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題:本地農業發展
************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何俊賢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壎竻膚蔽灠炙瓣慦漁悜接祁苤G

問題:

  根據政府的數據,香港農地的整體面積在過去16年持續減少,而荒廢及休耕的農地近年一直佔整體農地約七成。另一方面,二○一三年的《施政報告》並無提出協助農業發展的新政策。有市民向本人反映,現時有部分青年人希望投身農業,而一些因土地發展而被政府收地的農民則希望重投農業,但未能覓得合適的農地。他們又指出,雖然現時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負責管理的三個貸款基金並滾存4,500萬元,而蔬菜統營處管理的農業發展基金亦有約2億元的可動用資金,但有關基金未能協助提升香港的農業發展。就本港的農業發展,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每年政府因為各項發展計劃而收回的農地的面積為何,當中在收地時為常耕農地和已荒廢的農地的面積分別為何,以及因收地受影響的農民的數字為何(請按附表列出);政府有何措施幫助該等受影響的農民;

(二)過去三年,政府有否將一些土地規劃為農地,以推動農業的發展;如有,有關的新增農地的面積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政府有否考慮如何善用現時的荒廢及休耕農地、堆填區、閒置土地及離島沿岸土地(例如設立農業研究中心,以鼓勵創新的農業發展),以及進一步建立本地農產品的安全可靠的品牌信譽;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四)政府會否參考香港鄰近地區(例如台灣)結合「生態、生活、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推出措施以發展有機耕種及綠色休閒農業結合的生態農莊;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五)政府會否考慮優化現有農業相關的貸款和發展基金,或成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以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六)政府有否制訂政策協助新的農業技術應用在香港的農業上,並鼓勵新的農業行業的發展;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以及會否制訂相關的政策?
 
答覆:

主席:

  政府現行的農業發展政策,是透過提供基礎建設、技術支援和低息貸款,並同時充分利用蔬菜統營處設立的農業發展基金,以協助本地農業發展,提高業界的生產力及營利能力,發展現代化、注重環保及保育大自然資源和農業生態的農業技術,生產優質、安全、高值的產品,協助業界邁向可持續發展。

  在這政策下,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積極推動和支援農民發展有機耕作,並設立了「有機耕作支援服務」,為有意把傳統耕作轉為有機耕作的農民提供建議和技術支援,並聯同蔬菜統營處和新界蔬菜產銷合作社有限責任聯合總社(或簡稱菜聯社)推廣本地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截至二○一三年五月底,參與「有機耕作支援服務」的菜場共有217個,每天生產大約5公噸有機農產品供應市場。目前,銷售經蔬菜統營處批銷的有機蔬菜零售點超過37個。漁護署亦支持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推廣有機耕作的公眾認知和有機產品認證。

  漁護署也不斷為農民舉辦各樣的技術講座及田間示範,介紹改良品種的農產品及新的種植技術。近年開發的優質品種包括紅肉網紋瓜、無籽西瓜、黃肉小西瓜、牛角青椒、圓紫茄子、馬鈴薯和有機草莓等。

  政府亦積極協助業界建立優質品牌。現時,全港共有265個菜場參加了「信譽農場計劃」。該計劃旨在推廣優良園藝操作及環保作物生產方法;鼓勵農友採用綜合病蟲害管理技術,正確安全使用農藥;執行定期農場測檢,為市場穩定供應安全及優質的蔬菜。漁護署亦協助業界設立假日農墟及舉辦大型嘉年華活動,例如每年一度的「本地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每年皆吸引過百本地漁農戶參加及逾十萬市民參觀,有助加深市民對本地漁農產品的認識、推廣本地品牌。

  此外,蔬菜統營處自一九八八/八九年從其營運盈餘撥款成立一個農業發展基金,以支援漁護署和業界推展多個農業發展項目,其中包括上述的計劃和活動,以及最新引進及推廣全環控蔬菜水耕生產技術等。在二○○八至二○一二年期間,該基金合共撥出款項約一億四千萬元。現時該基金可動用的資金約為一億七千萬元。

  與此同時,漁護署負責管理三個貸款基金(包括嘉道理農業輔助貸款基金、約瑟信託基金和蔬菜統營處貸款基金),為農民提供發展及經營資本。三個基金目前滾存總值達四千七百多萬元。基金的特點是申請手續簡單、低息、免抵押借款可達十三萬元及靈活設定還款期。在二○○八至二○一二年期間,三個基金共向411位農戶貸款四千二百多萬元。

  政府會繼續上述的工作,支援本地農業的持續發展。

  現就問題的各部分回覆如下:

(一)根據地政總署的資料,過去五年,政府因應各項公共發展項目及計劃而收回的新界私人農地(即為在土地註冊處登記文件顯示為農地類別的私人土地)面積共約107公頃,按年分別約為56公頃(二○○八年)、2公頃(二○○九年)、29公頃(二○一○年)、7公頃(二○一一年)及13公頃(二○一二年)。地政總署沒有關於就此所收回的農地其耕作情況的資料。

