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在二○二○年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污染物減排計劃記者會開場發言(附圖/短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十一月二十三日)在二○二○年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污染物減排計劃記者會的開場發言:

  各位新聞界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出席這個記者會。今天早上我們在廣州和廣東省環保廳和相關的部門召開「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合作小組)第十二次會議。這個會議平均每年舉行一次,是粵港環保合作方面最高層次的會議。

  今次會議,雙方都相當誠懇。粵港雙方重申持續改善整個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質素是兩地環保合作的重點,並將持續推行減排措施。雙方在會議上總結了兩地在2010年減排目標的成果,同時向前看,通過了粵港在下一階段,即由現時直至2020年的減排目標。

  就2010年減排目標的成果,我們已經在10月10日公布香港方面的達標情況。相比1997年的基準,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減幅已超越粵港雙方在2002年4月為2010年訂定的減排目標。

  廣東方面今天亦公布了2010年減排目標的達標情況。在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懸浮粒子都達到2010年的減排目標。至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即VOC)的排放量亦已經比當時大幅減少26%;雖然未達至當時訂下的減排目標,主要是因為珠三角經濟區的經濟發展相當快,超出原先的估算。儘管如此,廣東省在VOC的減排方面是走在國家前面。

  粵港雙方的減排工作已帶來一定成果。從珠三角區域空氣質素監控網絡的數據顯示,由2006年至2011年間,珠三角地區的經濟雖然持續發展,但區內錄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值分別下降49%、13%和14%。可見雙方的努力是有成果的。

  當然,大家亦明白珠三角地區的空氣質素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特別是在兩方面。一方面與光化學煙霧相關的臭氧仍有上升趨勢;第二,區內亦不時出現微細粒子(PM2.5)偏高造成的「灰霾」情況(即smog),影響大家的健康。處理這兩方面的污染問題將是兩方面工作的重點。

  仍然維持不變的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揮發性有機合物,都是區域空氣污染的主要成因。因此,兩地政府會繼續針對這四種污染物,訂定下一階段的空氣污染減排目標。

  向前看,在制訂2020年的區域空氣質素管理計劃時,兩地政府同意以2010年的基準作為排放量的估算;並按照各自的經濟及社會發展的不同情況、兩地排放源的不同特點及減排潛力,及因應本身情況各自制定未來在2015年和2020年的減排目標。雙方會在2015年底開展中期回顧研究,檢討2015年的減排成果,並同時進一步檢視和落實2020年的減排方案。

  在今天的會議,粵港兩地確立了2015年及2020年的減排目標,詳情在兩地聯合新聞稿有詳細內容。簡單來說,香港方面,2015年四種空氣污染物的減排目標為5%至25%;而2020年的減排幅度是一個範圍,因為這個比較遠期,幅度至少的底線介乎15%至35%。珠三角經濟區方面,2015年的減排目標為10%至18%;而2020年的減排幅度至少為15%至20%。為達致目標,兩地將積極推動一系列的減排措施,這不但能改善整體區域的空氣質素,更重要的是香港能有一個清楚的目標和路線圖,達致香港新的空氣質素指標,所以這是香港的里程碑。

  香港方面,我們會繼續積極落實和深化22項空氣質素改善措施,當中包括幾方面。車輛方面,我們會進一步收緊車輛排放標準,包括淘汰高排放的商業柴油車輛;為歐盟二期及三期專營巴士加裝選擇性催化還原器和加強汽油車和石油氣車的查檢與維修。船隻方面,我們建議遠洋輪船在停泊港口時要轉用低硫柴油。環保署於今年9月已推出為期3年的鼓勵措施,鼓勵他們泊岸轉油,我們會密切監察寬減計劃的進展。另外第三方面,我們建議收緊本地出售的船用柴油的標準。電廠方面,我們亦會再收緊排放上限及增加使用清潔能源發電,例如使用天然氣。其他方面,我們建議管制印刷業和建築業使用溶劑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和盡快完成管制非路面流動設備,即建築地盤使用的柴油機械的法例,減少整體的排放。

  廣東省方面,新聞稿有詳細的解說,基本上他們的減排措施有四方面,一方面針對電廠;第二方面是針對車的排放;他們亦會收緊柴油車輛排放標準; 逐步淘汰黃標車(即他們國二期或以前的標準的老舊柴油車);第三方面針對高污染工業;第四是VOC方面的排放管制。

  整體來說,根據專家的估算,兩地若在二○二○年達致減排目標下限,區域內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及臭氧大氣濃度將進一步降低,而香港大部分地區亦會達致新的空氣質素指標的標準。

  最後我想指出,推行減排措施的同時,訂立了目標路線圖,整體來說我們需要社會共同承擔。政府部門、相關業界,包括運輸業界、航運業界、以至普羅大眾,例如討論巴士路線重組等,都需要共同承擔才能落實我們的指標和路線圖。我們會在未來日子積極地與個別團體和持份者針對相關的減排措施諮詢大家的意見,與民共議,凝聚共識,希望一步步盡快落實減排措施,改善整體空氣質素,以及一步步保障大家的健康。

(請同時參閱開場發言的英文部分。)



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36分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