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出席灼見名家周年論壇午餐會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十一月二日)下午在灼見名家周年論壇午餐會的致辭全文:

文社長、各位嘉賓:

  大家好。我很高興今天出席《灼見名家》主辦的午餐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環球經濟當前形勢和前景提出一些看法。我相信以下所講的不會像今早的有那麼大爭議,應該是比較平淡一點。

  我在大學唸的是建築,不過在研究院和擔任公職三十多年,接觸最多的是同經濟相關的事務。我覺得建築和經濟這兩個學科,實在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令我很感興趣。因為兩者都不是單純地被局限於實驗室的科學,更不是掛在畫廊的藝術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是有充滿人性化特質的學科。經濟學者不斷探討的,是人類在有限資源下的種種行為和不同的反應;而建築學者追求的,是人類和環境的和諧共融,講求怎樣使用空間的美感。兩個學科都不是強調必然的定律,而是茩咫H與人在群體中、在社會堜M在市場上的互動。

  經濟學另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就是它是唯一一個學科,可以由提出完全相反理論的學者同時贏得諾貝爾獎。或者大家還記得,二○一三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得主Fama、Hansen同Shiller,對於市場上資本價格的合理性,即是rationality就有南轅北轍的解讀。這個例子或者正好說明,經濟學的確充滿不確定性。不過如果你好像我一樣經常和經濟學者見面的話,你就會知道兩位經濟學者有三種不同的意見其實是很正常的,因為據我所知,經濟學家所用水晶球的型號全部都不是一樣的。

全球經濟依然不明朗

  言歸正傳,就算大家沒有水晶球,都會知道現時環球經濟的大形勢並不理想。事實上,自從二○○八年至今日,全球經濟出現翻天覆地的巨變,先後經歷金融海嘯、歐洲主權債務問題、新興市場走資潮等不同的多場危機,至今尚未回復正常運作。

  今年以來環球經濟表現欠佳,金融市場起伏不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三度調低二○一五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最新預測低至3.1%,是金融海嘯以來最低的年度增長。環球經濟的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IMF同時亦下調明年全球增長至3.6%。有可能去到明年它又會再三下調,這個3.6%變成甚麼呢?我們要稍等才可以看到。這很可能就是大家必須要接受的「新常態」。

  在主要的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復蘇的基礎較為穩固。我上月訪問美國和秘魯時,分別跟聯儲局主席耶倫、美國財政部長傑克勞、紐約聯儲銀行總裁杜德利(William Dudley)和一些投資銀行和管理基金的財金界人士見面,他們都一致認為,美國經濟勢頭良好,失業率持續改善至5.1%的低水平,房產市場繼續復蘇,私人消費持續增長。

  不過,他們亦異口同聲表示,美國復蘇仍然存在不少隱憂。近月數據顯示新職位的增長顯著減慢,出口和工業生產疲弱,通脹亦遠遠不及聯儲局2%的目標。而上星期剛公布的第三季經濟增長,亦有所放緩,按季以年率計算只增長1.5%。

  這反映出環球經濟在全球化的格局下環環相扣,美國難以再獨力推動全球的經濟,其實,無論是那一個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會比以往更加受制於其他地區的經濟表現。

  相對美國來講,歐元區經濟雖然走出低谷,但是結構性問題揮之不去,令到失業率高企,亦欠缺增長動力,上半年經濟只是輕微按年增長1.4%。希臘債務危機表面看來好像暫時解除,但是距離真正解決問題實在是言之尚早,因為希臘怎樣落實經濟改革,怎樣跟國際債權人就重組債務的討論達成共識,仍然可能出現很多不同的變數。而歐洲難民潮帶來的問題未有完結的跡象,對歐洲一體化可能會帶來極大的衝擊,長遠能否化危為機,要視乎各國能否就分配難民達成共識,能否就長遠怎樣合作將難民融入當地的勞動市場,轉化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日本經濟表現就更為反覆,安倍「三箭」經濟政策的效力似乎已經完全消失,回復到過去二十年來的經濟狀況。自從去年四月增加消費稅之後,日本增長時斷時續。今年第二季,經濟又出現倒退,按季以年率計下跌1.2%。第三季數據仍然沒有太大的起色,外貿疲弱,零售銷售表現反覆不定,商業信心更有所下跌。面對人口極速老化,日本要重拾經濟增長動力,我相信路途依然是非常漫長。

