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期電影遊蹤」 電影資料館重溫多部珍貴早期香港影像及電影(附圖)
******************************

  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館藏中最古老的電影是一八九八年記錄香港面貌的《愛迪生短片》(1898),並有《香港戰前風貌》和日佔時期的短片,及俄裔美國人布拉斯基在一九一五至一六年間拍攝的《經巡中國》(1917)。近年更在各地陸續尋回三十至五十年代的早期電影和紀錄片,為香港電影史作出很多補遺,資料館下月舉行的放映節目「香港早期電影遊蹤」,除了令館藏的瑰寶得以曝光,讓觀眾重溫香港昔日民風市貌,更希望透過對這些影像的觀賞,鑑古知今,一同回憶和探索歷史,了解更多香港文化的承傳。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於明年一月四日至三月二十三日舉行,設四個放映主題,第一部分「早期香港影像」中放映早期的紀錄片,第二部分「電影先驅侯曜」是電影藝術家侯曜的小型電影回顧,第三部分「被遺忘的影壇女先鋒」則重新認識早期電影的女性先鋒,第四部分「大觀公司的越洋製作」主要放映香港大觀公司一九三九至四八年間避走美國時在彼邦拍攝的電影,多場放映設映後談。

  資料館亦將於一月十一日、二月八日、三月八日及三月二十三日分別由藍天雲、傅慧儀、羅卡、劉嶔、魏時煜、法蘭賓、游靜及余競存主講四場不同主題的座談會。「米高羅格和五十年代的香港」和「侯曜的電影生涯」以粵語主講;「華語電影之先鋒女性」以粵語及英語主講;「重見天日的《關武帝》(1916)」以英語主講,免費入場。除放映及講座,是次影展將出版「香港早期電影遊蹤」一系列電子書,讓觀眾深化閱讀,今昔互動,對香港早期電影歷史更多探索。

  「早期香港影像」以四個節目集結了資料館多年來搜羅的瑰寶。「香江光影重溫」精選八段由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光影記事,有早期香港街道面貌的《愛迪生短片》;展示香港多個地區的風景和維港景緻的《戰前香港風貌》等,記錄了昔日民風市貌及大戰時期戰火的遺痕。兩場放映更特別分別邀得荷蘭鋼琴演奏家莫德尼利森和黃仁逵與友人作現場伴奏。

  荷蘭人米高羅格拍攝香港紀錄片時是攝製電影在香港還未普及,他拍下的二百多分鐘香港生活,成為珍貴的影像遺產。在節目「米高羅格回顧」(一)及(二)中,將放映他十二部短片,包括曾獲獎的創作《日出》、《雨》;動用五位攝影師的《香港慶祝伊利莎伯女皇加冕盛況》;他在一九四九年剛到香港不久所拍的《從半山步行到中環》等。兩場放映均由荷蘭鋼琴演奏家莫德尼利森作曲作現場伴奏。

  第四個節目是資料館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協力策劃的「拾•年」。透過電影及錄像跨媒體合作,重現了過去香港百多年(一八九八至二○一○)的電影歷史,並為過去光影片段注入新活力,以十集不同的流動歷史影像結合新音樂,企圖透過創意製作,重新詮釋香港電影文化。

  中國第一代電影導演侯曜,是中國和香港電影史上一位獨特而不斷演變的藝術家,其作品憂國憂民,亦呈現西方浪漫情懷。於二十年代中投身電影編導工作,初以話劇創作聞名,其後棄影從文,曾冒死從事抗日活動。三十年代來港轉拍粵語片,既有宣傳抗日、故事新奇的國防電影,同時也拍流行的民間故事片,不避俚俗,發揮活潑的想像。其後更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編導馬來語電影。日軍佔領新加坡後將他殺害。影展的「電影先驅侯曜」將放映他四部作品包括描寫一雙愛人抗戰事跡的名作《太平洋上的風雲》(1938);林楚楚主演的經典作品《西廂記》(1927),影片將戲曲片完全電影化,攝影極靈巧,使寺廟、迴廊、山野等呈現立體感。是次放映拷貝搜羅自荷蘭電影資料館;而《海角詩人》(1927)充滿浪漫元素,影片更有頗多赤柱沿海鏡頭;《一串珍珠》(1926)取材自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名作《項鍊》(1884),是侯曜最早的編劇作品,以影像和剪接傳情達意。《西廂記》及《海角詩人》由龔志成及Shane Aspegren作現場伴奏;《一串珍珠》則由羅拔•伊力思佳格作曲作現場伴奏。

  香港早期的電影圈,不乏具前瞻性、果敢、和創意的女性先鋒。「被遺忘的華人女導演」,選映了四部不同背景和國度的「女性」電影。人稱「霞哥」的香港首位女導演伍錦霞自三十年代已進軍影業,可惜所拍的電影大多不復存在。導演魏時煜走訪美國各省尋珍,完成紀錄片《金門銀光夢》(2013),以豐富素材重建她的生平。另一位女導演是長期協助侯曜的尹海靈,原以為她的影片散佚了,卻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覓得《海外征魂》(1946)這部戰後在新加坡拍攝的國語片。

  在資料館新近一批的重要搜羅中,由美國運回十多部戰前的硝酸片之一,是李綺年主演的《女性之光》(1937),此片不單可看到李綺年活動的影片,更為三十年代的粵語片製作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另一部是被譽為首部美籍華人Marion Wong拍攝的先鋒性劇情長片《關武帝》(1916);雖然全長七卷的長片只留存得兩卷合共35分鐘的片段,但憑留下的影像可想像到其故事是圍繞新婚媳婦的西化行為與中國習俗的矛盾。此片的發現經過頗為傳奇,留下的硝酸片一直存放在女主角Violet Wong家中,直到一九六八年她的孫子把影片轉為安全片,二○○五年經由美國影藝學院電影資料館修復。

  大觀影片公司的創立人趙樹燊五歲便移居美國,自小醉心電影製作,在一九三四年後,他看中粵語片在亞洲電影市場的潛力,決定來港大展拳腳,自一九三四至一九四○年間共拍片六十餘部影片,其後因逃避戰亂而重返美國,以「大觀美國分廠」的名義繼續製作粵語片達三十多部。「大觀公司的越洋製作」將放映五部大觀於美國攝製的影片,包括攝於日本戰敗之後,表達海外華僑對祖國復興期望的《光明之路》(1946);聚焦在大城市的洋房、美酒和酒店,反映中國人如何融入美國生活的喜劇《黑市夫妻》(1947);反映新一代華僑在身份認同上放開懷抱在美尋找新天地的《海角情鴛》(1947);以當年最尖端的特藝七彩技術拍攝,暗喻華人生活雖苦亦必須同舟共濟的《金粉霓裳》(1947);表達新一代希望從傳統觀念中蛻變成獨立個體的《狂風逐燕飛》(1948)及另一部戰後恢復港廠拍攝的首部彩色作品《連生貴子》(1948)。

  是次放映的影片除了無聲片,大部分為粵語對白,《海外征魂》為國語對白,而《金門銀光夢》為英語及粵語對白。節目票價四十元,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信用卡購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

  節目詳情可參閱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第七十期《展影》。查詢電話: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網頁: 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chinese/2013tsat/2013tsat_film.html。



2013年12月24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8時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