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政務司司長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第三節)辯論致辭(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日(二月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第三節:扶貧、福利、人口政策、教育及人力事務)辯論的致辭全文︰

主席、各位議員:

  早晨。很多謝昨日在這一節發言的超過三十位議員,大家對扶貧、福利、人口政策、教育及人力事務都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當然少不免也有些批評。稍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和教育局局長會作一些具體回應,我們會好好總結,以便加強施政成效。

  《施政報告》的第四章是「關懷社會 家是香港」。香港的社會整體是富裕的,但我和各位一樣,都是深深明白生活有困難的人仍然不少。正如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指出,考慮到目前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發展模式,我們不能夠採用高稅率來支持福利政策,但我們會堅持要關懷社會的政策理念,會用公共資源照顧不能自助的人士,並致力為社會上有能力工作的弱勢社群提供自力更生、改善生活的機會,以彰顯社會公義,履行政府應有責任。扶貧不單是社會福利的議題,亦是一個社會公義的議題,梁耀忠議員亦解讀了行政長官認為扶貧也是一個政治的議題。對我來說,由於公眾對扶貧工作的關注和重視,我認為扶貧的工作亦是本屆政府一個有效管治的議題。

  我想趁今日辯論的機會,向大家簡單匯報,在建設好香港這個家的兩個範疇,亦即推行扶貧的工作和制定本港的人口政策。

  大家都知道,扶貧工作是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亦由於行政長官認為扶貧工作是刻不容緩,所以在本屆政府成立之初,行政長官便抱蚗野蟀偵搳B急民所急的施政作風,要求我們將扶貧的工作盡快開展,例如我們在七月中已經公布會推出「長者生活津貼」,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每月2,200元的補貼,我很高興這計劃已經到位,昨天社會福利署署長已經公布了「長者生活津貼」的申請細節,在四月份就能夠將津貼交到有需要的老人家手上。大家可以留意得到,「長者生活津貼」是一個重大的扶貧措施,它不是好像潘兆平議員認為我們不應該做太多的小恩小惠,應該從政策入手。這個「長者生活津貼」的措施,政府將會動用超過60億元的經常性開支。另一個扶貧的措施亦在上任之初已經推行了,就是優化「就業交通交通津貼」。所以有了這些扶貧工作在前,對於湯家驊議員認為在這份《施政報告》對扶貧工作並不重視,甚至出現他形容的「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批評,似乎有欠公允。但我們明白社會的期望,是希望我們更加有效、亦較為徹底去推動扶貧的工作,為此,我們已在月前重設扶貧委員會,全面檢視貧窮的成因,及制定和推行有關政策和措施,改善民生。我很高興重設扶貧委員會的舉措受到本會各位議員所歡迎。

  扶貧委員會的工作重點主要放在制定扶貧政策,所以事實上制定政策需要深思熟慮,亦需要時間。但我們同時明白需要推展相關的支援項目,我們現時的工作首先要檢討現行扶貧政策的成效和制定新政策,力求達致防貧、扶貧、預防和減少社會孤立情況,及促進社會各階層的流動性。各專責小組的工作將全方位協助扶貧。關愛基金和社會創新及企業發展基金小組具備財政能力,可按需要即時推出支援項目或有助扶貧工作的先導計劃,以實踐引證某類政府介入是否到位和有效,為日後政策的改變提供更充分的理據。特別需要社群專責小組會集中研究個別社群,如殘疾人士、少數族裔、單親父母和新來港人士等的需要;教育、就業和培訓專責小組將致力加強年輕一代的工作能力,藉此提升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這一點張華峰關注年青人的在職貧窮,我是深表認同的;而社會參與專責小組將推動官商民跨界合作,以進一步加大扶貧力度。

  扶貧委員會和六個專責小組在上星期六舉行了集思會,有近60位成員,包括幾位本會兼任扶貧委員會成員的立法會議員亦有出席,商討未來的工作重點和具體扶貧措施。我相信結合大家的力量,配合行政長官承諾把公共資助用在不能自助人士身上,我們一定能為扶貧這項重要而又艱巨的工作做出成績。

  扶貧委員會其中一項具突破性的工作,就是要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訂立「貧窮線」。這一點亦得到各位發言的議員的支持。

  專責處理「貧窮線」問題的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專責小組已在今個星期一舉行了第一次會議。專責小組成員包括多位專家學者、立法會議員及曾經做過「貧窮線」研究的樂施會和社會服務聯會。政府會以高透明度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去制訂 「貧窮線」,所以何俊仁議員擔憂我們會在整理數字時刻意壓低貧窮的人口,這一點的擔憂是過慮的。

  專責小組成員一致同意採納相對貧窮概念制訂「貧窮線」,並傾向以家庭入息中位數的一半制訂一條貧窮主線。當然,以此方法簡單劃線,有它的局限,例如純以住戶收入為標準,未能計入資產;又例如統計上將永遠有一部分人士被界定為貧窮等等。而正因為這些局限,專責小組成員亦普遍認同, 「貧窮線」不能與設有資產審查的各種社會福利計劃的申請資格直接掛u。換句話說,「貧窮線」的訂立並不表示當局應該為所有收入低於「貧窮線」的個人或家庭自動提供補貼;反過來說,某些組群即使住戶收入稍高於「貧窮線」亦會因他們的特別需要而獲得政府提供的補助。

