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締造傷健共融社會」議案的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締造傷健共融社會」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我要一再多謝今晚十多位議員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我現在很扼要地作出回應。

就《殘疾人權利公約》(《公約》)成立獨立專責委員會
=========================

  首先,有議員提議成立獨立的專責委員會,以推動、落實和監察香港特區政府履行《公約》。我想指出,在監察機制方面,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作為執行《殘疾歧視條例》的法定和獨立機構,一直有保障殘疾人士的平等機會,並維護他們在《殘疾歧視條例》所列明的權利。同時,康復諮詢委員會作為政府就殘疾人士的權益和福祉的主要諮詢機構,除協助政府推廣和落實《公約》,亦一直肩負監察《公約》在香港實行的情況的重要角色。康復諮詢委員會的主席、副主席及其他委員均由非政府人士擔任,成員包括不同殘疾類別的人士、殘疾人士的家長、殘疾人士自助組織和提供康復服務的非政府機構的代表、學術界人士、社會及商界領袖、專業人士等。有關政策局及部門的代表則出任委員會的官守委員,負責為委員會提供所需支援,並適當跟進委員會提出的事項。康復諮詢委員會具廣泛的認受性及代表性,是推動《公約》實施的最合適中央機制。

  在政府內部,設有康復專員一職,主要負責就制訂整體的殘疾人士康復政策,以及統籌和促進各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非政府機構發展和提供康復服務,向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負責。在《公約》適用於香港後,各有關政策局及部門均須確保其政策範疇的政策和措施符合《公約》的精神和規定,而康復專員更擔當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內實行有關《公約》事宜的協調中心的角色。

  我較早前承諾,因應聯合國委員會的意見,會檢視專員的職級和權力,我希望今年內可以展開工作,明年作出決定。

  我們認為現行的架構已有效落實、推動及監察《公約》在香港的實施。

《公約》於香港實施後主要範疇的最新發展
===================

  事實上,正如我在開場發言所提及,政府十分重視履行《公約》,自《公約》生效以來,政府已持續增撥資源,加強為殘疾人士提供的支援服務。在促進一個無障礙、平等和共融的社會,亦已經有明顯的進展。我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主要範疇的發展。

建設無障礙社會
-------

  在建設無障礙環境方面,我們已在二○○八年十二月頒佈《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的新版本,以訂立更高的設計標準,確保建築物提供適當的無障礙通道及設施,切合殘疾人士的需要。負責設計和興建政府建築物和公共房屋的部門,亦已設立一套監察機制,落實政策指引,確保所有新建的建築物或改建的現有建築物,全部符合在二○○八年發出的最新《設計手冊》的規定,甚至更達至比法例規定更高的標準。

  此外,為加快改善政府處所、公共房屋和連接道路設施的暢達程度,我們亦開展了涉及開支13億元的大型改善工程計劃,為約3 500個現有政府處所和設施,以及約240個公共屋h提升無障礙設施。工程計劃已涵蓋所有公眾經常到訪的政府場地,其中九成的改善工程已如期在今年六月底完成。

  在公共行人通道方面,政府於本年八月宣布改善現行政策,推出加裝升降機的計劃,擴大現時在公共行人通道加裝無障礙通道設施的計劃,在社區締造「人人暢道通行」的環境,方便市民上落公共行人通道。運輸及房屋局已就新政策的最新進展以及開立新的整體撥款分目以進行「人人暢道通行」工程項目的建議,諮詢交通事務委員會,獲得委員會普遍支持。運輸及房屋局會把建議於本年十二月呈交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若獲得小組支持,將於二○一三年一月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以冀盡早開展有關工程。

  我們亦持續改善交通設施,並與公共交通營辦商緊密合作,共同協助殘疾人士使用公共交通服務。舉例來說,所有鐵路車站會在二○一五年前設有升降機或直接通道接駁車站大堂至路面;而所有專營巴士會在二○一二年年底前安裝視像及/或語音報站系統,並在二○一五至一六年度可供輪椅上落。這是具體的時間表。

