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出席「客家功夫三百年: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展覽開幕典禮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九月一日)晚上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出席「客家功夫三百年: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展覽開幕典禮的致辭全文:

阿慶(中華國術總會執行董事趙式慶),或者大家未必知道阿慶其實和我是洪門虎鶴派的師兄弟,郭校長(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興可以出席「客家功夫三百年: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展覽的開幕典禮。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知道在科舉考試的年代,除了讀書人參加的文舉,也有專門讓習武子弟參加的武舉考試,來選拔精通武術和戰術的將才。
 
  因此,歷代中國有非常多人習武,亦都因應各地不同的文化、風俗,甚至是宗教,逐漸發展出各個不同門派,拳腳、兵器、內功、外功、跌打,林林總總,形成一個百花齊放的「武林」體系。武術亦一早成為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內地武林精英在香港創立各派武館,傳承武術,人才輩出。後來不少高手更加參與電影製作,一個典範是劉家良師傅,為傳統武術開拓出一個全新天地。隨着香港功夫電影蜚聲國際,中國武術亦都風靡全球各地觀眾。大家身處世界各地,總會見到傳授中國武術的武館,去到有唐人街的地方都會見到武館。
 
  我在香港和美國都跟隨過不同的師父習武,深深體會到武術除了可以鍛鍊我們的體能,更加能夠磨鍊意志和我們的耐性,令我學會尊師重道,做人要謙卑,要光明磊落,對我處世做事,都有非常大的裨益。所以我非常支持武術的傳承和推廣工作。
 
  政府在二○○九至二○一三年進行第一次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時,曾經走訪了香港不同門派的武術師傅,就不同武術項目做了詳細的記錄。我們亦在二○一五年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深化對這些文化遺產的保護。
 
  要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個人,也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積極響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就是中華國術總會近年跟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電算應用中心合作,為本地門派建立「香港武術活態資料庫」。今次他們精心策劃了「客家功夫三百年」展覽,亦得到多位客家功夫師傅的熱心參與,讓大眾可以通過創意媒體和藝術創作,更加深入了解傳統的客家武術和文化。
 
  最後,我謹衷心祝賀「客家功夫三百年」展覽圓滿成功!
 
  多謝各位!



2016年9月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0時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