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九題:提升香港競爭力的措施
****************

  以下為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今日(十一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石禮謙議員的提問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1-2012年度世界競爭力年報》(年報),香港在涵蓋142個國家/經濟體系的全球競爭力指數中,整體排名維持在與2010-2011年度相同的位置(即第11位)。年報建議,香港應繼續在高等教育和創新方面尋求改善以維持競爭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會否進一步加強在提高教育參與率方面的工作,從而改進教育成果,俾能有助提升香港的創新能力;及

(二)鑑於根據年報所載,香港的創新能力仍受制於科學家和工程師不足,而本港在這方面的排名僅為第43位,政府現時有何措施培育人才,尤其在科學及工程範疇;政府會否考慮推出新措施,以增加本港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

回覆:

主席:

  香港獲廣泛肯定為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系。香港除了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1-2012年度世界競爭力年報》中,整體排名第11位外,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今年五月發表的《201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與美國並列第一位。

(一)教育可以提升人口的質素和競爭力,而且有助促進社會流動。要邁向知識型經濟體系及高增值社會,專上教育對香港的人才培育尤為重要。政府非常重視專上教育的發展,現時每年用在教育上的經常開支超過540億元,佔政府總經常開支超過五分之一,專上教育約佔教育經常開支四分之一。

  我們會繼續雙管齊下,推動公帑資助院校與自資院校相輔相成發展,為青少年提供優質、多元、靈活及多階進出的教育途徑,讓他們裝備自己,持續增值,貢獻社會。

  為了配合香港未來的發展,我們將大力投資於公帑資助院校,從2012/13學年起,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將增加至15 000個,學士學位課程高年級收生學額亦會分階段倍增至每年4 000個。連同配合新學制下的學士學位課程學生人數的增加,預計公帑資助院校本科學生人數到二零一六年將大增約四成。到2014/15年,教資會資助院校獲得的每年經常撥款將較現時增加30億元至約140億元。

  政府亦採取了一系列支援措施,推動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發展,包括以象徵式地價批地、提供開辦課程貸款、發放質素提升津貼及評審課程津貼等。我們並擴大了多項學生資助計劃的涵蓋範圍,讓修讀經本地評審的自資專上課程的學生也可申請須經入息及資產審查的助學金和貸款,以及免入息審查貸款,他們得到的學生資助與公帑資助課程學生大致看齊。

  我們估計,到二零一五年,超過三分之一的適齡青年有機會修讀學位課程。連同副學位課程學額,超過三分之二的適齡青年有機會接受專上教育。

(二)政府一向不遺餘力,培育本地科技與工程人才。在2010/11學年,科學、工程及科技學科的教資會資助課程修讀人數約27 000人,佔總學生人數約36%。此外,政府在2009/10至2011/12三年期增加800個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顯示政府對培育創新人才的堅定支持。

  為鼓勵更多大學生投身科技行業,政府在年初推出了「創新科技獎學金計劃」,表揚本港大學優秀的理科學生,為他們提供獎學金到海外學習,並安排實習機會和導師支援。我們希望藉此計劃為未來培養更多科研人才。

  吸引外地的研究人才同樣重要。研究資助局已於二零零九年創立「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這項計畫旨在招募世界各地的精英學生到本港院校修讀博士學位課程。計劃於2011/12年度共收到來自全球103個國家/地區的4 024份申請,最後共有118名來自17個國家及地區的精英獲頒獎學金來港攻讀博士學位課程。

  在小學和中學方面,政府積極推行課程改革,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探究技能和解難能力;培育學生的進取態度和正確價值觀,以及鼓勵學生參加許多不同本地或國際性的科學與科技比賽,從而提高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擴闊學生的視野;同時,政府亦為在科學/科技範籌有突出表現的尖子提供進階培訓,讓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政府致力提高市民,特別是年青一代,對創新科技的認識和興趣。除了舉辦一年一度的旗艦活動─「創新科技月」,政府亦支持各類中學生科學比賽,透過各項公眾教育計劃,促進創新科技文化。

  我們留意到年報中科學家和工程師是否充足的指標並非基於實質數據,而是基於世界經濟論壇向行政人員進行的意見調查。香港在這方面的得分與一些已發展經濟地區(例如德國、意大利、澳洲)相若。



2011年11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