  因當局清理政府土地或收地作公共用途而受影響的新界真正農戶(由漁護署協助評估),如合資格申請公共房屋,卻選擇在另一地點繼續務農並放棄其輪侯公共房屋的優先次序,可獲發農業遷置津貼。除此之外,受影響而合資格的農戶,可根據現行政策申領其他專為真正農戶而提供的特惠津貼,包括青苗補償、從事耕種人士的騷擾津貼、養豬人士和飼養家禽人士的津貼、符合規定的私人土地農場構築物補償津貼,和農場雜項永久改善設施補償津貼。過去五年,地政總署共向3 101名農戶發放上述的特惠津貼,按年分別為1 280名(二○○八年)、604名(二○○九年)、593名(二○一○年)、235名(二○一一年)及389名(二○一二年)。

(二)規劃署在制訂法定圖則(包括分區計劃大綱圖及發展審批地區圖)時,會參考相關政府部門包括漁護署的意見,將適合作農耕用途的土地劃作「農業」用途地帶。在二○一○年,新界共有3 050公頃土地被劃作「農業」用途地帶,而過去三年被劃作「農業」用途地帶的土地已由3 050公頃增至3 278公頃。新增的「農業」用途地帶主要位於五份與邊境禁區相關的法定圖則內。要留意的是,仍有私人農地處於法定圖則範圍之外和郊野公園內,同時位於其他用途地帶例如「鄉村式發展」、「綠化地帶」、「自然保育區」等,農業亦屬經常准許的用途。因此上述數字只代表位於法定圖則內的「農業」用途地帶面積,而並不代表全港所有可以耕作的農地面積。

(三)現時被劃作「農業」用途的土地共有3 278公頃,其中近七成的業權屬私人擁有,土地是否用於農業生產,取決於土地業權人的決定。對有意投身農業生產的人士(包括上文第(一)段所述因受收地影響而選擇在另一地點繼續務農的農友),政府會透過提供基礎建設、技術支援和低息貸款,支援他們和本地農業的持續發展。詳細的工作請參閱上文第一至六段。此外,為協助有意參與或重新參與農耕的農友,漁護署擔當一個協調的角色,如得悉有土地擁有人有意出租耕地,會協助相關人士接觸,讓農友和土地擁有人透過磋商,自行達成租用協議。是否租出土地以作農業生產,最終由土地擁有人決定。在過去五年(二○○八至二○一二年),漁護署合共協助了74位農友覓地復耕,復耕農地的面積合共約14公頃。

(四)近年,不少農場為了配合市民追求健康生活的趨勢,逐漸開放給公眾參觀和遊覽,從以往單純從事農業生產發展為集生產、休憩及教育於一身的休閒農場。為配合這方面的發展,漁護署自二○一○年起每年透過編製及派發《香港休閒農場指南》,提供了120個休閒農場的資料,以積極推廣休閒農業,並推出休閒農場搜尋網頁(fedvmcs.org/farm_index.php),方便市民前往各具特色的休閒農場參觀,發揮農業的多元性,使本地農業得以持續發展。

(五)如上文第五段所述,為協助本地農業發展,漁護署充分利用蔬菜統營處自一九八八/八九年起成立的農業發展基金,以支援漁護署和業界推展多個農業發展項目,其中包括「信譽農場計劃」;每年一度的「本地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以及最新引進及推廣的全環控蔬菜水耕生產技術等。漁護署會繼續善用有關的基金資源,與業界共同合作,進一步推廣本地農業的發展。

  漁護署負責管理三個貸款基金(包括嘉道理農業輔助貸款基金、約瑟信託基金和蔬菜統營處貸款基金),為農民提供發展及經營資本。漁護署會不時檢視業界對資金的需求,以期令基金能更切合受助人的需要。

(六)香港是高度都市化的城市,土地資源有限。根據上文第一段所述的政策,在發展新的農業技術時,漁護署會積極研究引進一些能更有效率地使用土地資源的方法,例如於今年三月正式開幕的「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漁護署聯同蔬菜統營處,從海外試行引進「全環控水耕」方法,利用先進精密的環控技術,在室內維持蔬菜生長所需的最佳條件,以嶄新的水耕方法來生產無污染的即食沙律菜苗。全環控水耕操作的選址極具彈性,可利用空置的廠鰴璁鴔@為生產場地,以促進善用過剩廠鷒篞膜帤蹍晶儮A地的需求。另「全環控水耕」因可作直立多層生產,所以若以相同產量來說,這生產方法所需的土地面積會較傳統耕作細小很多,正適合應用於像香港般缺乏土地而又高度城市化的地方。



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