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出席香港經濟峰會2017午餐會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日(十二月一日)出席香港經濟峰會2017午餐會的致辭全文:

文禧(新城廣播有限公司副董事總經理兼新城財經台營運總監宋文禧)、Alice(信報財經新聞總編輯郭艷明)、Peter(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我很高興與大家一起參加香港經濟峰會2017,這個是我今日第三場演講,前面有兩場。那兩場都是與經濟有關的,但不是講地產、不是講股票或者其他金融的事情,而是講兩個香港新的,亦很有潛質的產業。今朝一早去了Business of Design Week (BODW),今年是第十五年舉辦,中文叫做設計營商周。今年的夥伴城市是美國芝加哥,有十萬人參加這個活動,一整個星期的活動,有七十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講者。

  設計作為香港一個經濟產業,每年對GDP的貢獻是一百四十億美元,僱用香港整體僱員人數的百分之五點六,是一個不小的產業,但可能大家日常接觸到或者媒體方面看到、聽到的都是比較少。

  第二場演講亦與設計有關,就是設計出來那個東西的價值,它是一種產權,是知識產權,要受保護,亦可以做交易、做買賣,就是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Business of IP Asia Forum,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這兩場活動,一個叫設計營商周,一個是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都有「營商」兩個字,所以說明一個Design,一個IP,其實都有商業成分,很重的商業成分,亦是一種經濟活動,有經濟價值。

  今日的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很有意義,在開幕式上一共有五位講者,我是其中一個,貿易發展局是主辦單位,貿易發展局的總裁是第二個,跟着有三位,都是來自中國內地,一位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員,另外兩位是世界組織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中國內地人,但都是在這兩個世界組織裏面做副總幹事的二把手。

  一個組織名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另外一位是WTO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所以今日開幕式在台上講話的五位都是中國人,兩位是香港人,三位是內地人。那三位內地人當中有兩位還是世界層級的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官員。

  今次這個活動一共有兩日,兩千八百人參加,七百人來自香港,七百人來自大陸,一千四百人來自外國,即是香港、大陸與外國的比例,大概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的比例,一共有八十位講者。

  為甚麼要講這麼多呢?因為大家日常印象中,可能覺得凡是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新聞,來自中國內地的就是中國內地有些人侵犯知識產權,有些冒牌東西、假的東西。但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現在中國內地已經是世界上各種各樣知識產權的新登記數字來說,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而且每年的增長速度十分快。

  香港做甚麼呢?我們利用我們一貫的優勢,我們發展知識產權的代理業務IP Agency,評估,並不只是房地產評估,而是IP產權的評估(Valuers)、融資(Financiers)、律師,然後如果出現爭端時有調解服務,又或是仲裁服務。

  這些人在香港做甚麼呢?做知識產權的轉移。轉移包括買賣、租賃、發牌(Licensing)、Franchising,還有就是copyright trading等等。香港在這方面發展這個產業,我們的優勢在哪裏?其實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是我們有財經服務,有傳統法治的環境,有一個國際的營商環境,還有我們有兩文三語的優勢。

  大家知道在世界上,很多做各種各樣商品產品,貿易量最大的市場,往往它不是生產地。世界最大的黃金買賣市場,它本身沒有出產黃金;世界最大的鑽石貿易市場,它本身沒有出產鑽石。香港不會有很多知識產權出現,我們有一些,但就交易來說,我們是不是應該有一個願景,利用我剛才說的香港優勢,讓香港成為一個國家的,甚至乎是世界級的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當然,裏面主要部分就是貿易和我剛才說的那些相關服務。

  剛才所說的兩個活動,我過去幾年都支持、都參加,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是值得大家重視的,因為不發展經濟我們就不能夠改善民生,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經濟,我們才可以繼續改善民生。在這個問題上要向大家報告一下,要多謝大家。就是一五/一六財政年度,即是過去了的那個完整的財政年度,特區政府的利得稅收益是歷來最高的,因此多謝大家交稅。

  我們二○一五/一六財政年度利得稅的收入達到一千四百億元。因為我們有這樣的收入和其他收入,我們才可以去做改善民生的工作──扶貧、安老、助弱、醫療等。社會福利的開支,自從我們四年前上任後,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五,四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五,主要用於扶貧、安老、助弱方面。雖然如此,我們沒有養懶人。由於種種原因,經濟比較好,我們有最低工資,而且特區政府亦扶持一些對基層工人就業有直接關係的行業,例如旅遊業。