  為照顧那些有困難使用一般公共交通工具的殘疾人士的特別需要,政府一直為營運可供輪椅上落的復康巴士提供全面的資助,為殘疾人士提供點到點的交通服務,接載他們上下班、往返學校、接受職業康復訓練或參與社交活動。自二○○七至○八年度起,我們已新增28輛復康巴士,增幅達28%,令車隊的車輛數目增至129輛。往後,我們會繼續因應需求,進一步加強復康巴士的服務和提升其運作效率。

  除提升無障礙設施的硬件外,政府亦致力在軟件上做功夫,特別是加強設施的日常管理,並提高場地管理人員對無障礙事宜的認識。為此,政府各政策局和部門已委任一名無障礙統籌經理,統籌局和部門內的無障礙事宜。事無大小,我們也要關心。每個場地和設施亦已委任一名無障礙主任負責場地的無障礙事宜。

  政府亦一向關注殘疾人士是否能暢通易達地使用資訊及通訊。我們已撥款資助開發資訊及通訊科技輔助工具和應用程式,以切合不同類型殘疾人士的需要。我們亦已推行無障礙網頁運動,以推動公共及私營機構採用無障礙網頁設計,以便殘疾人士獲得網上資訊及使用服務。例如,政府所有網站會於二○一三年年初前提升至萬維網聯盟所頒布《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的AA級別,為全球最先在政府網站實施這項標準的地區之一。

加強為殘疾人士提供的就業支援和職業訓練服務
---------------------

  在就業和工作方面,很多議員很關心,我們同時很關注這件事。政府繼續加強為殘疾人士提供的就業支援和職業訓練服務,以協助他們獲取切合市場需要的工作技能,並覓得與他們能力相符的合適工作。這點很重要。

  舉例來說,在「創業展才能」計劃之下,政府透過撥款資助作為起動基金,協助非政府機構開設小型企業╱業務,直接為殘疾朋友創造就業機會,並讓他們可在一個經細心安排而且氣氛融洽的工作環境中真正安心就業。受資助企業所僱用的殘疾人士,不得少於其僱員總數的一半。為持續改善殘疾人士的就業機會,政府已在今年初向計劃注資一億元,並將每個項目的資助期由兩年延長至三年。

  當局亦會繼續推行各項獎勵計劃,並透過公眾教育活動提高普羅市民對殘疾人士工作能力的認識。在獎勵計劃方面,我們已推行「就業展才能計劃」,向參與計劃的僱主發放相等於每名殘疾僱員於受僱期內實收薪金三分之二的津貼,每名殘疾僱員的津貼最高可達每月4,000元。

  此外,我們會資助聘用殘疾僱員的僱主購買輔助儀器及改裝工作間,讓殘疾僱員在執行職務時更方便,更有效率,並協助他們公開就業。每名僱主每聘用一名殘疾僱員,可獲發最多20,000元的資助金。我們亦提供導師獎勵金,鼓勵僱主為殘疾僱員安排指導員,以提供在職指導及協助他們適應新工作。

  有議員建議引入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度,我們也有研究這問題。事實上,根據歐洲議會及國際勞工組織分別於二○○○年及二○○三年就促進殘疾人士就業進行的研究,海外國家推行強制性就業配額制度以協助殘疾人士就業並不成功,部分國家亦已取消其配額制度。國際的主流趨勢是制定反殘疾歧規例和法例和其他加強支援殘疾人士就業的措施,而非制訂就業配額制度。

  我們亦關注強制性的就業配額制度可能會令殘疾人士被視為社會的負累,使他們難以為同事所接納,不利他們融入社會。因此,我們認為應該幫助殘疾人士憑他們的能力去覓得合適的工作,而非因其殘疾而給予工作。我們除提供職業訓練和就業支援予殘疾人士外,亦會繼續採取正面的鼓勵措施,包括嘉獎良好僱主、推廣良好的做法及為僱主提供誘因和協助等,以促進殘疾朋友的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我們一直十分關注法定最低工資的實施對殘疾人士就業情況的影響。事實上,《最低工資條例》確立了殘疾僱員與健全僱員同樣受到法定最低工資的保障;《最低工資條例》更因應殘疾僱員的情況,特別為殘疾僱員提供可選擇的生產能力評估機制,以便在殘疾人士的工資保障和就業機會兩者之間取得合理平衡,並盡量減低法定最低工資可能對殘疾人士就業機會的影響。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最低工資的實際運作情況以及對殘疾人士的影響,並且在計劃運作兩年後進行全面檢討。

