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門加強防控及做好個人保護應對蚊傳疾病威脅(附圖)
**************************

  衞生署與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今日(八月十一日)呼籲,公私營各界全力合作控蚊,市民做好個人保護措施,應對未來兩個月不同蚊傳疾病的威脅。

  蚊傳疾病跨部門統籌委員會(委員會)下午召開會議。委員會主席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醫生在會議後說:「自七月中起,本港錄得今年首宗懷疑本地感染的登革熱及日本腦炎個案,並證實首個本地『致倦庫蚊』成蚊對日本腦炎病毒呈陽性的樣本。同時,『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亦正上升。」

  梁挺雄醫生說:「我們預期較多外遊市民將在暑假結束前返港,奧運期間亦有市民從寨卡及登革熱病毒流行的巴西觀賽後回港。香港正面對這些蚊傳疾病從外地傳入的風險。各界需加強防蚊滅蚊,市民應使用昆蟲驅避劑,保障個人、家人及社區健康。」

甲、寨卡病毒感染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最新報告,自二○○七年至今錄得寨卡病毒經蚊傳播的地區增至68個,其中51個(75%)屬二○一五年以來近兩年首次爆發;11個地區則出現性接觸傳播。科學共識指寨卡病毒是小頭畸形和吉‧巴氏綜合症的成因。

  至今有22宗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從外地傳入內地,其中14宗在廣東,當中七人曾於香港過境。梁挺雄醫生指出,基於越來越多地區受影響,病毒透過新發現的途徑傳播,大部分病人沒有病徵,本地存在可傳播寨卡病毒的「白紋伊蚊」,加上生育、輸血和器官捐贈等安全問題仍待研究,市民外遊時和返港後需時刻採取防蚊措施和安全性行為,預防感染寨卡病毒。從受影響地區到港後至少21日內,須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

乙、登革熱和日本腦炎

  登革熱方面,在八月五至十日期間,本港新增四宗外地傳入確診個案,病人於潛伏期內曾到菲律賓(兩宗)、孟加拉(一宗)及印尼(一宗)。今年至今的72宗外地傳入登革熱個案主要來自:印尼(30宗)、泰國(九宗)、馬來西亞(八宗)及菲律賓(八宗)。過去三年的登革熱和日本腦炎個案表列如下:
 
個案(宗) 登革熱 日本腦炎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本地 3 2 0 3 1 0
外地傳入 109 110 72 2 0 0
調查中 0 0 1 0 0 1
未能分類 0 2 0 0 1 0
總數 112 114 73 5 2 1
*截至八月十日

  在出現懷疑本地感染的人類個案及本地蚊子陽性樣本後,衞生防護中心已前往病人曾到的地方及該樣本採集處一帶,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和舉行健康講座,以主動找出有否未獲診斷的個案,並對接觸者進行醫學監察,至今沒有發現異常情況。如有病徵,市民應致電登革熱(2125 2266)或日本腦炎(2125 1133)熱線,安排化驗或轉介。

  衞生防護中心首席醫生(監測)林秋娟醫生呼籲:「除在外遊期間使用昆蟲驅避劑外,市民從登革熱流行地區回港14日內須繼續使用,以免在外地感染而被本地蚊叮後,病毒經蚊再叮咬其他人而引致本地傳播。」

丙、病媒監測和控制

  食環署正整理七月的每月平均「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其中7個地區的指數已超越20%的警戒水平,即四級中的「三級」,表示該監察地區內超過五分之一的地方有「白紋伊蚊」滋生。這些地區包括:屯門北(27.4%)、天后(26.9%)、圓洲角(26.3%)、啟德北(23.7%)、深水灣及淺水灣(22.2%)、尖沙咀東(20.4%)及牛池灣(20.0%)。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說:「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的卵抗旱力強,孑孓在細小積水處如空罐、輪胎和樹洞等滋生,而日本腦炎病媒『三帶喙庫蚊』則在水池、水流慢的溪澗和水溝滋生。物業管理公司可參閱食環署的指引,選擇合適的滅蟲公司協助滅蚊。」

  二○一六年第三期全港性滅蚊運動將於八月十五日展開,為期10星期。第二輪密集式滅蚊防蚊工作亦會於八至十月期間在各場地進行。

丁、各界合作

  香港剛過去的六月異常炎熱,七月更極其炎熱。由於預料今年夏季氣溫為正常至偏高,而展望全年總雨量屬正常至偏多,故此可預料炎熱天氣和充足水分會導致病媒急速繁殖。

  梁挺雄醫生說:「本地經驗顯示,登革熱和日本腦炎病人曾到的地方包括公園、工地、屋苑、鄉村和鄉郊地方等。這些地方容易出現積水,有助蚊子滋生。我呼籲公私營各界、承辦商和持份者合作,有效和持續地防蚊滅蚊。我們會繼續加強公眾教育,落實傳病媒介疾病科學委員會的建議,防控蚊傳疾病。」



2016年8月1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