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九題:廢物管理策略
************

  以下為今日(二月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永達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的書面答覆:

問題:

  現時,本港主要依靠堆填區處理廢物。在每日產生的18 000公噸固體廢物中,有13 300公噸被運往堆填區棄置。根據《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2005-2014)》內主要措施的進展,政府就處理廢物、減少廢物及循環再造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興建一所每日可處理(包括分類及焚化)3 000公噸廢物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管理設施)、提高廢物回收率目標(由現時的49%提升至2015年的55%)、在北大嶼山小蠔灣和北區沙嶺興建兩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日的處理量分別為200公噸及300公噸)及以直接經濟誘因鼓勵源頭減廢(例如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及資助現場處理廚餘的項目)等措施。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5年,按廢物類別(包括玻璃、金屬、塑料、紙料、廚餘、建築廢物、污泥、電子廢物〔包括舊電腦及電器〕及其他廢物〔請說明種類〕)劃分,每年本港產生的固體廢物量、整體堆填區棄置量及廢物回收率的分項數字為何;

(二)以甚麼計算方法、標準及準則分別釐訂上述處理量及目標(包括管理設施每日3 000公噸的廢物處理量、2015年的55%廢物回收率目標及兩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日200公噸及300公噸的處理量);

(三)有否研究及評估,以減少廢物及循環再造的模式處理廢物,本港需要減少多少廢物及提升廢物回收率到甚麼程度,才可以縮減上述管理設施的規模,從而減低對環境的影響;及

(四)鑑於現時政府指從中長期的廢物設施規劃策略而言,相較屯門曾咀的選址,在毗鄰石鼓洲的人工島上興建管理設施會使香港整體廢物設施的分布有更均衡的布局,惟政府曾於2008年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選址報告》(2008年的報告)指出,與石鼓洲及其他的選址比較,屯門曾咀的整體得分最高,因其「易於與現有的堆填區和廢物接收設施融合,對當地的生態產生較小的影響,建築時間較短,建築成本亦較低」,

(i)政府現時的選址建議有否參考2008年的報告;現時的建議與2008年的報告結果不同,原因為何;

(ii)於毗鄰石鼓洲的人工島及屯門曾咀興建管理設施的整體成本分別為何,並按成本項目(例如建築成本、營運成本及運輸成本等)列出分項數字;及

(iii)有否評估於上述兩個選址興建管理設施會分別為該兩個地區帶來甚麼經濟效益,並列舉具體數字說明?

答覆:

主席:

  處理都市固體廢物是每個城市都不能迴避的問題;我們的政策目標,是要引入可持續的廢物管理策略。香港每日產生約18 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扣除52%已被回收的物料後,連同如非隋性建築廢物等其他固體廢物,每天我們必須處理的廢物約13 500公噸。在未引入大型的現代化廢物處理設施前,這13 500公噸的廢物,幾乎全部是以堆填方法處理。香港地少人多,以依賴堆填的方法處理每天產生的大量廢物,並不合乎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在2011年1月4日,為了更全面和及時解決迫在眉睫的廢物處理問題,政府經檢討了《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2005-2014)》後,公布了長遠解決香港廢物管理問題的行動綱領,在「減廢、回收及妥善處理廢物」的目標下,提出三大策略和具體的執行時間表,包括: 

(i) 從源頭加強推動減廢、回收;
(ii) 引入現代化廢物處理設施;以及
(iii) 及時擴展堆填區。

  必須指出的是,要有效解決香港廢物管理問題,上述三項策略缺一不可。

  政府就處理廢物、減少廢物及循環再造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提高都市固體廢物的回收目標,透過加強宣傳及推廣減少廢物及循環再造,在2015年達到55%的回收率;加快擬備立法建議,引入新的生產者責任計劃及擴充現有計劃,以鼓勵從源頭減少製造廢物;與公眾討論都巿固體廢物收費的可行方案,以直接經濟誘因,鼓勵源頭減廢。此外,我們會在2012年初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盡快引入先進的廢物處理設施,當中包括綜合廢物管理設施,設施能有效減少廢物體積達90%,並轉廢為能。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及時進行現有堆填區的擴建計劃,確保固體廢物能夠繼續以妥善及符合環保要求的方式管理。

