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2016福利議題及優次會議致辭(只有中文)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七月二十日)出席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主辦的2016福利議題及優次會議致辭全文:
 
海偉(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各位機構主管、各位社福界同工、各位服務使用者、各位同事:
 
  每年我必定親自出席福利議題及優次會議。一來這是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社會福利署(社署)、社聯和整個社福界共同建立的重要溝通平台;二來,藉此與社聯及其超過400間會員機構--當中網羅超過3 000個服務單位--的代表,面對面直接就福利議題作交流。
 
  我選擇以「社區協作 同迎挑戰:共建關愛共融社會」,英文為Community Partnership in Challenging Times: Co-building a Caring, Compassionate and Cohesive Society作演講的主題。當中的副題點出,我們--即特區政府和社會的不同持份者,包括社福界,要共同建立一個體現關愛共融精神的社會。一個以人為本Caring、互相尊重Compassionate、助人自助Empowering和具有凝聚力Cohesive的社會,與社福界同工抱持的人本精神一脈相承。這既是政府的施政理念,也是勞福局、社署及社福界的共同目標。
 
  會議於社聯舉行,有團結各方的寓意。社聯這名字有將社會,特別是社福界聯繫起來、connect together的意味,並作為政府與界別間的橋樑。聯繫是為了讓大家攜手協作,避免分化,共同解決困難。團結,讓我們更有能力和力量應對挑戰。
 
  特區政府深深明白,香港刻下正面對不少挑戰和困難。例如人口急速老齡化、勞動力萎縮、貧窮問題、家庭結構轉變、社會流動、青年抗逆能力問題等。我們不會低估,亦不會逃避這些問題,更會迎難而上,勇於面對和尋求解決辦法。在這方面,政府需要社會各個界別的朋友,包括社聯和社福界的同工,與我們攜手協作,共同面對挑戰。
 
  由於我們明白任務的艱巨和對社會的重要性,本屆政府上任四年至今,在推進社會福利發展上一直默默耕耘,從未鬆懈。我們對福利發展的重視,不論資源投放、服務的質與量的改善、軟硬件的增加、試點計劃的突破性和扶貧、安老、助弱、培幼政策舉措的推展方面,也是竭盡所能。
 
  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社會福利撥款高達662億元,佔政府經常性開支19%,僅次於教育。與本屆政府於二○一二至一三開局之年的428億元比較,開支增加55%;比較二○○七至○八我剛剛上任勞福局局長時的340億元,更大幅增加了95%。
 
  在發展福利服務的方針上,勞福局及社署一直重視與社福界的合作。社署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用於資助非政府機構服務協議單位的預算資助額,連同向私營機構和非政府機構購買包括合約安老院舍、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等福利服務的預算開支為157億元,相比本屆政府開局時,即二○一二至一三年度的110億元,增幅達到43%,相比我開始擔任勞福局局長時,即二○○七至○八年度的73億元,更大幅增加了115%。
 
  政府亦不時因應業界的需要和社會變遷,在資源上作出較有彈性和適當的配合。例如,就政府庫務科推動所謂「0-1-1」節約方案,勞福局和社署明白社福界對「0-1-1」措施的關注,並曾與業界就有關課題進行討論。在考慮過不同因素,包括勞福局和社署的整體財政狀況後,我們沒有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向受整筆撥款津助的社福機構實施第一個1%的撥款扣減。
 
  現今,市民對福利服務的訴求和期望正不斷提升。《最佳執行指引》的出現,既是社署和業界共同努力的成果,亦標示着社福界與時並進,透過致力提升機構管治,更佳地回應與日俱增的社會訴求,更好地照顧服務使用者的需要。
 
  除了社會訴求與期望的與日俱增外,香港正面對人口急速老齡化的挑戰。香港現時65歲或以上長者人數是112萬,大約每七個人有一個是長者。二十年後這數字將上升至228萬,差不多每三個人有一個是長者,平均每年增加六萬個。與此同時,香港人口的預期壽命正持續延長。根據推算,男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將上升至二○三四年的84.3年,並進一步上升至二○六四年的87.0年。同樣,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則上升至二○三四年的89.9年,並進一步上升至二○六四年的92.5年。
 
  為全力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出現及進一步保障長者的福祉,安老服務提升為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現時,政府投放於長者身上的各項公共開支,佔經常性總開支約兩成,即我們每十元的經常性開支中,接近兩元用於長者方面。
 
  我們致力促進積極樂頤年,努力構建長者友善社區,同時以「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政策目標,推進安老政策,更致力於硬件配套、軟件、人才培訓和加強監管方面多管齊下,全面增加、改善和強化安老服務。
 
  勞福局於本屆政府上任不久,推出了長者生活津貼,現時惠及約43萬名長者,佔長者人口約四成。我們亦推出了廣東計劃,向選擇移居廣東的合資格香港長者,每月發放現金高齡津貼。現時,居住於香港的65歲以上的長者中,約七成三,即83萬人獲得社會保障。我們更將兩元乘車優惠計劃分階段擴展至綠色專線小巴,以鼓勵長者和合資格殘疾人士多於社區走動。