新興市場經濟放緩

  新興市場經濟亦普遍放緩,進一步拖累環球增長。其中,俄羅斯和巴西這兩個主要經濟體,較受國際能源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已經陷入衰退。有評級機構甚至已經將巴西的主權信用評級降至垃圾級別。經濟疲弱,加上美國加息的威脅,令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匯率受壓,巴西、俄羅斯、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貨幣一度貶值至多年的新低,令環球外貿環境更加嚴峻、更加複雜。

  亞洲一般是依賴出口的地區,在環球需求不足的影響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製造業和出口活動普遍受壓,第三季出口貨值以美元計全告下跌,其中南韓按年大跌9.4%,而台灣跌幅更達13.8%。東盟和其他區內新興市場的經濟仍然持續增長,不過在種種不利因素下,增幅亦已經放緩。例如新加坡在第三季的經濟增長按年只有1.4%,是連續兩季出現按年增長放慢。

  香港作為外向型的細小經濟體,雖然上半年由堅韌的內部需求帶動而錄得2.6%的溫和增長,跟去年全年的2.5%增幅相若;但是外部需求疲弱的負面影響,我相信將會在下半年繼續浮現。

  香港貨物出口貨值在第三季跌幅擴大,反映環球需求疲弱,亞洲出口跌勢持續,香港的出口也繼續受壓。除此之外,訪港旅客人數進一步放緩,第三季出現下跌,內地和海外旅客均見減少。訪港旅遊業放緩拖累本地消費市道,而今年夏季股市大幅調整亦對本地消費情緒構成相當大的影響,零售銷售踏入第三季又再次減弱,八月份銷售貨量更出現下跌,短期內零售業表現仍然會非常疲弱。

  勞工市場好在能夠繼續靠穩,目前仍然處於全民就業的狀況,第三季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維持在3.3%的低水平。住戶收入,尤其是最低收入三個十等份的全職僱員,繼續有實質的增長。我會密切留意近期經濟活動出現減慢的跡象,會否對勞工市場有不利的影響,這方面我們要留心看看。

  我在八月時預測香港經濟今年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的增長,而基本通脹預測是2.6%。政府會在今個月稍後公布第三季經濟表現,亦會一併公布最新一輪經濟預測的覆檢結果。現在看來,經濟仍然要面對不少下行的壓力。

貨幣環境越趨複雜

  現時環球經濟形勢嚴峻,打亂了美國聯儲局的利息正常化步伐。上星期FOMC的議息會議一如市場預期決定維持利率不變。會後議息聲明顯示,聯儲局加息的意向並沒有改變,如果美國經濟復蘇符合預期,下次十二月開會或者會加息,或者不會加息,會後市場對加息的預期亦有少許升溫,由於最終決定仍然取決於未來幾星期的經濟數據,金融市況同資金流向將會持續顯著波動。

  美國聯儲局由二○○八年起先後推出三輪量化寬鬆的非常措施,隨荍膜閬b去年十月停止買債而正式告一段落。轉眼一年過去,美國經濟已經明顯有結束超低利率的條件。聯儲局官員今年以來一直暗示加息周期即將展開。如今聯儲局繼續採取一個最低風險的選擇──保持現狀,他們的一言一行會繼續成為市場的焦點,情形就是好似一套等完又等的連續劇,我們一早知道結局,但是還未知道上演的日期。難怪William Dudley同我在紐約見面時,都說這次很可能是歷史上大家談論得最長、最多的一次加息。

  而由於明年美國舉行總統選舉,美國聯儲局對加息步伐的決定也可能會因而增添變數。

  令情況更為複雜的是,其他主要央行卻採取跟聯儲局相反的取向。當中,歐元區通縮風險持續,歐洲央行上月議息會議之後暗示或者會在十二月加推寬鬆措施。

  日本央行方面,上星期五議息,調低了今明兩個財政年度日本的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測,未來進一步寬鬆的壓力增加。各大央行在貨幣政策取向出現明顯的分歧,無疑會令國際資金流更為難測,匯率更為波動,令全球的經濟外貿形勢更為不利。