  作了上述解釋後,我有責任說明特區政府在制訂「貧窮線」究竟有甚麼意義和用途呢?這個只計算收入的「貧窮線」勝在簡單易明,既合乎國際主流做法,亦是有力的工具,去量度貧窮人口,識別、鎖定不同的群組,進行持續監察。它不單能讓公眾進一步了解香港的貧窮情況,更重要的是,有了「貧窮線」,我們便能比較各扶貧政策推行前後的貧窮數據,具體分析政策成效,有助回顧、檢討及制定政策。政府才能更到位去幫助「貧窮線」下有需要的人士,而有限的公共資源亦可以用得其所。這亦是我們把訂定「貧窮線」放在扶貧委員會須優先處理的工作的原因。

  下一步,政府部門會進行數據分析,了解「貧窮線」下的住戶的社會、經濟、住屋等特徵,讓我們更針對性地制定扶貧政策措施。以目前的工作進度,只要各委員同心同德,求同存異,我們應該可以在今年內制訂「貧窮線」。我們亦會盡快展開去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希望這一點能夠早日可以有政策出台。

  我剛才說了,由於制定政策需時,我們必需有能力去推出一些即時的紓緩項目,關愛基金提供了這方面的資源。關愛基金自成立以來,先後推出了18個援助項目。隨茪銧怯Y重肢體傷殘人士租用輔助呼吸醫療儀器這項目在昨天實施外,所有18個項目已落實推行,並成功識別和接觸未能完全受惠於現有社會安全網或政府短期紓困措施的群組,包括兒童、長者、殘疾人士、病人、新來港人士和少數族裔等,以提供即時支援,至今已有10多萬人/住戶受惠。過去基金持續就項目進行檢討和評估工作,顯示各個項目的成效不一,正正發揮其先導作用,讓政府汲取實證經驗和蒐集數據,以修訂或延續推行個別項目,或將已確定為切實到位的措施納入恆常資助內。

  基金自年初納入扶貧委員會的工作範圍,會繼續諮詢社會意見,並為此舉行兩場公開諮詢活動,繼續設計援助項目和試驗計劃,在政府完善和完成制定政策措施之前,發揮先導作用,補漏拾遺,為弱勢社群及基層家庭提供即時的援助。如基金透過「為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項目的識別機制,有效接觸到俗稱的「N無人士」,有助我們日後作出更全面的扶貧安排。項目申請期至四月初完結,至今已接到17 000多份申請。有見及此,我們已經調升了項目的預算,由原本9,100多萬元增至1億7,000多萬元。基金亦陸續向合資格的申請者按住人數發放3,000至8,000元的一次過津貼,目前我們已經向超過10 200個合資格的申請(接近24 000人)發放津貼。

  人是我們社會最寶貴的資源,所以人口政策對香港至為重要。在《施政報告》堶惇O蚞奶ㄕh,但講到的地方是屬於《施政報告》一個願景的層次。行政長官表明我們有需要提升人口的質素和競爭力,惟有這樣才能將香港發展成一個知識型的社會。要建設未來,我們首先要知道我們究竟面對的問題和困難,才能從挑戰中尋找機遇。

  未來三十年,居住在香港65歲及以上的長者將由二○一一年的94萬人,上升至二○四一年的256萬人。何秀蘭議員和梁耀忠議員可能對於我們的人口推算工作未必完全掌握,事實上,我們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這些推算的工作,以當時最新的數據和情況做出這些推算的工作。香港人口急速老化,已是不爭事實。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估算,本地出生率維持在極低水平,現在每七名香港人平均有一位長者;到二○四一年,每三人就有一位長者。香港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將持續下降,勞動人口預計在二○一八年後開始下跌,這趨勢將加重勞動人口的負擔。這個人口結構現象的轉變,將會為香港整體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極大挑戰。

  勞動人口的下降意味荍韝痐H會被納入稅網中,現時只有140萬打工仔須繳納薪俸稅,這稅基會進一步收窄,稅收會減少。但另一方面人口老化會增加整體社會對福利、醫療等服務的支出,這將為公共財政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制定有效的人口政策,在未來五年至為關鍵。

  我們的人口政策理念,是要優先發展香港本地人的潛能和需要,人盡其才,讓更多青年、婦女和較年長的市民能投入勞動市場,以增加本地的勞動力,並接納外來人口以補充勞動力和專才不足。對新來港工作或定居人士,不論族群,必須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共同建設香港這大家庭。

  由我擔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已重組,邀請了相關的專家和學者加入出謀獻策。我們在一月十八日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開始釐定日後的工作計劃。總括而言,新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將從多個範疇深入探討,共謀對策和制定相應政策措施,在適當時候會徵詢公眾意見,並貫徹執行。

  在這節討論中,各位議員發表了有關人口政策的意見,亦給我們非常好的參考。主席,我相信具有遠見和計劃周詳的人口政策和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在不斷完善和與時並進的政策及措施推進下,一定能為市民大眾提供有質素的生活環境。而我們應該鼓勵社會大眾的各個階層緊密合作,在促進社群共融的大前提下,動員和凝聚建設社會的力量,應民所需,推動社會發展。

  主席,我謹此陳辭,請議員支持行政長官二○一三年《施政報告》。



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3時1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