  在這些前提下,政府仍然認同我們需要做更多工夫,加強對有需要長者晚年生活的保障。因此,雖然退休保障是一個複雜和富爭議性的議題,政府仍然有決心為長者謀福祉,有勇氣面對過去十八年也未有觸及的「老、大、難」議題,委託扶貧委員會全面探討如何改善本港的退休保障。經過六個月的大型公眾諮詢,香港退休保障的前路不論方向為何,一定會向前邁進,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惠。
 
  在尋求突破和挑戰固有思維方面,勞福局正嘗試在傳統方式以外,開拓更多提供資助安老服務的新模式,為長者提供更多選擇。繼我們於二○一三年在社區照顧服務試驗「錢跟人走」的資助模式,開展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後,我們於二○一四年委託安老事務委員會(安委會)研究將相同模式引入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經過兩年的工作,安委會已完成研究並向政府提交報告,建議可推行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以為長者提供更多選擇,增加其購買力,鼓勵院舍提供更高質素服務,以及縮短服務輪候時間。而按長者經濟能力作出資助,可以讓公帑用於最有需要的人士身上和鼓勵服務使用者共同承擔責任。社署正積極進行籌備工作,預計最快於今年年尾或明年年初開展試驗計劃。
 
  在服務規劃方面,政府已於二○一四年委託安委會在兩年內,籌劃安老服務計劃方案,以加強安老服務的中、長期規劃。
 
  在扶貧方面,政府破天荒制訂了貧窮線,提供清晰的數據基礎讓社會監察,同時幫助政策制定更加到位,政策成效更加透明。這些是勇氣和承擔的表現。勞福局更於五月三日,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向沒有領取綜援的低收入在職家庭,特別是有兒童的家庭,提供財政支援,以鼓勵自力更生,紓緩跨代貧窮。低津計劃最近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正面及高度評價,他們認為計劃能鼓勵就業,增加勞動力,協助在職基層家庭。
 
  在康復政策方面,政府近年不斷增撥資源加強康復服務,建立一個在硬件、軟件以至文化思維上,也體現出平等、共融精神的無障礙環境,幫助不同年齡層的殘疾朋友全面融入社會,發揮個人所長。我們投放於康復服務的整體經常性開支已由二○○七至○八年度的166億元增至二○一五至一六年度的286億元。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有關的經常開支將進一步增加至301億元,較二○○七至○八年度,增幅達81%。
 
  在其他助弱、培幼的工作方面,政府於二○一三年六月向關愛基金注資150億元,繼續透過基金發揮「補漏拾遺」作用,援助經濟有困難人士,特別是未納入社會安全網或已身處安全網但有特殊需要而未獲照顧者;並發揮先導和識別作用,協助政府硏究有哪些措施可考慮納入常規資助及服務範圍。基金至今共推出35個援助項目,惠及兒童、長者、殘疾人士、病人、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等。
 
  在跨界別合作方面,勞福局亦繼續透過攜手扶弱基金、兒童發展基金、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等,鼓勵民商官跨界合作的政策平台,持續幫助弱勢社群,構建社區資本。
 
  全賴社聯和社福界的積極響應,勞福局於二○一三年推出的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特別計劃),可望於五年至十多年內,提供一系列的福利設施,特別是增加安老和康復服務供應,粗略估算涉及約17 000個名額。政府已向獎券基金轉撥100億元,確保有足夠資源推行計劃。這不但有助紓緩殷切的服務需求,更透過福利硬件的提升和服務名額的增加,為業界同工開拓嶄新而龐大的就業及晉升機會。
 
  人口老齡化,既帶來挑戰,亦帶來銀髮市場的機遇,需要政府、社福界和不同的持份者合力應對,共同開拓。
 
  另一方面,香港於二○一八年起將持續出現勞動力萎縮的情況。按推算,撇除外籍家庭傭工,香港勞動人口將從二○一八年的頂峰約365萬人逐步下跌至二○三八年的343萬人。
 
  勞動力萎縮的挑戰意味着,香港每一位青年人在推動社會發展上,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簡直是「一個(青年人)都不能少」。因此,政府、社福界和教育界等持份者,必須群策群力,締造環境讓香港的每一位青年人也有機會發揮他們的潛能,積極貢獻社會。
 
  此外,社福界同工於協助政府全面釋放不同弱勢社群--如殘疾人士、婦女、少數族裔、新來港人士等--的勞動力方面,亦可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要福利政策發展與轉變中的時代和社會訴求一起驅進,政府與社福界需要加強合作,起動跨界別的社會資源,採取靈活、嶄新的思維模式,以服務使用者的福祉為依歸,共同為建立一個關愛共融的香港而努力、努力,再努力。
 
2016年7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