  雖然特區政府的社會福利開支增加,但很高興告訴大家,因為失業領取綜援的個案是連續八十八個月下降,現在的數字是自從一九九七年五月以來,差不多二十年來最低的。這個是我們作為香港人很值得驕傲,亦都有信心的一點,我們不會因為政府增加福利開支而養懶人,香港人還是願意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勞力去換取生活。

  剛才說的,包括我們的失業率比較低、通脹比較溫和等等,這些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我們要對香港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我們要對香港市民有信心。

  今年經濟峰會的主題是「放眼環球‧透視經濟新形勢」。大家大概知道我在個多星期前在秘魯開完這個年度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的領導人會議。這個經合組織有二十一個經濟體,十八個外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俄羅斯這些大國,亦包括加拿大、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等這些國家。十八個外國國家再加中國、中國香港及中華台北三個經濟體,一共二十一個。今次在峰會的會場內外,會場內是二十一個經濟體的領導人,再加上主持會議的秘魯總統,他有一個助理,一共二十二個人在會場開會。在會場內外,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由於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會否令到世界貿易自由化停滯不前,甚至乎倒退,這個是大家關心的。這個也是香港應該特別關心的,因為貿易和物流佔我們GDP百分之廿五,是最大的一個產業,金融服務百分之十六,接着有三個百分之五,分別是旅遊、專業服務和文化創意產業。香港的貿易總額等如我們GDP的四倍,因此貿易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在會場內外,亦有各國經濟體的領導人,各國去參加一些商界會議的商界領袖,還有學者、財金專家等等都表示一個顧慮,就是美國會不會由於美元強,它的貿易赤字惡化,因此更加促使它從經濟上,不單從政治上有需要實施某些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

  大家覺得來年的環球經濟是有不明朗的因素。因此特區政府更加要提高警覺性,我們更加要固本培元,推動經濟發展。我們不能夠不作為,不能夠「食老本」。我們對內要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包括剛才談及的design、 IP等等,以及讓各個產業朝高增值方向發展,包括但不限於「再工業化」,待會我再簡單說多些關於「再工業化」的目的及內容是甚麼。我們要扶植創新及科技,我們鼓勵先進的製造業等等高增值的生產行業,對外我們要在香港以外尋找新的機遇,包括在中國內地及世界各地。在這兩方面,香港其實是有優勢的。我們要有信心,但我們不能夠不作為,守株待兔,我們要坐言起行。

  我先說對內方面,香港以內的方面。創新創科是世界大潮流,它不單推動傳統的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力,而且創造新的經濟產業,新的就業及事業發展機會。因此特區政府對於這方面是十分重視的。讓我先說說政府方面做的工作,我先說過去一年發生的一兩個例子,外面的人如何看香港在這方面的工作,在這方面的優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香港成立了全世界美國以外的第一個Innovation Node創新中心。在宣布成立這個創新中心時,麻省理工學院的校長這樣說:By bringing MIT to Hong Kong and Hong Kong to MIT, the Innovation Node will deepen MIT's activities in Hong Kong and, through Hong Kong, in the entir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他有個Faculty Director接着說:Manufacturers in Shenzhen have mastered the ability to take a prototype device to unit quantities of hundreds overnight。可以隔夜,從一個原型,做到以百計的生產量。跟着他說:This unparalleled speed of small quantity manufacturing is unique to Shenzhen。深圳在這方面是世界獨有,所以從麻省理工學院看,他就看香港加深圳加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地方,這個就是香港有的優勢。最近兩三日,我接待了一個北歐國家,因為現在我們正在商談這件事,所以具體內容不能說得太多,除了這個北歐國家我接見了之外,另外一個北歐國家也跟我的同事在商談,他們希望在香港設一個點,在香港做一些創新創意的研究工作,和在此推動生產。