加強康復服務
------

  政府亦致力加強康復服務,包括住宿照顧服務、社區支援服務、日間訓練及職業康復服務,學前康復服務和精神健康服務,以切合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的需要。過去數年,我們一直增加服務名額以應付不斷增加的需求。我們知道輪候時間長,所以我們努力增加服務,改善質素。

  我與各位議員一樣,十分關注殘疾朋友的住宿照顧服務方面的需求。事實上,我們一直按《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的策略方向,採取三管齊下的措施,除繼續穩健地增加資助院舍的服務名額和支持非政府機構發展自負盈虧院舍,亦協助私營市場健康發展。

  在推行方面,政府已於二○一一年十一月實施殘疾人士院舍發牌制度,並推出「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先導計劃」,以鼓勵私營殘疾人士院舍提高服務水平,增加受資助宿位的供應,從而縮短服務的輪候時間,並協助市場發展更多服務選擇。與此同時,我們會繼續努力物色適合用地,以興建新的殘疾人士院舍,提供更多資助院舍服務名額。

  此外,我們推行了多項以人為本的新服務計劃。在社區支援服務方面,我們在全港設立了16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為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提供便捷的地區為本社區支援服務。我們亦已推行「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先導計劃」,為居於社區並正在輪候資助住宿照顧服務的嚴重殘疾人士提供到戶式的個人照顧、康復訓練和護理等配套服務。

  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今早開會,通過為需要使用呼吸機的低收入肢體傷殘人士提供額外資助,每月2,000至2,500元不等,這是今早最新的決定。

  在精神健康服務方面,我們在全港各區設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一站式綜合精神健康社區支援服務。

  我們會繼續適時檢討這些社區支援服務的運作和需求,進一步加強這些服務,讓殘疾人士和他們的照顧者可得到足夠的支援,讓殘疾人士全面融入社區。

公眾教育
----

  在公眾教育方面,同樣是很重要的環節,為推廣《公約》的精神和核心價值,勞福局由二○○九至一○年度起,已大幅增加經費至約1,300萬元,推動公眾教育。

  我有數個例子和大家分享。曾推行的全港性的宣傳活動包括製作電視系列《沒有牆的世界》、《手語隨想曲》和宣傳主題曲、播放政府宣傳短片、編製《公約》卡通普及版冊子、舉辦流動展覽及與社會企業舉辦青少年生命教育計劃等。

  除了籌辦多項全港性大型宣傳活動外,我們亦增加撥款資助非政府機構和區議會籌辦相關推廣活動,由以往每年約100萬元,增至現在每年約300萬元。此外,政府亦加強公務員培訓,加深公務員認識如何把《公約》精神應用於日常工作中。

檢討傷殘津貼的申領資格
===========

  有議員建議檢討傷殘津貼的申領資格。傷殘津貼是公共福利金計劃下每月發放的一項現金津貼,目的是協助患有嚴重殘疾的人士應付其特別需要。由於此津貼無需供款亦無需經濟審查,對象是有較大需要的嚴重殘疾人士。

  現時政府給予殘疾人士而無須經濟審查的資助項目,包括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和殘疾人士交通補助金,以及港鐵給予殘疾人士的票價優惠,皆同樣以嚴重殘疾為標準。

  每項公共政策措施的推行,我希望大家明白,須符合其政策目標,亦須考慮對財政及其他各方面的影響。假如將傷殘津貼擴大至包括殘疾狀況未達嚴重程度的人士,將涉及政策上的重大改變,我們需要小心研究對有關政策和其他殘疾人士支援措施的問題,以及審慎評估對公共財政及其他各方面的影響。

  有議員問及有關檢討傷殘津貼制度的工作進度。正如我在本月十四日回答議員的書面提問時詳細交代,社會福利署於二○○九年十一月成立了工作小組,參考申訴專員在當年十月發表的「社會福利署如何審批傷殘津貼及處理上訴個案」主動調查報告中作出的建議進行檢討。工作小組為公營醫院/診所醫生進行醫療評估時使用的指引、表格及檢視清單,以及各部門及機構有關的申請流程,作出適當的修訂和更新,確保醫療評估能一致和客觀地進行,並能達到傷殘津貼的政策目的。

