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就「政府措施無助市民置業」議案開場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今日(六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政府措施無助市民置業」議案開場發言全文:

代主席女士:

  多謝議員關注本港私人住宅物業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協助市民置業提出的意見。

  議員在原議案以及修正議案中提出的意見,涵蓋了發展局以及運輸及房屋局的政策範疇。我會代表上述兩個局就議案作出綜合回應,並會將議員的意見向有關政策局轉達。

資助房屋政策

  政府的資助房屋政策,是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租住公屋,並以維持一般輪候冊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大約三年為目標。除了提供公屋,政府會繼續確保穩定的土地供應及維持公平和穩定的環境,讓私人物業市場能夠健康發展。政府會繼續盡量退出公屋以外的其他房屋資助計劃,把干預市場的程度減至最低。我們還會努力提升一手私人住宅物業的銷售資料的透明度以及物業交易的公平性,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政府明白安居樂業的重要,理解市民希望透過置業改善生活以及向上流動,亦清楚知道普羅大撕嚗蚖糷斷上升以及「上車」困難的憂慮。政府一直虛心聆聽議員以及公撕鴭韟p何確保私人住宅物業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以及協助市民置業的意見。正如我在本年五月四日立法會有關優化置安心的動議辯論中表示,在大方向上,我們完全理解議員們提出的建議,因為這些建議背後的理念都是希望市民有可以負擔的置業機會。

  在如何有效處理住屋問題上,我們認為必須宏觀地看,整體地處理。就此,當局透過長、中、短期的措施循四個方向,確保物業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包括從根本茪熉W加土地供應、引入「額外印花稅」以遏抑私人住宅物業市場上的短期投機活動、增加物業交易的透明度以及防止按揭信貸過度擴張。

房屋土地供應

  為了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政府已定下土地供應目標,在未來十年提供每年平均足夠興建約20,000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今年的賣地計劃以雙管齊下方式增加土地供應:一方面勾地表上的土地可由市場勾出售賣,另一方面政府會主動推出指定土地售賣。2011-12年度賣地計劃提供52幅住宅用地(包括勾地表上47幅住宅用地),合共可建約16,000個住宅單位。加上其他來源的住宅用地,我們預計2011-12年度可供應市場作私人住宅發展的房屋用地,可興建約35,400個單位。

  今年四月十三日,財政司司長宣布,政府決定加大主動出售住宅用地的力度。在四月至六月期間,當局會主動拍賣或招標多達九幅住宅用地,預計共可提供約3,000個單位,預計當中約有七成來自三幅分別位於紅磡及東涌的「限呎樓」,確保增加中小型住宅單位的供應。

公屋供應

  在公屋方面,我們亦會確保平均每年有可興建約15,000個公屋單位的公屋土地供應,以維持一般公屋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約三年的目標,現時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兩年。有議員建議增建公屋、縮短公屋申請人的輪候時間、和進一步放寬公屋的申請及入住資格。我想指出,房委會在今年三月,已經考慮到經濟環境可能出現的變化,包括物價波動以及今年五月一日起開始生效的法定最低工資所帶來的變數,於本年四月一日提升了公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二零一一/一二年度的入息和資產限額,分別較上年度平均上升15.6%和3.3%,為低收入家庭在申請公屋時提供更大的緩衝。相比上年度,我們預計額外約有25,000個住戶合資格申請公屋。我們會密切留意放寬限額對公屋需求可能造成的壓力,逐年延展公營房屋建設計劃,並會繼續檢討,按最新供求情況作出適當調整,以確保有足夠的土地發展公屋。所以,何秀蘭議員的動議指政府「拒絕增建公屋」,我必須指出這說法與事實不符,是不公道的。

  在協助市民置業方面,我想強調,任何形式的資助置業計劃,只能提供緩衝作用,長遠來說,應從根本茪熉W加供應,提供可負擔的置業機會。面對市場短期的波動,比較可取的方法,是為有意及長遠有能力置業的人士提供一些緩解措施,使他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積聚資金,用作置業,這就是「置安心」計劃背後的理念。