  就李議員的問題,我們回覆如下:

(一) 過去5年在堆填區處置的固體廢物及其主要類別之數量,及就廢物回收方面,過去5年整體都市固體廢物及其主要成份之產生量及回收率請參閱附件。

(二) 政府基於過去的廢物產生和回收量的趨勢,以及香港實際民生和經濟活動等的預測,對香港未來解決廢物問題的需求作出了評估,從而制訂對相關廢物處理設施的規模和需求。源頭減廢是我們廢物管理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加強硬件配套、提供設施的同時,亦會致力凝聚社會共識,推出各項減廢的政策。

  在廢物回收率方面,香港現時的都巿固體廢物回收率是52%,這水平並不遜於國際上其他許多與香港發展水平相若的城市。相比起2005年《政策大綱》所定下的目標(即在2009年達到45%,並在2014年達到50%),我們亦提前達到了目標。雖然如此,我們仍須進一步提升回收。為此,我們將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聯同多個政府部門、各區議會及地區團體、物業管理行業、餐飲業經營者、及社會服務團體等,加強社會各階層的環保意識,力求共同努力,擴大在減少廢物及循環再造方面的參與,目標是在2015年把廢物回收率提升至55%。

  在考慮廢物處理設施的處理量時,我們是經過詳細分析各有關因素而釐定的。例如,在構思於本地興建綜合廢物管理設施時,我們參考了其他人口稠密城市同類設施的處理能力(例如與香港的人口和地理情況相近的新加坡),以及香港廢物運輸和處理的整體策略(即大部分地區的廢物需經轉運站壓縮後才裝箱以水路運送往堆填區),最後建議分階段發展具適當規模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並將第一期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的處理能力設為每日3 000公噸。

  此外,目前香港每日棄置約3 240公噸廚餘,其中源自工商業的廚餘每日大約有840噸。政府正採取一個多管齊下的方案,以解決大部分廚餘被棄置於堆填區的問題。首要的策略是透過宣傳、教育及市民的參與,推動避免和減少廚餘產生;對於未能避免的廚餘,則鼓勵回收和循環再造。為避免儲存大量廚餘所產生的臭味和壎肭暋D,廚餘不宜在現有的轉運站經壓縮後再作長途運送,而應該直接運送到獨立的處理設施作專門處理。故此,我們計劃中的兩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的規模為每日處理200 - 300噸廚餘,並以處理來自工商業,已作源頭分類並可生物降解的廚餘為重點。我們已成立包括餐飲、酒店、物業管理、食品製造等業界所組成的工作小組,制訂減少廚餘和分類回收的工作指引。我們在2007年進行了選址研究後,認為可在北大嶼山小蠔灣及在北區沙嶺分別發展第一及二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處理在北大嶼山、九龍西及新界北產生的工商業廚餘。我們亦會同時為在其他地區興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進行選址研究。

(三)我們固然要繼續加大力度,在源頭減廢及循環再造方面下功夫,這樣才能從根本減少要處理廢物的壓力。不過,源頭減廢和循環再造並不能夠徹底解決香港的廢物問題。綜觀歐洲和其他先進城市的經驗,在各項源頭減廢的措施實施後,仍然有相當份量剩餘的不能回收廢物須要處理。和香港一樣,這些城市同樣是透過現代化的廢物管理設施焚燒廢物,並配以堆填方式,將焚化後的灰燼埋。