  香港在這些方面的優勢相當明顯,我們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兩文三語、「一國兩制」等等,待會我再跟大家介紹一下。除了MIT之外,十月七日,瑞典的卡羅琳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是瑞典的一間政府大學,是一間醫學大學,整間大學都是醫科,八千人,每年由它們評審諾貝爾醫學獎的得獎主,兩百年歷史。第一次出國,要教育部長簽紙批准,去哪裏?來香港。做甚麼?做復修研究,人類器官的復修研究。它們在香港專注做的是三個方面:腦、肝臟和心臟。十月七日,我到那裏參加一個剪綵儀式,他這個舉措,是前年五月我去卡羅琳訪問時跟他談起,他很想和中國合作,他經常去北京、山東、上海這些城市,但一直下不了決心,有一個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亦爭取他過去。我跟他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你想跟中國合作,你來香港就是跟中國合作,但香港比起中國內地的城市,我們有「兩制」的優勢。

  他採納這個看法,跟着做了一兩年的籌備工作,今年的十月七日在科學園開了一個實驗室,用成年人的、一般人的2.5cc血液,通過抽取培養幹細胞,他現在已做到一條大約一公分長的、屬於你自己心臟的纖維肌肉,已經可以跳動,肉眼可以看到的,是屬於你自己的。當然,從這個做到整個心臟這個器官出來還需要一段時間。說明了在科研和創新方面,外國頂尖的科研機構MIT、Karolinska等等,非常重視香港的優勢。

  再工業化是甚麼呢?再工業化是指結合香港的優勢和條件,利用創新和科技集中力量發展最適合香港的新工業。我們再工業化不是將已搬了出去的傳統工業吸引回來。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基礎和人才,有發達的資訊,有金融和貿易的基建,以及完備的法律和知識產權保障制度,因此我們完全有條件,發展高增值科技和創新含量較高的新工業。包括我在今年一月《施政報告》提出的智慧城市、健康老齡化Healthy Ageing和機械人技術robotics,以至大數據、生物科技和金融科技等等。再工業化需要官、產、學、研的結合,即是結合政府政策支持、業界的生產力、學校教育和科研成果,我們可以建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一年前,政府終於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這應該是四年前成立的。我當選之後,上任之前,已委託上一屆政府去立法會,要求立法會通過政府架構重組,我們要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及文化局和設立兩個副司長的職位,但被立法會「拉布」「拉死了」。我們上任之後再去立法會又「拉布」,又「拉死了」。終於約在一年兩個星期前,立法會通過我們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創新及科技局在官方提供政策支持,今年政府投放了超過一百八十億港元推動創新及創科,包括擴建科學園、在將軍澳工業村發展多層的、先進的製造業中心及數據技術中心,吸引高增值科技產業及高增值的生產工序等進駐,以及推動智能生產和研發。我們又設立了二十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跟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本地的初創企業,這些都是對產業的支持。

  在學研方面,我們撥了二十億港元用投資收入來資助大學進行更多的中下游,不是上游、不是純理論的,是中下游及應用研究。自從創科局在一年前成立之後,我們很高興見到「官、產、學、研」有更緊密的合作,在社會上包括媒介,對創新和創科有更大的興趣。我們從媒體看到關於香港的創新科技、科學方面的報道越來越多,初創企業、孵化器、共用工作空間的數目不斷上升,企業和投資者更加重視科研和科技應用。

  根據政府投資推廣署最新的統計,香港現在有大概兩千間創新及創科的初創企業,有兩千間,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四,而其中四成是在香港以外地方來香港的。而孵化器、共用空間、加速器(accelerators)亦差不多有五十個地方。創新及科技發展需要場地,我剛才說我們要發展知識產權業務、我們要發展設計的產業及其他的經濟產業都需要場地。樓價貴、租金高不單是民生問題,更是經濟問題。樓價高、租金貴是因為場地短缺、住宅單位短缺,而場地短缺、住宅單位短缺是因為土地短缺。

  香港人有創意、有創業精神,窒礙香港人創業的、影響到香港人經營的是經營場地的租金貴,因此本屆政府大力增加土地樓房供應,不單要解決市民的住屋問題,我們還要解決香港人創業和經營的困難。在增加土地這個問題上我們要追落後,但是已經有一定的成績。我相信只要我們有充足的、合適的,和相對來說合理租金的經營場地,香港人一定願意和一定有能力發揮好他的創意和創業精神。

  短期,九龍東,近着啟德機場的地方,未來五年我們有八百萬呎的商業和寫字樓面積。八百萬呎大概就等於圓窗那座怡和大廈八座,平均每年1.6座怡和大廈的新增供應。而總的未來供應在九龍東這個地方,一共是五千萬呎,等於五十座怡和大廈。這個是我們的決心,我們要增加土地和樓房供應。

