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財政司司長財政預算案演辭(四)
***************

產業發展

54. 香港的經濟成就,是市民和政府多年來共同努力的成果。政府致力維持良好的營商環境,企業得以各展所長;政府積極在G2G層面聯繫各地政府,為企業開拓更多市場;政府亦針對個別行業的需要,推出措施,協助企業面對劇烈的國際競爭。

創新和科技產業

55. 隨虒g濟轉型,今天知識型、高增值的產業亦要與時並進。持續創新和善用科技,有利產業發展,亦能協助各行各業提升生產力。

56. 政府致力締造良好的環境和提供適切的財政支援,促進大學、研發機構和業界的研發工作,並將成果產業化。二零一二年,本地研發總開支約一百五十億元,超過一半來自公營機構。我們會加速上游研發成果的技術轉移,推動中下游商品化的工作。

57. 創新及科技基金一直資助應用研發,並不斷改進,為香港的創新和科技發展,營造更佳的環境。成立十五年以來,基金資助超過三千六百個項目,總額約八十億元。為進一步加強研發成果的應用和商品化,我們會推出兩項新措施:

(一) 設立「企業支援計劃」,取代「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資助不論規模大小的私營公司進行研發;每個項目的資助上限由六百萬元增至一千萬元。獲資助公司須承擔至少一半的支出,並可擁有項目的知識產權;以及

(二) 擴大基金資助範圍至開發和系統整合工程、工業設計、符合性測試和臨H測試等,發揮本地工業技術優勢,加強對下游研發和商品化工作的支持。

58. 我期望這兩項措施可以刺激本地公司研發投資和商品化的工作,吸引香港以外的公司來港設立研發部門,締造更多元化的創新和科技生態環境。

59. 過去幾年,我樂見不少初創企業在香港成立。創業固然有成敗,但如果我們能夠創造更有利的環境,就可以將更多的創新意念轉化成商機。

60. 政府將聯同本地科研機構和大學,為科技初創企業創造更佳的生態環境。創新及科技基金將向六所指定的大學,提供每年最高二千四百萬元科技創業資助,作為他們所推薦的科研項目的種子基金,鼓勵大學師生創業,進行下游研發,並逐步將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

61. 香港科學園、數碼港和香港設計中心繼續提供多項培育計劃和支援服務,例如共用工作間、營商知識培訓、業務聯繫交流、投資選配活動等,協助企業克服創業初期的障礙,邁向另一階段。投資推廣署的"StartmeupHK"網站,為初創企業提供資訊和交流渠道。針對創新和科技初創企業,政府即將推出綜合互動網上平台,匯聚初創企業和有關各方,推介發明和創新意念,吸引融資。

62.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創新及科技局,集中統籌和推動創新和科技政策,得到業界廣泛支持。我期望這項建議能夠盡快落實。

支柱產業

63. 截至二零一二年,四大支柱產業十年內的累計增長百分之八十四,高於同期整體經濟增長,聘用超過一百七十萬名僱員,佔全港勞動人口近一半,貢獻近六成本地生產總值,對香港經濟舉足輕重。

貿易和物流業

64. 香港目前是世界第九大貿易實體,貿易和物流業發展成熟。二零一三年,包括貨物轉口、本地產品出口和貨物進口在內的有形貿易,總額達八萬二千多億元,接近本地生產總值的四倍。

貿易市場

65. 我們一直致力在G2G層面加強聯繫,為香港企業拓展市場,締結貿易協議,保障港商利益。東盟十國經濟高速增長,是香港第二大貨物和第四大服務貿易伙伴。我們會積極推動即將展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66. 我們簽訂了十七份《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去年,我們完成了跟巴林和緬甸的談判;今年,我們會跟俄羅斯和智利進行談判。

67. 我們會繼續協助本港企業開拓正在復蘇的傳統歐美市場。有關的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和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會通過大型推廣活動和互訪等不同途徑,拓展雙邊貿易和投資,鼓勵歐美企業善用香港平台,進一步開拓亞太區市場,為香港的商界爭取最大的利益。

68. 香港一直堅定支持多邊貿易制度。去年年底,世貿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第九屆部長級會議,達成世貿成立以來首項多邊貿易協定。身為第六屆部長級會議的主席,我感到極為鼓舞。這項貿易協定,理順一百五十多個世貿成員的貨物進出口和通關手續,減低成本,帶來約一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香港的進出口商和物流業將直接受惠,一般企業亦可以節省產品出口的通關成本。

高增值物流業

69. 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香港的貿易物流業近年一直朝高增值方向發展,包括提供存貨管理、區域分銷、全球供應鏈管理等服務。空運貨物量屢創紀錄,雖然只佔本地貿易總量的百分之一,但以貨值計,超過貿易總值的三分之一。

70. 機管局因應空運物流業的最新發展,正在規劃和發展機場島上的物流用地。香港的國際空運貨物吞吐量多年來高踞世界首位,機管局不斷提升機場空運設施,新的空運貨站去年十月全面投入服務。中場範圍發展項目預計於二零一五年完成,包括中場客運廊、二十個停機位和其他配套設施。

