諮詢委員會早前在《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建議。

  今年我們會展開泊車政策檢討以優先考慮及配合商用車輛的泊車需求、研究限制車輛增長,以及就在中環及其鄰近地區推行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進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以助達致具體落實方案,供公眾考慮。同時,也就三條過海隧道(簡稱三隧)的交通流量合理分布的整體策略展開研究,希望於二零一七/一八立法年度將隧道費調整方案提交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討論。

  我們須大力打擊違例泊車,除警方加強執法行動外,我們將於今年第一季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把與交通擠塞相關的定額罰款調高,以維持罰款的原有阻嚇作用。

  除了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外,政府亦鼓勵市民「行多兩步,安步當車」,連接公共交通,既可推動綠色出行及健康生活,亦促進社區互動。

  為此,我們推出「香港好.易行」計劃,即今日大家手上的單張,這是我們計劃的簡要內容。我們將循四個方向推出一系列新措施:即提供清晰方便的資訊,讓市民可「行得醒」;完善步行網絡,令市民「行得通」;締造舒適寫意的步行環境,讓市民「行得爽」;以及提供安全高質的步行環境,以確保「行得妥」。除了單張之外,亦請各位記者朋友有時間可以留意一下運房局在去年底所引進「路人甲」Facebook,這是從一般市民出行時會關心的問題或作為市民對交通運輸關心的問題,我們希望用一個比較資訊式的面書和大家分享。

  我們的目標,是要提升香港這城市的易行性,利便市民出行、連繫及享用,並使步行成為香港作為可持續發展城市的一個重要部分。

  同時,我們亦會繼續推行「人人暢道通行」計劃,在公共行人通道加設無障礙設施。除了推展已確定的上坡地區自動扶梯系統項目外,我們打算在今年年底展開研究,就這類項目或這類建議的評審機制進行檢討及改革,希望更加能夠切合地區上在「人人暢道通行」方面的需要。

  與此同時,政府會繼續在新市鎮及新發展區建設「單車友善」環境,營造綠色社區。具體措施包括改善新市鎮和新發展區的單車徑和相關配套設施。我們亦會研究如何幫助團體以非牟利方式營辦社區單車租賃服務,讓市民可騎單車往返公共交通工具車站和居所或辦公室,作為「首程」及「尾程」的短途接駁,無需使用有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接着我講房屋方面的工作。

  按照去年十二月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年度報告的最新房屋需求推算,政府仍以460 000個單位作為下一個十年期(即二零一七/一八至二零二六/二七年度)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當中公、私營房屋供應維持「六四」之比。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80 000個單位,當中包括200 000個出租公屋單位及80 000個資助出售單位;而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80 000個單位。

  要落實這個供應目標,關鍵在於能及時覓得所需的土地。目前,就公營房屋而言,假設至今所有已經覓得的土地能如期順利推出作建屋之用,我們只能興建236 000個單位,跟十年280 000個單位的供應目標仍有所落差。所以,現時政府相關部門,無論是運房局或發展局的部門,仍在努力尋找新的潛在公營房屋用地。稍後署理發展局局長會講述政府在土地供應方面的工作。

  未來五年(即二零一六/一七至二零二零/二一年度),公營房屋的預計建屋量合共約為94 500個單位,與本屆政府上任時當時的五年期(即二零一二/一三至二零一六/一七年度)的68 900個單位比較,增幅顯著,亦持續比之後幾年的五年期建屋量為多。我估計,再下一個五年期(即明年此時)的建屋量會進一步增加。

  不過,由於公屋需求在不斷增加,而本屆政府於二零一二年年中上任至今,申請公屋的數目共增加差不多四成半,而覓地建屋卻需時進行,亦很多時遇到各樣問題,所以供應追不上需求,進一步對平均輪候時間構成壓力。截至去年九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已延長至4.5年,毫不理想。我們會繼續定期公布預計建屋量,希望社會有一個目標,亦期望社會各界及立法會支持我們開拓土地和提出的公營房屋項目,讓大量在輪候公屋的家庭能早日「上樓」,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資助自置居所方面,去年房委會和房協預售合共約3 700個資助出售單位,已全數售出。預計這些單位將分別於二零一八年和二零一九年落成。今年房委會和房協將再預售合共約2 600個單位。再向前看,明年房委會可以推出約4 400個單位預售。

  至於私人住宅物業市場方面,透過政府持續的努力,私人住宅的中期供應顯著增加。根據去年底即十二月的最新推算,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市場的供應量達94 000個單位。政府會繼續推出房屋用地,以確保長期有足夠和穩定的土地供應。政府亦會繼續維持需求管理措施,以遏抑炒賣及外來需求,限制投資需求。經政府於去年十一月提高住宅物業交易的從價印花稅稅率至劃一15%後,我們看到在過去兩個月,樓市氣氛已有所冷卻。在昨日我們發給(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的文件中,有一段落講述一些初步數字,我們看到涉及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住宅物業交易中,超過九成是一些永久性居民在買樓時並沒有(持有)其他香港的住宅物業。由此可見,這新稅率能夠有效地讓更多目前未有其他本港物業的永久性居民購買他們心儀的物業。

  最後,我想說目前房屋供應及可負擔問題仍然嚴重,政府及社會都需優先處理,而我相信我們一直以來推行的策略是有效的,應堅持下去。多謝大家。
 
2017年1月20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33分
即日新聞  

網上廣播

二零一七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