  工作小組的工作進度曾一度受一宗由一名前傷殘津貼申請人提出的司法覆核個案所影響。隨虒茩荇蚸韝G○一一年七月中告一段落,工作小組隨即展開餘下的檢討工作,工作小組現時已基本上完成有關工作。

  然而,行政長官在其競選政綱中建議容許單肢傷殘人士申領傷殘津貼,而此建議會直接影響傷殘津貼目前的申請資格,以及工作小組檢討結果的適用性。我們在決定如何及何時落實工作小組檢討結果前,須顧及跟進行政長官的建議所帶來的影響,要一併全面考慮。這方面,我們會展開工作跟進。

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
====================

  有議員建議研究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票價優惠計劃(優惠計劃)擴展至12歲以下殘疾兒童及專線小巴。現時各主要公共交通營辦商皆有為12歲以下的兒童提供票價優惠,3歲或以下的兒童可免費乘搭。儘管如此,我們現正積極研究把優惠計劃擴大至12歲以下殘疾程度達100%並正領取綜援或傷殘津貼的兒童,希望很快會有具體答案和時間表。

  有關把專線小巴,即綠色小巴,納入優惠計劃的建議,政府現正持開放態度與專線小巴業界研究有關的可行性、技術和細節安排,包括專線小巴營辦商向政府申領發還因實施優惠計劃而少收車資的會計、核數和使用中央結算平台的安排、專線小巴收費系統的技術提升、防止濫用的可行措施等。由於目前專線小巴營辦商數目相當多,當中很多屬小本經營,其運作模式及財政狀況各有不同,我們需要時間就上述的技術和執行細節進行詳細研究及討論。

特殊教育政策
======

  我想講一講教育方面,幾位議員都有提到教育的問題。在特殊教育政策方面,政府採用「雙軌制」推行特殊教育,有嚴重或多重殘疾的學生,教育局會根據專業人士的評估和建議,在家長的同意下,轉介他們入讀特殊學校,以便接受加強支援服務;其他有較輕微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家長可為他們選擇入讀普通學校。根據《殘疾歧視條例》,所有學校均有責任收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提供適切的支援,以協助他們發展潛能。

  在學校教育方面,教育局秉持五個基本原則推動融合教育,即「及早識別」、「及早支援」、「全校參與」、「家校合作」和「跨界別協作」。在這些原則下,學校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為他們提供最合適的學習環境與適切的調適,建構共融文化和校園。

  現時香港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是與全球的融合教育發展趨勢一致的。為協助普通學校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教育局一直為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專業支援和教師培訓。在二○一一/一二學年,政府為融合教育提供的額外資源和專業支援服務的預算開支近10億元。為學校提供的額外資源包括:「學習支援津貼」,每所學校每年可獲高達100萬元,「加強言語治療津貼」,以及在各項計劃下為照顧成績稍遜學生所提供的額外教師。

  在專業支援方面,除了為學校及有關學生提供各項專業支援計劃及意見外,教育局會進一步擴展「校本教育心理服務」,並預期在二○一六/一七學年覆蓋全港公營中、小學。在公眾教育和跨界別協作方面,局方會繼續透過不同的活動,加強宣傳及發放資訊,以推廣共融的理念。

  就教師培訓方面,教育局於二○○七/○八學年推出為期五年的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架構,讓學校可以有系統地安排教師修讀以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為主題的基礎、高級及專題課程。業界對有關的課程反應正面。教育局由二○一二/一三學年開始,繼續推出三層課程供教師修讀,以便學校參照教育局的指標,安排教師接受培訓,以提升他們照顧有不同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

總結
==

  主席,締造傷健共融社會是各位議員的期望,亦是政府的政策目標。在這方面,我們一直十分努力,亦多謝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及協助。我們會繼續與立法會各位議員、康復諮詢委員會、平等機會委員會、殘疾人士團體、持份者、康復界和社會各界保持密切的伙伴關係,本荂m公約》的精神進一步促進殘疾人士的權利和平等機會,協助殘疾人士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和全面融入社會,從而建立關愛共融及平等互享的社會。

  主席,我謹此陳辭。



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3時0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