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一題:學生的精神健康
*************

  以下是今日(三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葉劉淑儀議員的提問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答覆:

問題:

  據報,上月有一名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的女學生疑因學業壓力及情緒困擾而跳樓輕生,是自去年以來該校第五名及全港第九名自殺的大學生。關於學生的精神健康,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自去年以來,有多少中大學生因壓力或情緒困擾而向校方求助;該等學生當中,內地和海外學生的數目及所佔百分比分別為何;中大採取了何種措施協助求助學生;

(二)有否了解,第(一)項所述的內地及海外學生求助的原因,是否包括學業問題或受到本地學生的排擠;如了解到有此等情況,詳情及有關的個案數字為何;及

(三)有否制訂標準,以量度現時大學、中學及小學學生的逆境商數(逆商),以及有否計劃採取新措施提升學生的逆商水平;如有,詳情為何;如否,會否推出新措施,提升學生的逆商至足以應對人生各種挑戰的水平,以降低他們自尋短見的機會?

答覆:

主席:

  首先,對於數宗近月發生的學生輕生事件,我本人感到十分痛心和難過。政府十分關注學生及青少年的自殺問題,一直多管齊下應對。教育局備有機制識別和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中小學生,包括有自殺危機的學生,同時推動學校加強預防措施,並透過專業支援及跨界別合作,以減低發生學童自殺事件。此外,我們透過課程及活動強化學生的正面價值及抗逆力,希望積極優化各項教育政策,增加學生學習動機。至於專上學生方面,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均設有專責單位,進行學生精神健康篩查、推廣精神健康及向學生提供專業的輔導及相關服務。在學校以外,社會福利署(社署)資助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自殺危機處理中心,提供各種專門服務,包括外展服務、即時危機介入和深入輔導服務。此外,社署亦資助香港青年協會設立「關心一線」青年熱線服務,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安全網,協助他們處理成長上的不同危機,並透過電話接觸處於高危情況的兒童及青少年,以便穩定其情緒,提供輔導及轉介服務。

  就葉議員的問題,我現回覆如下:

(一)及(二)在二○一四/一五學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的學生輔導及發展組共接獲725名全日制學生求助,佔中大全日制學生總人數23 100人的3.1%。求助個案中有508名(70%)本地學生,188名(26%)內地學生及29名(4%)其他非本地學生。在217名非本地學生中,涉及學業問題而求助的佔107人(49%)。

  我們現時並無資料顯示有非本地學生因為受排擠而導致精神困擾須向院校求助。事實上,院校致力通過各項措施、活動,以及支援服務,協助非本地學生適應並融入新的生活及學習環境。這包括適應課程及支援、語文提升課程、文化交流與社交活動、師友和朋輩支援計劃,以及學業與職業輔導等。此外,非本地學生亦自發成立組織,為同學提供互助及交流的平台。

  任何學生如有需要,均可就學業、職業前途、社交、財政及個人等問題向校方尋求協助及支援服務。各院校均設有輔導及支援機制,按個案的性質及嚴重程度,提供適切協助。

(三)政府及教育界一直非常重視提高學生面對逆境的能力及對生命的尊重。在學校層面,為配合課程的落實,我們積極推動不同的成長計劃,如以歷奇、團隊及解難訓練為主在小學推行的「成長的天空」計劃、與不同的紀律部隊及制服團隊在中學推行的「多元智能躍進計劃」、以及「學生大使-跳躍生命」計劃等,促進學生的抗逆力,以自尊自律、勇於承擔和敢於求變的態度去面對挑戰。近年,我們亦以正向心理學為藍本推行學生輔導計劃,協助學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學會尊重生命、珍惜所有。此外,我們一直推動學校營造關愛和諧的校園文化,加強師生關係及朋輩支援,使學生投入學習及校園生活。

  至於專上院校方面,現時部分院校會以正向心理學的概念作教材,加強學生的抗逆力。院校也有培訓精神健康大使及舉辦朋輩輔導活動。此外,本科生的學術導師及學生宿舍的舍堂導師亦會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上提供協助。

  至於葉議員提到的「逆商」(Adversity Quotient),則是用以量化個人面對逆境時的抗逆能力。據我們了解,「逆商」這概念暫未如「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般,在心理測量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基礎。現時,本港並沒有一套具有客觀、標準化和廣泛認受性的工具測試「逆商」。然而,我們會透過其他工具、平台或媒介,瞭解及加強學生的抗逆能力。我們會繼續留意有關「逆商」的研究和發展,按需要用作適當的參考。

  最後,我希望指出,自殺問題成因複雜,生理、社會及心理等因素可互為影響,每個個案都有其獨特性。教育局會繼續聯同相關的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合作,例如社署、醫院管理局及其他非政府專業機構等,加強學校對學生的精神健康需要的警覺性,從而及早識別出需要協助的學生,防止悲劇發生。

  多謝主席。



2016年3月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