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三題:港島區嚴重水浸事故
****************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國鈞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上月十九日本港廣泛地區因暴雨而發生水浸。港島多處(例如柴灣、灣仔和大潭道)有嚴重水浸,涉水而行的市民非常狼狽。此外,洪水湧入多個商場,以致不少商戶蒙受金錢損失。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當日渠務署接獲多少宗水浸報告,以及有多少個水浸地點屬水浸黑點;該署有否調查非水浸黑點的地點當日發生水浸的原因;若有,原因為何;
 
(二) 鑑於香港天文台曾預計兩個強颱風在數天內先後吹襲香港會帶來狂風暴雨,當局有否為此制訂預防水浸的應對措施;若有,當局在有關的水浸地點於水浸來臨前採取了甚麼預防措施;若否,原因為何;
 
(三) 港島現有防洪設施最高可處理的每小時雨量;該等設施的排洪能力與有關的國際標準如何比較;當日港島的雨量是否已超出該等設施的排洪能力;及
 
(四) 有否因應港島發生上述嚴重水浸事件,全面檢討需否加強防洪設施的排洪能力;若有,詳情為何,以及有何措施避免港島再出現嚴重水浸事件?
 
答覆:

主席:

  渠務署一直推展各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包括已啟用的多項雨水排放隧道和蓄洪計劃,這些防洪基建在過去暴雨期間均有效運作,大大紓緩了相關地區的水浸風險。政府會繼續因應全港各區的最新發展,進行各區的雨水整體排放計劃檢討研究,以審視現有雨水排放系統的防洪能力,並按實際情況提出改善建議。
 
  就問題的各部分,我回覆如下。

(一)十月十九日本港持續暴雨,天文台在下午一時起先後發出黃色、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直至傍晚七時三十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歷時六個半小時。這次黑色暴雨警告,更是現行暴雨警告系統於一九九八年設立後首次在十月發出的。當日總降雨量達223毫米,雨勢來得急促且集中個別地區,尤以港島東區及南區為甚,雨量超過每小時100毫米,遠高於黑色暴雨警告的每小時70毫米基準。當日渠務署共確認14宗水浸個案,相關地點均非水浸黑點,其中11宗為輕微個案,積水經疏導後已迅速消退。另外三宗較嚴重個案分別發生於柴灣道廻旋處、大潭道和淺水灣道。渠務署及路政署於當日接報後,均立即調派人員到場疏導入水口,令該處交通能夠盡快恢復正常。
 
  渠務署現正就當日水浸個案進行詳細分析,初步發現上述三宗較嚴重水浸個案與上游渠道排洪能力不足及其淤塞有關。本港今年先後受多個颱風影響,而天文台亦曾於十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先後發出一號戒備及三號強風信號,相當數量被強風吹下的樹枝、樹葉在上游山坡積聚,並在十月十九日隨暴雨沖至下游引水道及雨水排放系統,淤塞及削弱排水系統的整體排洪能力。就此,渠務署正聯同水務署及路政署進行即時改善措施,包括加強巡查山邊渠道、引水道及加裝路邊集水溝等,並着手制訂雨水排放系統的長遠改善措施;渠務署亦會在港島北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研究中,重點審視港島東區的現有系統並提出相關建議。

(二)渠務署定期參與跨部門會議,並在雨季來臨前與相關部門商討和執行各區的預防水浸措施;除了定期巡查及清理雨水排放系統外,署方在颱風襲港前後亦會加強主要渠道及進水口(尤其是水浸黑點)的巡查及清理工作,以確保渠道暢通。渠務署亦設立了「緊急事故及暴風雨應變組織」,專責處理緊急事故和水浸問題。在紅色、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以及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生效期間,渠務署更會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增派人手及調配資源處理水浸個案,緊急清理淤塞渠道和排水道。此外,在惡劣的天氣情況下,渠務署亦會派遣應變小隊於較容易受水浸影響的地點駐守候命,以便及時檢查及疏通渠道、減低水浸風險。在十月十九日,「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在暴雨期間按機制啟動,並動員了超過40隊人員。

(三)香港採用的防洪設計標準是參考國際標準而制定的,並且考慮了土地用途及水浸後果等多項因素。一般而言,市區排水設施的防洪能力大致能夠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而十月十九日的降雨量並未超出此水平。然而,個別地點因位處低窪、或因排水系統老化或尚未完善,再加上入水口不時受雜物阻塞,仍有可能在暴雨期間出現水浸;渠務署會盡快派員進行緊急水浸紓緩措施,使這些地點在暴雨過後迅速回復正常。
 
(四)香港各區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研究已於二○○○年完成,而相關擬議建造的工程亦相繼完成。然而過往多年,各區均有新的土地規劃和發展,而這些新發展或會改變集水區的排水特性;加上氣候變化為雨水排放系統帶來新挑戰,以致舊有的水力模型及相關分析難以完全反映實際情況。有見及此,渠務署自二○○八年起分階段為全港各區開展雨水排放整體計劃的檢討研究,而港島北的檢討研究亦正在進行中,我們會分析最新出現的水浸個案,制訂恰當的改善措施,以提升相關地區的防洪水平。
 
2016年11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