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十四題:庇護工場
***********

  以下為今日(六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國柱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的書面答覆:

問題:

  殘疾人士庇護工場(庇護工場)為殘疾人士(包括弱智人士)提供特別設計的訓練環境,以顧及他們因殘疾而引起的限制,目的是訓練他們從事賺取訓練津貼的工作,讓他們學習如何適應一般的工作要求、發展社交技巧和人際關係,以及盡可能為日後投身輔助就業或公開就業作好準備。庇護工場讓有一定工作動機和能力的殘疾人士在經過策劃的環境下,從事有酬勞的生產工序。部分庇護工場提供手作式簡單工作,工友的每日薪金只有$34,故一般工友月入$2,000以下。就庇護工場的工友及營運者面對的困難,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現時香港的通脹高企,而庇護工場的工友連申請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的資格都不符合,為鼓勵殘疾人士參與工作及減輕其家庭負擔,當局會否為工友增設交通津貼;若會,如何設定交通津助金額;若否,原因為何;

(二)當局設立的康復服務市場顧問辦事處(辦事處)就為庇護工場尋找公開競投工作訂單提供的支援的詳情及成效為何;有否評估辦事處能否協助個別工場徹底解決訂單短缺的問題;當局有沒有其他支援措施以增加庇護工場的訂單;若有;詳情為何;若否,當局能否馬上研究就庇護工場營商方面推出支援措施;

(三)鑑於本人得悉,部分庇護工場中,約有五分之一的工友為精神病康復者,現時全港庇護工場的工友當中,屬精神病康復者的數目為何;鑑於有同工反映,該等工友需要其他專職醫療人員的專業協助,當局會否在庇護工場增加專職醫療人員(例如護士、職業治療師及保健員等);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四)鑑於有同工表示,現時庇護工場本末倒置,只側重生產,忘掉上述為殘疾人士提供訓練的主要功能,庇護工場最初與現時的服務方向及原則有何分別;鑑於亦有同工表示,當局設立庇護工場多年,卻未有檢討服務,服務十分落後,當局會否檢討庇護工場的服務;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五)鑑於有同工指出,庇護工場老齡化問題嚴重,他們希望重組復康服務的種類、編制、配套,以及增加職業治療師及護士等專職醫療人員,當局會否重組復康服務;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社會福利署(社署)資助非政府機構,為因身體或智能的限制而無法在公開市場就業的殘疾人士提供庇護工場服務,目的是讓他們在特別設計的工作環境下提供適當的職業訓練,讓他們從中學習適應一般的工作要求,發展社交技巧和人際關係,為日後投身輔助或公開就業作好準備。就張國柱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由於「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的目的是減輕低收入住戶在職人士往返工作地點的交通費負擔,並鼓勵他們持續就業,所以申請人必須為在職的僱員或自僱人士。而庇護工場服務屬於職業康復服務,營辦機構是服務提供者,參與服務的殘疾人士則為服務使用者,兩者之間並沒有僱傭關係。換言之,服務使用者並非僱員或自僱人士。因此,他們沒有被納入「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的範圍內。然而,有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士,可向社署申請經濟援助。

(二)社署設立康復服務市場顧問辦事處(辦事處)的目的是透過創新、有效益和具效率的市場策略和業務發展,提高殘疾人士的就業和訓練機會。辦事處具體的工作包括協助非政府機構善用「創業展才能」計劃(註)下設立的社會企業和小型業務,推廣殘疾人士製作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以及協助非政府機構營辦的職業康復服務單位,包括庇護工場等,爭取工作訂單。就此,辦事處每年均會探訪職業康復服務單位,以了解他們的營運情況及提供改善建議以爭取更多的工作訂單。據辦事處了解,大部分服務單位均能獲得足夠數量的訂單,個別行業例如洗衣服務更有求過於供的現象。另一方面,政府一直有要求各政策局及部門鼓勵其政策範圍內的公共機構和資助團體推行適當措施以促進殘疾人士就業,包括優先購買聘用殘疾人士的康復團體的服務和產品。

(三)根據社署的統計數字顯示,庇護工場的服務使用者,約有半數為精神病康復者。他們均符合接受庇護工場服務的條件,例如有工作意願、具有基本自我照顧能力及精神和情緒狀況穩定等。庇護工場的社工會跟進每位服務使者的康復情況,如社工認為個別服務使用者需要接受其他類別的康復服務,如醫護服務、職業治療及社區支援服務等,會轉介他們接受適合的服務。

(四)及(五)正如上文所述,庇護工場的服務目標,是讓服務使用者學習適應一般的工作要求,發展社交技巧和人際關係,並為日後投身輔助或公開就業作好準備。有鑑於此,社署及營辦職業康復服務的機構會因應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時檢討服務的運作模式,務求使服務切合服務使用者和現今社會的需要。

  舉例說,社署於二○○四年透過將庇護工場服務及輔助就業服務重整為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為殘疾人士提供一站式綜合而連貫的職業康復服務,工種亦趨向多元化,其中包括簡單加工、裝配、手工藝、桌面印刷、洗衣服務、洗車、辦公室清潔、送遞服務、零售及派發傳單等。此外,鑑於服務使用者出現老齡化的現象,社署自二○○五年起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在庇護工場及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推行「職業康復延展計劃」,以切合年老和身體機能衰退的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其服務內容包括維持工作能力、社康及個人發展的活動及切合學員健康及身體需要的照顧服務等。另一方面,社署已於二○一一年年底成立工作小組,就服務使用者老齡化的事宜,檢視其對服務(包括庇護工場服務)的影響及改善建議。工作小組的成員包括相關持份者(如服務使用者的家屬/照顧者、非政府機構、醫療及學術界人士等)。工作小組預計於本年內完成有關檢討。

  社署會繼續與持份者和非政府機構合作,持續改善職業康復服務,以增強殘疾人士的就業能力,讓他們可在公開市場就業。

註:由社署推行的「創業展才能」計劃,是透過向非政府機構提供撥款資助作種子基金,協助這些機構開設小型企業/業務,為殘疾人士創造就業機會,以及讓他們在細心安排和氣氛融洽的環境中真正就業。有關業務所僱用的殘疾人士,不應少於其僱員總數的50%。



2012年6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2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