71. 過去三年,我們在青衣推出三幅專用物流土地,樓面面積二十八萬平方米。我們亦正就屯門西預留的十公頃土地進行技術評估,確定在該處發展現代物流設施的可行性。

72. 現時有不少「棕地」分布新界各區,作港口後勤、貨櫃車場和露天貯物等用途。這些服務有一定的需求,但未能地盡其用。我已經要求相關政策局和部門研究可行的改善措施,包括將部分作業遷入合適的多層大廈。我們正積極研究整合現時葵涌青衣貨櫃碼頭周邊的港口和物流業後勤用地,在促進物流業發展和提升港口處理能力的同時,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

金融業

73. 金融服務業貢獻香港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五點九,人均生產值更是支柱產業中最高的,達一百四十萬元。金融服務業有助帶動香港整體經濟發展,不僅惠及業內直接僱用的二十三萬人,更間接為法律、會計、資訊科技等相關行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支援各行各業的運作。

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74.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截至去年年底,人民幣存款和存款證餘額合計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佔離岸資金池的七成。去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超過三萬八千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四成半。香港的人民幣實時支付系統每天的結算量,由二零一零年平均五十億元人民幣,大幅增加近一百倍到去年年底的五千億元。香港銀行跟海外銀行的人民幣業務往來,近年亦大幅增加,應付和應收帳款的餘額,由二零一零年年底分別少於二百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超過八倍至去年年底的一千六百多億元。

75. 「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即RQFII)計劃,去年進一步擴大,總投資額度高達二千七百億元人民幣,超過其他離岸人民幣中心所獲額度的總和。計劃有利香港推出更多創新和多元化的人民幣投資產品,促進人民幣資金在內地和香港之間的跨境使用和循環。

76. 財政部去年在香港發行兩次合共二百三十億元人民幣的國債,更首次推出三十年期國債,顯示中央政府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常規化。

77. 內地深化改革的藍圖,涵蓋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和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我們會繼續配合國家加快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擔當國家和世界接軌的橋樑,作為內地資金和企業走向國際的平台。

78. 隨茈@界各金融中心相繼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香港要憑茈行者的優勢,為海外各地的金融機構提供批發層面的人民幣服務,同時致力深化現有業務,包括人民幣結算的貿易融資、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和跨境再保險、內地的跨境直接投資、資產管理和基金發展等。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和內地相關機構就兩地建立基金互認安排,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安排落實後,兩地基金產品的種類會更多元化。

資產管理

79. 香港私人財富和資產管理業務迅速增長,在亞洲首屈一指。截至二零一二年年底,香港有四十五間銀行經營私人財富管理業務,聯同其他基金經理的有關業務,他們所管理資產按年增長四成,達十二萬六千億元,創歷史新高。

80. 我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建議私募基金可以享有離岸基金的稅務優惠,吸引私募基金來港開展業務,我們已完成業界諮詢,會盡快展開立法工作。至於我建議引入開放式基金公司形式,吸引基金來港註冊,我們已經擬訂規管框架,將於下個月展開諮詢。

81. 我在二零一零年將港股佔相關指數比重不高於百分之四十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即ETF)納入印花稅寬免範圍後,香港交易所上市的ETF,由該年年底的六十九個大幅增加至去年年底的一百一十六個,每天平均成交金額由二十四億元上升至三十七億元,令香港成為亞太區最大的ETF市場之一。我建議全面寬免ETF交易的印花稅,令港股成分較高的ETF,能夠降低交易成本,促進香港在ETF開發、管理和交易三方面的發展。

82. 不少跨國企業集團會利用香港的平台,管理企業在全球或區內的財資活動。為了增強香港對這類活動的吸引力,強化我們金融和專業服務的優勢,我已經要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聯同金管局成立專責小組,檢討《稅務條例》對相關業務在利息扣稅方面的要求,為這些業務扣減若干利息支出的安排釐清原則。專責小組會在一年內向我提出具體方案。

本地債券

83. 跟人民幣業務和資產管理相比,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較慢,原因之一是港元跟美元掛u,企業多會在較成熟和流動性較高的美元債券市場集資;其二是香港政府一向財政穩健,沒有發債融資的需要。不過,推動本地債券市場,是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一環。

84. 政府在二零零九年推出政府債券計劃,進一步擴闊投資者基礎。政府已經落實在政府債券計劃下推出措施,容許莊家更容易取得所需年期的機構債券,增加機構投資者的彈性,促進二手債券市場。此外,政府已經提交相關條例草案,容許政府債券計劃推出伊斯蘭債券,帶動更多發債人透過香港的金融市場集資。

85. 鑑於市民對政府通脹掛u債券(即iBond)反應熱烈,以及目前港元利息仍低,我建議再以本地居民為對象發行一次不多於一百億港元的iBond,年期為三年,並每半年派發一次跟最近六個月通脹掛u的利息。金管局稍後會公布發行細節。

(待續)



2014年2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41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