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三題:為「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提供獎學金
***********************

  以下是今日(二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黃碧雲議員的提問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答覆: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在二○一○年十二月向政府提交的《展望香港高等教育體系》報告,提倡教資會資助院校(資助院校)增強國際化元素。然而,有評論指出,現時各大學國際化的情況在質和量方面均未達標,甚至出現「大陸化」的趨勢。另一方面,行政長官在本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建議,向獎學基金注資10億元,將「特定地區獎學金」的名額,由每年10名分階段增加約100名,以鼓勵更多「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讀大學。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當局是否打算將教資會提倡的資助院校國際化願景,收窄為一帶一路化;有否評估以公帑資助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會為香港帶來的實質效益、對本港經濟發展的作用,以及本地大學生所得的交流效益為何;若有評估,結果為何;當局在構思該政策時,有否諮詢教資會、各資助院校、立法會和公眾;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該政策的主要成效指標為何;

(二)政府提出向獎學基金注資的建議,是否為了擴闊本地大學生的國際視野,特別是促進他們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認識和與有關國家人民的交流;若是,為何不把打算用於注資的款項,改用作直接資助本港學生前往這些國家升學,以栽培更多具國際視野的本地人才;及

(三)鑑於目前的資助學士學位學額不足,以致為數不少的本地學生只能修讀自資專上課程,而政府最近決定於二○一七/一八學年推行的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政策,亦不會為全日制及長全日制的幼稚園提供全額資助,因此很多家長仍需繳付學費,但另一方面政府卻斥資10億元資助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當局有否評估,這做法是否有違政府應優先照顧本地居民教育需要的原則;若有評估而結果為是,政府提出上述注資安排的理據為何;若評估結果為否,理據為何?

答覆:

主席:

  香港一直致力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自二○○八年起,我們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包括資助香港學生到世界各地交流及實習,資助本地學生到香港境外的世界知名大學升學,以及把公帑資助副學位、學士學位和研究院修課課程的非本地學生限額倍增至百分之二十。特區政府亦自二○一二/一三學年起,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獎學基金(獎學基金)下設立「特定地區獎學金」,每年頒發最多10個獎學金予來自特定地區(即東南亞國家聯盟國家、印度和韓國)的學生,鼓勵他們來港升學。

  政府於去年十二月宣布,於二○一六/一七學年起,在現時獎學基金下的「特定地區獎學金」計劃增設10個名額予來自印尼的學生,藉以吸引傑出的印尼學生來港修讀學士學位課程,促進兩地的學術交流及連繫。這項名為「一帶一路獎學金—印尼」計劃是現行「特定地區獎學金」的一部分,我們每年會向最多10名印尼學生提供獎學金以支付學費,以每名學生每年12萬元為上限,首學年的支出最多為120萬元。為鼓勵更多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傑出學生來香港升學,行政長官在二○一六年的《施政報告》中建議,向獎學基金注資10億元,以所得的投資回報,進一步在「特定地區獎學金」計劃下分階段新增「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名額至100名。

  就黃議員的三個問題,我闡述如下:

(一)「一帶一路」地區橫跨亞洲、東歐、中東以及非洲等多個國家/地區。鼓勵更多「一帶一路」的學生來港升讀大學,將有助院校更趨國際化。香港擁有世界級的大學,並具有以英語授課的優勢,因此一直吸引不少世界各地的學生來港升學。非本地學生來港升讀專上課程可協助本地高等教育界更趨多元,亦加強本地學生以至香港整體的競爭力。一個集合來自不同國家/地區學生,擁有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有助加強文化交流、擴闊本地學生的視野,讓我們的畢業生更具國際競爭力。雖然上述的裨益較難透過訂立「硬指標」量度,但我們相信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特別是來自「一帶一路」地區的傑出學生來港升學是正確的方向,長遠來說將有助香港與「一帶一路」地區搭建教育、文化及青年交流平台,為香港帶來益處。教育局正詳細研究「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各項細節,會在適當的時候徵詢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意見。

(二)教育局轄下設有多項計劃,資助香港學生到世界各地,包括「一帶一路」地區作交流及實習。舉例說,我們透過「專上學生境外交流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專上學生參加境外體驗及交流活動。該計劃自二○一五年一月推出以來,已有接近1 500名本地專上學生受惠,涉及的金額接近1,800萬元。我們亦透過「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資助本地學生到香港境外的世界知名大學升學,以目前92名首屆得獎人計算,涉及的金額約為6,000萬元。我們留意到有意見認為特區政府可考慮資助香港學生到「一帶一路」地區升學,教育局會考慮有關的建議。

(三)香港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培育人才,一直投放大量資源以照顧本港學生的教育需要。在二○一五/一六年度,教育經常開支的修訂預算為714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百分之二十二。專上教育預算為195億元,佔有關開支的百分之二十七。在二○一四/一五學年,共八千多名學生獲頒獎學基金及自資專上教育基金所頒授的獎學金,所涉的獎學金金額達1億7,000萬元,當中大部分得獎者為本地學生。同一學年,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轄下的學生資助處提供超過36億元的助學金、生活開支貸款和免入息審查貸款,協助有需要的本地學生修讀本地專上課程,約68 000名學生受惠。

  受惠於公帑資助和自資界別的發展,在二○一四/一五學年,適齡人口組別中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年輕人能夠修讀學位程度的課程;連同副學位學額計算,現時修讀專上課程的年輕人已接近百分之七十。現時,每一學年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第一年學士學位收生的學額有15 000個。為提供更多元的升學機會,我們正逐步增加教資會資助院校的學士學位課程高年級收生學額,由每年4 000個增至5 000個。到二○一八/一九學年,每年將有5 000名表現優秀的副學位畢業生可升讀資助銜接學位。

  最後,我要強調,由二○一六/一七學年起,教資會資助副學位、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可招收的非本地學生,都不能計算在資助學額內,而可收的學生人數上限為核准教資會資助學額的百分之二十。院校現時亦會獨立處理由非本地學生遞交的入學申請,以別於本地學生的申請,因此非本地學生不會對本地學生構成直接競爭。



2016年2月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