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資料館「方言與本土──香港的廈語電影」門票公開發售(附圖)
******************************

  廈語版的《桃花江》、《夫妻經》、《火燒紅蓮寺》、《海外尋夫》、《廣告女郎》、《姊妹花》••••••廈語片幾乎不存在於香港人的記憶,儘管香港在四十至六十年代共製作了二百多部廈語作品,卻甚少在港上映。電影以福建南部的廈門地區方言拍攝,主要出口往東南亞地區。而該等影片大多經已流失,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幸能搜集及保存了少量影片的拷貝或錄影帶,讓觀眾欣賞這些被遺忘的珍貴電影及其獨特的題材。

  「方言與本土──香港的廈語電影」是資料館為配合「第三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而籌辦的特備節目,將放映十二部作品及兩部參考電影,並出版專題研究書籍及舉行講座。三月三十一日電影節期間,在資料館電影院放映其中三部電影,而四月八日至五月二十七日將放映全部十四部作品。門票現已於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

  廈語片早期作品多為古裝片,五十年代中以後,時裝片數量大增,並主要以香港為背景。影片資本主要來自外地,廈語片製作環境雖然比同期的國語片及粵語片工業簡陋,但仍有完整的生產架構、台前幕後班底及本身的趣味,更有一批頗受歡迎的明星,如莊雪芳、鷺紅及後來改名為凌波的小娟等,在各地福建裔社區家傳戶曉。

  於電影節期間放映的三部影片為古裝倫理大悲劇《孔雀東南飛》(1955),影片源出漢朝樂府長篇敘事詩,惡家婆把賢媳婦趕走,強迫兒子另娶而釀成悲劇。台灣「酒窩美人」白蘭主演的《好夫妻》(1959),故事取材自朱石麟的《夫妻經》(1958),夏夢的角色由擅演苦盡甘來賢淑少婦的白蘭取代;及香艷性感的《歌場妖姬》(1959),白漪演的妖姬一開場便來一場火辣辣的夏威夷草裙舞,場面所展示壞女人的舞姿,在五十年代國粵語片均是異數,影片另一驚喜是以廈語版的《舊歡如夢》為插曲。

  其他於四月至五月放映的影片包括另一古裝倫理悲劇、珠璣導演的《孝女報父仇》(1957);廈語片紅星江帆、小艷秋主演的《姊妹花》(1957),影片原是「電影皇后」胡蝶主演的同名國語片,雖是舊酒新瓶,卻別有一番風味;《番客嬸海外尋夫》(1958)是廈語版的陳世美故事,丈夫到異域卻另結新歡;盡現中國式夫妻關係與情感的《蜜月風雲》(1958);《廣告美人》(1959)的故事與左几導演的粵語片《廣告女郎》近似,莊雪芳星光魅力迫人,流露摩登女郎的姿彩;《姻緣天註定》(1960)頗有電影《桃花江》影子,城鄉結合婚姻雖有誤會卻能大團圓結局;《續集新桃花江》(1960)以戲中戲手法,穿插歌舞表演,猶如國語片《桃花江》、《曼波女郎》中的歌舞。而兩部由凌波主演、故事取材自國語片《拜金的人》的《番婆弄》(1958)及武俠片《火燒紅蓮寺金羅漢大破長眉寺》(1957),因映像質素較差,將免費放映。

  另將於四月二十一日放映《續集新桃花江》後放映王天林及張善琨導演、鍾情及羅維主演的參考電影《桃花江》(1956);四月二十九日放映《好丈妻》後將放映朱石麟導演、夏夢和平凡主演的參考電影《夫妻經》(1958)。

  資料館將於三月下旬出版的新書《香港廈語電影訪蹤》,由多位本地及海外學者、專家,從歷史、文化、音樂等角度探討香港廈語電影的發展歷程和藝術面貌,亦收錄了凌波等數位廈語片影人的口述歷史訪問。此外,於四月八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在資料館電影院舉行「廈語電影世界」座談會,由廈語片名演員莊雪芳、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容世誠及廈語電影研究員蘇章愷主講。國語及粵語主講,免費入場。

  十二部廈語片均設中文字幕。兩部參考電影《桃花江》及《夫妻經》為國語對白,不設字幕。

  電影節目票價四十元,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信用卡電話購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

  節目查詢: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節目及票務詳情可參閱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第六十二期《展影》或《第三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及訂票手冊或瀏覽網址: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chinese/2012ac/2012ac_index.html。



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0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