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衞生署「年少無酒」宣傳教育運動推廣未成年勿飲酒(附圖)
***************************
  衞生署今日(十二月十五日)展開名為「年少無酒」的新宣傳教育運動,與青少年和家長團體、學界、醫護專業及相關政府決策局/部門攜手合作,加強宣傳和教育未成年人士切勿飲酒。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醫生今日在宣傳教育運動的揭幕記者會上說:「調查發現港人飲酒越見普及,而開始飲酒的年齡亦越來越年輕。在少年時期飲第一口酒的人較易於成年後酗酒,甚至依賴和濫用酒精。」
 
  程卓端醫生強調:「由於青少年的腦部仍在發育,他們亦較易受酒精影響其身心和社交發展,故此各界特別是家長應全力保護年輕人,免受酒精危害。」
 
  衞生署委託進行的《二○一五年香港成人對飲酒的認識、態度和行為調查》訪問超過2 500名18至64歲成人。調查顯示,在1 630名曾飲酒的受訪者中,43.1%報稱在18歲前第一次飲酒。另外,在1 087名過去12個月曾飲酒者中,16.6%表示在18歲前已有飲酒的習慣。
 
  值得關注的是,18歲前開始飲酒與成年時較頻密地飲酒、平均每日飲用的酒精單位數量較多,以及較常「暴飲」(即同一場合飲五杯/罐或以上)有關。署方數據顯示,64.8%每星期飲超過三次的受訪者,以及66.7%每月暴飲一次或以上的受訪者皆表示在18歲前飲第一口酒。
 
  程卓端醫生補充:「署方數據顯示,曾暴飲學生的比例隨年齡增加,情況令人憂慮。截至今年三月,二○一五/一六學年在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服務並完成自填問卷的學生中,曾暴飲及每月暴飲至少一次的小四學生百分比分別為3.4%及1.2%,中六學生則分別是12.1%及2.0%。」
 
  程卓端醫生提醒年輕人和家長,酒精飲品被世界衞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1類致癌物(即對人類致癌),與煙草、石棉及電離輻射屬同一類別。酒精尤其影響青少年腦部發育,例如損害記憶力、妨礙神經系統發展及削弱自制能力等。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何世賢博士在記者會表示,父母是子女獲得酒精的主要來源。家長常見的鼓勵飲酒行為會誘使子女飲酒,父母亦常低估未成年飲酒問題的嚴重程度。
 
  衞生署委託香港大學展開的一項研究顯示,與飲酒的父母、兄弟姊妹和祖父母同住的中小學生,比家人不飲酒的學生較大機會開始飲酒。此外,家長若容許子女幫助買酒、斟酒和開酒樽等鼓勵飲酒的行為,兒童特別是小學生較大機會從小開始飲酒。
 
  記者會上,屯門酒及藥物依賴組顧問醫生及青山醫院成人精神科部門主管林明醫生亦分享其在青山醫院屯門酗酒診療所提供酗酒治療服務的臨床觀察和經驗,指出未成年飲酒與青年期及成年後的暴飲和酗酒問題有關。
 
  衞生署今日推出題為「酒精傷害要認清 未成年咪掂酒精」的新政府宣傳短片,並已自本學年開始加強宣傳教育活動,推廣未成年勿飲酒,包括近期聯同家長教師會聯會和香港大學舉辦「年少無酒工作坊」,以及應香港中文大學邀請舉行「認清酒害」健康講座。
 
  程卓端醫生總結時說:「我們會繼續與相關界別和學校夥伴緊密合作,透過舉辦工作坊及向青少年、家長和學校派發健康教材,努力建立未成年不飲酒的社會。」
 
  市民可參閱衞生署「年少無酒」專題網頁,了解詳情。
 
2016年12月15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30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醫生(中)、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何世賢博士(右),以及屯門酒及藥物依賴組顧問醫生及青山醫院成人精神科部門主管林明醫生(左)今日(十二月十五日)展示「年少無酒」宣傳教育運動的主題。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醫生(前排右五)、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何世賢博士(前排左五),以及屯門酒及藥物依賴組顧問醫生及青山醫院成人精神科部門主管林明醫生(前排右四)今日(十二月十五日)在「年少無酒」宣傳教育運動及揭幕儀式上與青少年和家長團體、學界及醫護專業夥伴合照,推廣未成年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