  環球金融市場預計在憂慮環球經濟放緩,以及其他一系列不明朗,甚至不利的因素影響下,相信會繼續波動。投資者必須保持謹慎的態度,注意這方面的風險。

內地經濟新常態

  現時環球經濟每年的增長中,有大約三分之一由內地經濟貢獻。作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中國的分量舉足輕重,內地經濟增速快慢,肯定是全球經濟前景的焦點所在。

  面對疲弱的外圍環境,股市波動,內地經濟短期內的確有不少下行的壓力。不過我相信內地有充足的政策空間,達到今年全年他們預測大約在7%左右的增長目標。

  更加重要的是,為了實現國家經濟「雙中高」發展,中央繼續積極實行結構轉型,提升服務業比重,從而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中央政府提出深化改革的綱領,為經濟結構轉型訂下藍圖。在上星期舉行的「五中全會」通過了「十三五」規劃。根據相關新聞公布,「十三五」規劃的框架,帶出了五個發展理念,即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用」。當中又以「創新」為「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強調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事實上,國家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經濟發展,面對勞動成本上漲和周邊新興市場發展,製造業的競爭力自然會有所下降。因此我十分認同國家要改變原有的增長模式,推進產業升級轉型,提高生產力,朝高增值、高端技術各方面發展,提高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上的位置。在這方面,我們更要鼓勵創意創新,開拓新市場,以及增加在基建、教育、科研的投資,方可達到「十三五」的目標,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央在「十二五」規劃中,第一次以獨立篇章交代香港和澳門特區發展。多年以來,香港憑藉國際優勢,是國家經濟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最主要橋樑。「十三五」規劃亦特別點出期望「提升港澳在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地位和功能」,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的合作發展,令香港可以繼續在國家發展中作出一些貢獻。

  在內地的經濟改革綱領之中,深化金融改革和推進資本市場開放一直是最重要的範疇之一。我認為,中央對實踐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帳開放的方針是非常清晰和堅定的。

  人民幣改革由十年前開始,人民銀行當時將人民幣由同美元掛u的固定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浮動匯率機制。而人民銀行在八月中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作出一些調整,就是希望為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形成注入更多市場化的元素,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的決定性作用。

  人民幣國際化之路繼續取得進展,人民幣九月在全球支付貨幣排名第五,反映全球各經濟體在日常貿易中會更多以人民幣作結算。IMF亦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宣布同意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

  人民幣繼續國際化,意味香港在人民幣業務方面仍然大有作為。香港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亦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自由的市場和成熟的監管制度,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優質「試驗田」和「防火牆」,透過可以控制風險的測試平台,深化內地同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逐步推出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工具,從而推廣人民幣在跨境使用,協助內地資本市場逐步開放,最終可以與國際接軌。

  去年十一月正式啟動的滬港通和今年七月實施的內地及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為國際投資者提供獨有的雙向平台,就是明顯的例子,說明香港怎樣可以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中作出貢獻。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香港不單只能夠參與其中、貢獻其中,更加能夠從中得到巨大發展的機會。香港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一個樞紐城市,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所擁有的特別優勢,令我們有條件成為「一帶一路」上一個主要的經貿平台,在集資融資、商貿物流、高端專業服務、旅遊同新興產業等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

  特區政府會積極配合中央各項改革和新政策,加強認識「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新興市場,加強跟相關政府的雙邊合作,推動業界積極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的發展,共同拓展新的商機。

未來路向

  各位,環球經濟需求疲弱,美國加息懸而未決,國際金融市場烽煙四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經濟表現難免會受到影響。不過,香港經濟基調良好,金融監管穩健,如果市民大家有信心,我相信我們是有能力抵禦外來的衝擊。

  我們要關注短期的經濟風險,我們要茞敦禤a中長期的發展,積極配合國家深化改革帶來的機遇。未來的機會我相信是機會處處,我絕對有信心,我亦很相信我們是有能力、有智慧把握這些機遇,進一步推進香港經濟的發展。

  多謝各位!



2015年11月2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