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輸入外勞及安老服務啟航計劃與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十月二十九日)出席電台節目後,就輸入外勞及安老服務啟航計劃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局長,就輸入外勞方面,早幾個月高鐵罷工的時候,都有引申一個問題,勞顧會今年已輸入了五百多個高鐵外勞,當時你也說絕對不會有一個放寬的趨勢,但現在諮詢文件則說探討放寬輸入外勞,會不會有一個自相矛盾的地方呢?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在外勞問題方面,我一再澄清,我們首先的出發點是要保障我們本地工人的利益,優先就業,絕對不能夠取代我們本地工人的崗位。還有我們一向的政策也很清晰,就是輸入外勞不是用來壓抑本地的工資,這不是我們的目的,純粹是補充香港的勞動市場真正缺乏的工人的勞動力,這一點很清晰。所以在人口政策文件帶出來的信息亦很明確,我們是在不損害本地工人的利益前提之下,去考慮有沒有空間去提供一個比較靈活的機制去輸入一些本地是缺乏的工人,真的缺乏的工人,來帶動經濟發展,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我們絕對是以一個雙贏的出發點,就是第一,是確保我們的經濟可以繼續發展、工程可以進行;第二就是本地工人完全不受損的情況之下去做。任何損害本地工人利益的,我們也不會做,這一點是很清晰的。

記者:但如何可以確保可以不會……過往亦有類似的經驗,就是一輸入外勞,便與本地工人「爭飯吃」呢?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不會的。大家若果有留意,在「補充勞工計劃」下,截至九月底,我們輸入了二千八百多個勞工。但所有外勞一定要獲給予不低於市場工資的中位數。這一點是重要的,是條件來的。若給予的(工資)是低過中位數,我們是不會批准的。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會拉低工資。但大家要明白有個客觀現實,就是有部分的工種,的確是人手短缺。我們是不是一方面要大力的加強培訓本地工人,製造一些就業機會給我們本地的勞動力,這一點是重要的—例如在護老行業大家也知道長期有人手不足。我們現在刻意推動一個培訓計劃,吸引青年人入行,開展了兩個月,反應也頗正面,我們也覺得這個方向正確—但在培訓之餘,短時間內人手要補充亦要面對。所以我們是兩條腿走路、雙管齊下,一方面一定要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給我們本地的勞動力,另一方面若果有缺乏的,我們是不是要靈活些、務實些去作一個短暫的輸入呢?輸入勞工是一個短暫的安排,不是一個長久的安排。在香港,輸入勞工也不是一個新的事物。家傭,外籍家庭傭工,我們有三十二萬八千個傭工為我們香港二十六萬個家庭服務,這對香港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人力資源,釋放了婦女投入勞動市場。所以我希望大家看輸入勞工問題,第一,要客觀一點去看待,務實一點、理性一點去討論。第二就是雙贏的思維,其實整個經濟、勞動市場都是贏的,僱主有人用,本地工人亦有充分的就業保障,從而帶動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給本地工人。

記者:但在優化方面,是否即是說例如「補充勞工計劃」把四個星期縮短去聘請?還是如何再放寬?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至於如何去優化?有沒有空間?我們一定要與勞顧會的委員大家坐下傾談,我亦會在未來日子與勞顧會的成員接觸,大家有一個溝通,好好去了解問題,有一個理性的討論;我亦會與工會方面接觸,聽大家的意見。未來有四個月的諮詢期,亦希望大家社會人士給予我們意見,希望真的在求同存異的大原則下,以香港的利益為依歸,保障本地工人為前提,我們希望理性一點討論這件事。

記者:過去十年,香港經濟經歷了幾次低潮。其實有些工人會覺得,那時曾共渡時艱,人工低甚至沒有工作;但在近幾年,當環境好一點的時候,政府卻說要輸入勞工,會否覺得沒有人情味?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這是兩件事,我要跟大家澄清。我們現在為何要提出輸入勞工的可行性?為何要靈活一點看這個問題?因為目前來說經濟是暢旺的,亦有很多工程上馬,加上亦有些服務性行業的確是人手緊張。我們在不妨礙本地工人發展,不損害他們的利益,包括在工資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絕對沒有壓抑工資的意圖,我們的出發點由頭到尾都不是用以壓抑工資,是用來補充不足的勞動力,在這情況之下,締造一個雙贏的局面。所以你剛才提到,會否令本地工人當時經濟不好,現在經濟好了,工資同樣可以繼續向上調,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只是我們勞動力不足,例如有些僱主根本應付不了工作,你如何是好?而且工時亦都相當長,對工人未必有好處。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是否要客觀一點去看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會在未來日子與勞工界就這方面溝通,大家去傾這個問題。

記者:另外,有關安老的先導計劃,業界都有說過,現在有六十個參加也好好,但其實六十個青年都不是太足夠,起碼要一倍以上……希望政府可以幫手,是否可以繼續增加青年名額?會否將這計劃持久去進行?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這個「安老服務啟航計劃」其實是勞福局我們自己的計劃,亦要多謝安老事務委員會、社署和圓玄學院,大家一齊協助,與院舍一齊做。(計劃)起動得幾好,我們很鼓舞。我在上星期亦有去探望這六十個青年,這是很難得,因為青年人去做護理的工作,他們不但不覺得是一件甚麼苦事,他們還覺得是愛心和認為是專業。因為我們勾畫了一些向上流動的機會,亦有一個晉升的梯階。他們最初是做護理,讀完公開大學之後,第一,已經可以做一個保健員。第二年取得文憑後,將來可以接受登記護士的培訓,即是說向上流動,對於我們的年輕人來說,開出了一條新的途徑,這是很重要。我絕對希望多些青年人進入這個行業,我亦很樂意去爭取多點資源。現在獎券基金撥款千多萬元去推行這個計劃,我是很樂意繼續去爭取資源,來者不拒,只要年青人有意入護老行業,我們是絕對歡迎。



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4時09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