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出席「2016央視財經論壇‧香港」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在「2016央視財經論壇‧香港」致辭全文:
 
姜社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兼文匯報社長、大公報社長姜在忠)、陳總監(央視財經頻道總監助理陳紅兵)、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我很高興再次出席由中央電視台和《大公報》聯合主辦的財經論壇,是我連續第四年出席這個匯聚香港和內地金融財經專家的高層次交流盛事。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全球金融治理的新動能」。我感到非常榮幸有機會和大家談談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治理和國家金融改革兩方面,可以擔當的角色。
 
環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
 
  自從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環球經濟復蘇的進展是緩慢而不平均。除了美國的經濟表現較好,歐元區部分經濟體繼續受到高失業率和高債務問題的困擾,增長疲弱;而日本的經濟更加是乏善可陳。
 
  今年年初內地股市出現波動,令外界一度關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英國在六月公投決定脫歐,今個月初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以及關於美國聯儲局在十二月加息的各種言論,都為金融市場帶來不少波動。
 
  在可見的未來,環球經濟仍然會受到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影響,這個情況可以說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常態」。例如,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方針仍然未明朗,他的經濟金融班子亦未揭曉;美國聯儲局即使在十二月決定加息,以後的步伐和幅度仍然有變數。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背道而馳的情況,恐怕尚會持續一段時間,可能加劇資金流向和匯率的波動。
 
  在歐洲方面,英國脫歐的談判過程將會非常漫長,也會帶來長期的不確定性。下月初意大利的憲法改革公投,以至明年舉行的法國和德國大選,亦會令到國際市場關注傾向民粹主義的「疑歐派」會否得勢,令歐洲局勢出現相當大的變數。加上歐洲的難民問題和世界多處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也會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波動。
 
全球金融治理的工作
 
  面對環球經濟的各種風險,加強全球金融治理已經成為國際合作的重要議題。國家在今年擔任G20主席國的其中一項重要建樹,就是重新啟動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的工作,跟G20的成員聯手在多方面推動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改革,優化金融的治理。
               
  我今年九月也是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分,參加了在杭州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會議上各國領導人同意建立一個更穩定、更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架構,增強世界經濟對抗風險和預防危機發生的能力,令環球金融市場可以保持穩定;金融系統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帶動經濟的復蘇。
 
  大家都知道,香港是一個外向的小型經濟體,無可避免會受到外圍市場波動的衝擊。我們在過去數十年經歷多次大大小小的風浪,最終都能夠克服,這實在是有賴我們成熟的金融體系和完善的監管制度。所以,我們特別關注,也特別支持有關加強國際金融體系穩定的工作。
 
  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堅持對市場進行嚴謹和公平的規管,審慎評估各種財金業務的風險。我們在硬件方面的市場基建,以及在軟件方面的監管和人才,都擁有國際優勢。這些優勢有助我們應對金融市場的波動。因此特區政府一直參照國際的標準,不斷改進香港的金融體制。
 
  香港是「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的成員,一直積極參與國際上改善金融監管框架的討論,並致力落實最新的監管要求,包括《巴塞爾協定三》(Basel III)所訂立的監管框架,以及有關場外衍生工具市場的改革。
 
  在政府的推動之下,香港的立法會在今年六月正式通過設立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金融機構處置機制」(Resolution Regime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令我們一旦遇上重要金融機構不能持續經營時,可以維持金融機構的關鍵功能,減少對整體金融系統的衝擊。
 
  香港證監會的行政總裁歐達禮Ashley Alder早前獲選擔任「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理事會的主席。這個理事會由全球三十多家主要證券監管機構組成,負責制訂相關的國際標準。這個任命說明我們的金融系統備受國際認同,也顯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連接內地和國際的金融市場
 
  各位朋友,香港除了是國際金融中心,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製造國和第一大貿易國。國家經濟增長近年雖然有所放緩,但是仍然可以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四分之一,一直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香港擁有背靠祖國的巨大優勢,在過去的三十多年,憑藉國家經濟改革開放的契機,各項專業服務的需求急速增加,我們把握機會,發展成為國際的商貿、金融和航運中心。
 
  另一方面,香港一直是內地最大的直接投資者,體現在國內大部分省市之中。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香港的企業家將生產技術、資金和管理人才引入內地,推動內地製造業和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
 
  由過去到現在,香港一直是內地連接世界市場的重要橋樑,把外資「引進來」和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最佳門戶。不少海外企業和投資者透過在香港的辦事處投資內地業務,內地許多企業也在透過在香港上市集資。香港金融市場的監管和規範,有助提升這些企業的管治水平,令他們更容易跟全球市場接軌,進軍國際市場。
 
  香港的自由市場和成熟的監管制度,也提供了「試驗田」和「防火牆」兩項重要的功能,為國家提供了一個可以控制風險的測試平台,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透過「滬港通」、「基金互認」,以及即將推出的「深港通」等互聯互通措施,我們為國際投資者提供獨有的雙向投資平台,協助國家推動資本市場的開放,跟國際接軌。
 
  在國家的支持之下,香港在過去十年發展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擁有全球最大的資金池,並提供多元化的人民幣融資、結算、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的業務。雖然近期基於不同的理由本港人民幣存款總額有所下降,但長遠來說,香港在這方面的機遇仍然是極為巨大的。
 
  人民幣剛於上月初加入IMF的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在未來,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儲備和定價方面將被更廣泛應用,人民幣的跨境流通將會增加,而資本賬開放亦會促進在岸和離岸人民幣的資金融通。香港具備充分的條件,為各地的企業提供一站式的人民幣服務。
 
  另一方面,隨着國家「一帶一路」策略的推展,沿線地區的企業和投資者,可以利用香港的商業網絡、融資平台和專業服務,進軍内地和國際市場。
 
  基建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環節。我在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在香港金管局下成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作為分享資訊和經驗的平台,促進「一帶一路」的基建投資和融資。「基建辦」已經有超過五十間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和海外的合作夥伴,包括商業銀行、公共事業,以及包括絲路基金在內的投資機構。
 
  亞洲的新興市場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基建發展的需求非常巨大;而另一方面,來自各地的資金也會透過我們國際金融中心的網絡,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基建辦的成立正好讓香港發揮獨有的橋樑角色,引導資金投向具有回報價值的項目,填補基建項目的「資金缺口」,帶動亞洲和「一帶一路」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
 
結語
 
  各位,中央政府在「十三五」規劃中的《港澳專章》明確表示,支持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我感謝中央政府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
 
  內地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功由投資拉動改變為消費帶動,這令到內地對服務業的需求上升,為香港這類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創造更大的商機。
 
  國家和香港的關係密不可分,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將會為香港提供不可多得的機遇。我深信香港可以繼續保持我們自由開放的獨特優勢,在國家深化改革和開放資本市場的過程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協助國家推動改革,為我們國家和我們民族的未來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謝謝各位!
 
2016年11月24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3時47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在「2016央視財經論壇‧香港」上致辭。

網上廣播

財政司司長出席「2016央視財經論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