「置安心」

  政府目前已經為「置安心」在青衣、沙田、鑽石山、大埔、屯門以及其他地區預留土地,提供合共約5,000個單位。

抑遏樓價

  原議案以及修正議案中提到政府當局應增加房屋土地供應、復建居屋、重推「租者置其屋」及優化「置安心」等建議。這些訴求背後的願望,是希望市民有更多可以負擔的置業機會和選擇。正如我剛才指出,當局已宣布了一系列短、中、長期的樓市措施,確保物業市場健康平穩發展,以及協助市民置業的「置安心」計劃。

  事實上,透過引入「額外印花稅」以遏抑短期炒賣活的措施已見成效。根據最新的數字顯示,確認人轉售(俗稱「摸貨」)在2011年4月份只有72宗,較去年首十一個月(即政府宣布引入「額外印花稅」前)的每月平均數,下跌了78%。此外,本年4月份向土地註冊署註冊的私人住宅物業買賣合約有7,600份,比較2010年11月約13,200宗,下跌約42%。

  原議案以及修正議案提到,樓市在當局推出上述措施後仍然繼續上升。我必須指出,當局推出的措施,目的是確保物業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有議員將是否有資助房屋或數量的多寡,與樓價可否下調掛u,我是不能同意有關觀點的。我想重申,我們沒有可輕易調控樓市的手段,因此解決樓市的問題,要從土地供應著手,並需要一段時間才可以顯出效用。現時我們已經定出了很明確的目標,並會朝向這個目標,務實地處理。

  代主席女士,總括而言,政府已有一系列全方位的短、中、長期的措施,確保物業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不過,處理樓市的問題,我們必須非常小心,並且需要「瞻前顧後」。前瞻方面,我們在土地供應方面已訂下清晰的目標及長遠策略。但我們必須理解政策的大前提是確保物業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而不是要樓市大起大跌。樓市大起大跌對整體社會沒有益處,因為對不少人而言,其自置物業不單是其居所,更是其畢生的重要資產,所以既要瞻前,亦要顧後。本港目前有一百多萬已置業的人士,樓市一旦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對於整個社會的經濟有茩咫j的負面影響,這方面我們從前有過經驗。所以,我們的措施是一方面增加土地供應,同時遏抑不利市場穩定的短期物業炒賣。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當局會密切留意樓市的發展,有需要時會繼續從勾地表內選取住宅用地直接出售。當局亦會考慮按季預先公布賣地計劃。「額外印花稅」的措施亦已有效擊退短期炒家。

  代主席女士,我們小心行事,不等如我們不採取適當的措施。財政司司長已經非常清楚表明,在有需要的時候,會毫不猶疑,再度出手,以保障社會經濟和金融的穩定。剛才陳鑑林議員所說的因時制宜,正正應該就是我們現在適時和適度的有一個適當措施去做。

  我們相信,上述全面及整體的措施,有助我們為有不同負擔能力的人士提供不同層次的住屋選擇。第一個層次是為無法負擔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而設的公屋。公屋之上是居屋第二市場下的二手居屋,居屋業主無須繳付補價便可售予綠表申請人。另外是私人物業市場上針對普羅大眾的較低價樓宇(包括在公開市場出售的居屋),以及「置安心」下的單位。在私人物業市場中,一手以及二手市場亦會有各種不同市值價格的住宅單位,以滿足有能力負擔的人士的多元化需求。

  最後,我想提醒市民,流動資金充裕、利率低企的環境不可能永遠存在,樓價也不可能永遠上升,市民務必小心留意息口回升對樓市的潛在影響,在作出置業決定時必須小心衡量風險,量力而為。

  代主席女士,我會在聽取過議員就有關動議辯論的發言後,再作一個總結的回應。多謝代主席女士。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0時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