  長遠來說,今年十月政府就「香港2030+」展開公眾諮詢。「2030+」的目的是指引及塑造香港跨越未來三十年的規劃。土地和基建發展,以至建設環境,我們不應該繼續維持過去那種短期心態、短期行為。這份文件十分重要,它不單是我們這個城市規劃的長遠策略,它更加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配套。

  剛才說的是對內發展的,現在談談對外的機遇。回顧過去那三、四十年,基本上就是我們這一代人自從離開學校投身社會工作以來那三、四十年,香港的經濟發展亦是我們在座相信很多人的個人事業,靠的是甚麽?四個字--「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令到我們很多自己的事業也好,或者我們公司的事業也好,從一間本地的公司,變成一間全國性的公司。

  在座的朋友可以想像一下,無論你做哪一行,如果不是有過去那三、四十年的持續「改革開放」,我們今日自己所擁有或者我們所服務的機構、企業,大概還是在做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的生意,現在我們做全國的生意。我們是靠那四個字,就是「改革開放」。

  跟着那三、四十年,我們會繼續承依這四個字「改革開放」的東風,但是我們有另外四個字,這四個字就是「一帶一路」。因此未來那三、四十年,對香港來說,我們有兩個引擎提供動力,一個引擎就是「改革開放」,另外一個就是「一帶一路」。

  政府在「一帶一路」的工作,不斷密鑼緊鼓去做,和內地的省市和中央各有關部委,我們保持密切接觸。我們正在做具體的行動計劃。「一帶一路」的機遇是甚麼呢?印度是沿線國家當中以人口來說最大的國家,而且經濟增長速度和中國大陸不遑多讓。今年一月,我帶了一個工商、金融專業界的訪問團去印度訪問。去到印度的時候,行程當中有一個活動是參觀一座大約一百萬呎,由一個香港年青建築師設計的高檔寫字樓大廈,這個寫字樓大廈下面幾層停車場是用機器代客泊車。設計師是香港人,我初時以為是香港地產商去印度當地投資的一個項目,於是帶了一個香港的設計師、建築師到那裏,但不是。那個地產商接待我們,是當地地產商。我問這位設計師羅先生,我說:「你除了這個項目之外,在印度還有沒有其他項目?」他說還有十三個。說明香港的專業人士、香港建築師已經在香港以外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有一定基礎。

  二○○四至二○一四年十年間,專業服務對香港GDP的貢獻,由百分之三點六,上升至百分之四點八,增加超過三成。在這十年裏面,專業服務界別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八點七,是非常高的增長速度,較金融、服務、貿易和物流業還要快。而我剛才提及的知識產權產業在香港發展起來,會對香港的專業服務,尤其是法律服務的需求,是會再有推動的作用。

  香港在未來的經濟發展是需要定位,我和本屆特區政府為香港的定位,就是做「超級連繫人」,就是做國內和國外的「超級連繫人」工作。在「一國兩制」這個安排底下,香港的功能是獨一無二的。剛才我說過卡羅琳來香港的考慮,和外國城市相比,我們有中國的優勢,即是「一國」的優勢;與內地的城市相比,我們擁有「兩制」的優勢,我們可以發揮好「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就可以做好國內和國外的「超級聯繫人」工作。還有我們可以與內地的產業或者中央政府內地的省市一同走出去,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拓我們的市場。「超級聯繫人」的作用不單只限於金融,還可以伸延至貿易、航運、物流、專業服務,以至科技、文化、教育、IT、設計等等領域,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各位朋友,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競爭雖然越來越激烈,但是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當中的倡導作用和主導地位越來越明顯,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亦越來越突出。我對香港充滿信心,我們有制度優勢,有國家的支持,我們有基礎,有能力,只要香港,只要香港人,只要香港政府敢於作為,抓緊機遇,香港的經濟一定能夠再創高峰。

  今日的峰會雲集各界精英,相信各位一定能夠提出更多的真知灼見。我感謝新城財經台、信報和協辦單位舉辦這個年度盛事,並且在這裏祝願大家在二○一七年事業順利,身心康泰。多謝大家。



2016年12月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