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四題:非華語學童入讀幼稚園學習事宜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石禮謙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書面答覆:

問題: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在今年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協助非華語學童盡早融入本地教育制度及社區很重要,因此當局鼓勵非華語學童的家長安排子女入讀本地幼稚園,讓他們盡早浸淫在中文的語言環境。然而,大約4%參加學前教育學券計劃(學券計劃)的幼稚園所取錄的非華語學童數目,佔其總收生人數50%或以上。有論點認為,該等幼稚園的學習環境不利於非華語學童學習中文,令他們日後難以融入主流小學。關於非華語學童入讀幼稚園學習事宜,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三年,每年幼稚園學童及非華語幼稚園學童的數目分別為何,並按幼稚園的類別及資助模式列出分項數字;

(二)是否知悉,在參加學券計劃的幼稚園中,所取錄的非華語學童數目佔其總收生人數(i)50%或以下、(ii)51至60%、(iii)61至70%、(iv)71至80%、(v)81至90%及(vi)90%以上的幼稚園數目分別為何;

(三)過去三年,政府有否接獲關於幼稚園以廣東話進行入學面試的投訴;若有,個案數目及詳情為何;有否評估該等安排有否令非華語兒童在爭取入讀有關幼稚園時處於不公平及不利的位置,因而違反《種族歧視條例》(第602章);若有評估而結果為有,詳情為何及被要求作出糾正的幼稚園數目分別為何;若評估結果為否,原因為何;政府有否措施協助非華語學童家長查閱幼稚園的入學要求及幼稚園以中文文本印載的通知內的相關資料;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四)教育局為幼稚園教師舉辦的專業發展課程有否涵蓋文化敏感度及非華語學童學習需要的課題;若有,是否所有幼稚園教師均須修讀有關該等課題的課程;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一)過去三年,按幼稚園類別及資助模式劃分的幼稚園學童及非華語學童人數,載於附件一。

(二)參加學前教育學券計劃並錄取非華語學童的幼稚園數目(按所錄取的非華語學童人數百分比列出),載於附件二。

(三)過去三年,我們沒有接獲任何有關幼稚園以廣東話進行入學面試的投訴。為確保所有兒童,不論種族、性別、能力,均有平等機會接受教育,教育局已透過不同途徑(包括通告及簡介會等)提醒學校,其校本收生機制應公平、公正及公開,並須符合現行的法例(包括《種族歧視條例》等反歧視條例)及教育局發出的通告及指引。幼稚園須通過有效的方法(例如入學申請表格須知、收生指引/單張、學校網頁等),預先通知家長其收生機制的詳情。此外,教育局邀請了平等機會委員會代表出席今年六月中的收生安排簡介會,向幼稚園業界講解收生安排上須注意的重要事項,並讓業界更了解《種族歧視條例》。我們亦已提醒幼稚園,在收生過程中,盡量為非華語學童/家長提供協助(例如翻譯及/或傳譯服務)。

  教育局一直嘗試協助家長(包括非華語家長),在充分掌握資料的情況下,為子女選擇學校。各種有關幼稚園教育及收生安排的資料,均備有不同少數族裔語言的版本。至於每年更新及公布的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概覽(幼稚園概覽),載有各幼稚園的基本資料(例如學校名稱、地址、電話號碼、核准學費、學生人數及在職教員資料等)。該等基本資料備有中英文版。幼稚園概覽內有關學校設施、課程及特色的資料,目前只備有中文版,我們計劃由二○一六/一七學年起亦提供英文譯本。我們亦正研究如何與非政府機構合作,向更多非華語人士推廣幼稚園教育。

(四)在專業發展課程方面,本地師資培訓院校所開辦的認可幼兒教育師資培訓課程(註),均已將照顧有多樣需要的學童列為核心學習範疇,以便幼稚園教師掌握如何支援有不同需要、文化背景各異的學童及其家人。教師亦可通過修讀教育局定期舉辦的專業發展課程,例如《課程發展與施行》及《照顧兒童的多元學習需要》,提升照顧非華語學童學習需要的能力。這些課程旨在提升幼稚園教師的專業能力,使他們能夠設計及施行包含多元文化元素的兒童為本課程。幼稚園亦可申請教育局的校本支援服務,以提升教師教授非華語學童中文的專業能力。此外,幼稚園可向優質教育基金申請撥款,推行以《有效的語文學與教》、《促進幼稚園學童的全人發展》、《照顧不同的學習需要》及《支援有多樣需要的學生》為優先主題的計劃,以照顧非華語學童的需要。

註:這些課程是幼兒教育證書、幼兒教育學士學位及幼兒教育深造文憑課程。



2015年12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