  在香港,即使回收率達到55%的目標,屆時每天仍然會有大約8 000公噸未能回收及循環再用的都市固體廢物需要處理。面對香港三個堆填區將於未來幾年飽和,我們必須盡早計劃利用現代化廢物處理設施處理廢物,以大幅減少廢物堆填。考慮到規劃和建造廢物處理設施所需的時間,我們現在必須開展有關的籌建工作,為興建首個每日3 000公噸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及兩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設於小蠔灣和沙嶺)作好準備。

(四)(i)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的建議選址是建基於大量科學研究及分析並考慮到全港廢物處理設施的布局。我們首先在2007-2008年間進行了全港選址研究,綜合考慮了各可行地點的初步資料後,我們在2008年揀選了屯門曾咀煤灰湖及毗鄰石鼓洲的人工島兩個地點作進一步考慮。

  我們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及《環境影響評估程序技術備忘錄》的要求,為在上述兩個地點發展綜合廢物管理設施進行詳細環評,評估所有有關的環境影響,包括工程項目與其他項目的各種累積影響,包括噪音、空氣、水質、廢物、生態、景觀、文化遺產等。環評亦提出採取合適的緩解措施以確保對環境的影響可達至可接受水平,及建議環境監察與審核計劃,以確保各項緩解措施的成效。

  是次環評結果顯示,在兩個選址分別或同時發展綜合廢物管理設施,都是符合環評要求的。選擇在石鼓洲毗鄰的人工島作為首個綜合性廢物管理設施的選址,是政府從香港廢物管理的整體布局、環境因素,以及運輸效益等各方面考慮,原因如下:

- 這個建議使整體廢物設施的分布,有較均衡的布局。新界西部已經容納了現有的新界西堆填區和擬議的新界西堆填區擴展部分,還有在曾咀煤灰湖正在興建中每天處理量為2 000公噸的污泥處理設施;而新界北部已經容納了現有的新界東北堆填區和擬議的堆填區擴展部分;新界東部亦已容納了現有的新界東南堆填區和擬議的堆填區擴展部分;青衣化學廢物處理中心亦已設在市區。將綜合廢物管理設施設於香港的西南端,將有助平衡整體的設施分布;

- 毗鄰石鼓洲的人工島較接近香港島東、香港島西和九龍的廢物轉運站,亦即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的廢物收集的覆蓋範圍。固體廢物運送到毗鄰石鼓洲的人工島的總航程,會比由廢物轉運站運送到新界西曾咀的海上總航程縮短約四分之一。此外,這安排不會對地區的海上交通產生重大影響,亦有助減輕馬灣的海上交通;

- 石鼓洲選址遠離人口密集地區,距離長洲約3.5至5公里,而長洲又不是位於盛行風的風向(即從東北吹向西南的海面),設施排出的氣體,經內設各項先進焚化技術和氣體淨化系統後,對周遭人口的空氣質素的影響將更進一步減少;以及

- 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及設施內計劃興建的教育和社區設施,會為鄰近島嶼(尤其是長洲)帶來不少經濟效應,不但能增加就業和帶來額外的渡輪服務,在設施工作及參觀的人流更會衍生其他經濟活動及效益。

(ii) 至於整體成本方面,我們現正興建綜合設施的各項工程、所需設備和配套設施的建造及運作費用作出估算,我們將於完成估算後,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iii) 關於施工及運作期間的經濟效益方面,在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的施工高峰期間,會有將近1 000名人員在島上和附近水域參與和工程相關的各項工作。在設施投入服務時,每天在設施工作的人員約有200名。此外,我們計劃在設施內興建的教育中心和相關的參觀設施,預計會吸引學生及其他訪客。如選址於石鼓洲,由於該地遠離市區,在設施的建造及運作期間,長洲將會是設施重要的工程後勤基地,這將大大有助長洲的住宿、零售及飲食業等各方面的經濟活動。至於曾咀煤灰湖選址方面,雖然工程人員、工作員工和參觀訪客與上述相若,但由於陸路交通較為方面,估計有關人士在附近社區的停留時間將較短,經濟效益將會較少。



2012年2月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