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題:天水圍區公立基層醫療服務
******************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國麟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壎竻膚蔽攭P一嶽的書面答覆:

問題:

  現時新界西人口約有200萬,區內天水圍的發展尤其迅速,天水圍居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計劃中的天水圍醫院仍有相當長的時間方能落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現時新界西各區的人口數目分別為何,以及是否知悉過去三年,每年新界西各公立門診診所的服務人次,當中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及天水圍健康中心的服務人次分別為何;當局有否評估該兩所診所的服務是否足以應付區內居民的需要;

(二)鑑於天水圍醫院尚未落成,而天水圍的公立門診服務一般只維持至晚上十時,是否知悉醫院管理局會否考慮在天水圍增設二十四小時公立門診診所服務,以切合居民的需要;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根據當局的最新估計,天水圍醫院落成後是否已足夠應付區內居民的需要;有否計劃在該區提供其他醫療服務,以應付需求?

答覆:

主席:

(一)規劃署資料顯示,現時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新界西醫院聯網覆蓋的人口約為106萬,其中元朗區約有56萬,屯門區則接近50萬。醫管局在聯網內設有包括屯門醫院和博愛醫院在內的四間公營醫院、八間普通科門診、四間家庭醫學專科門診,以及四間專科門診診所。有關服務在過去三年所錄得的就診人次表列於附表。

  公立普通科門診服務以低收入及弱勢社群,包括長期病患、貧困老弱或殘疾長者,以及低收入家庭等,為主要服務對象。現時天水圍的公立普通科門診服務主要由位於天瑞路的天水圍健康中心提供。醫管局自二○○六年起在天華h博愛醫院中醫診所,設立只有一間臨時診症室的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作為過渡性措施應付區內服務需要。兩間診所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每年合共提供約165 000人次的普通科門診診症服務。

  為進一步加強天水圍區的公立基層醫療服務,醫管局自二○○八年六月起推出「天水圍基層醫療合作試驗計劃」,由區內私家醫生為需要在天水圍普通科門診診所跟進特定慢性疾病而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提供門診服務。計劃推出至今,已擴展至整個天水圍區,有十名區內執業私家醫生及超過1 600名病人參加計劃。

  根據醫管局的數字,公營普通科門診優先服務的對象,包括長者、綜援受助人士和獲豁免公營醫療收費人士等,透過電話預約系統成功獲發籌往上述兩間診所求診的比率接近九成。除公營普通科門診外,天水圍有大約30多名私家醫生執業,為區內市民提供便捷的門診服務。

(二)醫管局普通科門診照顧的病人,主要為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人等),以及症狀相對較輕的偶發疾病病人(如感冒、傷風、發燒、腸胃炎)。長期病患者會獲預先編配下次覆診時間,無須另行預約。醫管局亦透過一系列加強慢性疾病治理的計劃加強對長期病患者的支援。偶發疾病病人,可透過醫管局電話預約系統,預約未來二十四小時的診症時段。

  由於急症需要醫院分科服務及其他配套的支援,確實有嚴重緊急需要的急症病人應到醫院急症室求診,以作分流及視乎需要由醫院提供適切的治療和支援。普通科門診並非為提供緊急服務而設,基於有效運用普通科門診資源的考慮,加設深夜或通宵時段門診服務,並非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當局現階段並無計劃開設深夜或通宵時段的公營普通科門診服務。

(三)醫管局以醫院聯網為基礎提供服務。醫管局各聯網根據區內的人口結構、居民使用服務的模式,以及聯網內各醫院的服務範疇等因素,為當區居民規劃及提供適切的服務。聯網內各間醫院各有服務角色,互相配合及作出支援。

  因應新界西醫院聯網內包括天水圍區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服務需求,當局正籌劃興建天水圍醫院作為一所社區醫院。醫院預計於二○一六年落成,為新界西聯網額外供應260張病床,提供急症科、復康、療養及護理等住院服務。天水圍醫院落成啟用後,會配合新界西聯網內的博愛醫院及屯門醫院,為區內居民提供適切的醫院服務。

  在基層醫療方面,全港第一間根據基層醫療發展策略及服務模式設計,位於天水圍天業路的社區健康中心將於二○一二年上半年啟用,提供綜合和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屆時,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亦會遷往天水圍社區健康中心。預計新的天水圍社區健康中心聯同現有的天水圍健康中心每年將為區內提供合共超過20萬人次的普通科門診服務,並會配合區內需要提供護士及專職醫療護理,以及其他基層醫療支援服務。



2011年11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