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四題:國際學校學額
************

  以下是今日(三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慧卿議員的提問及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的答覆:

問題:

  本人得悉,國際學校學額不足的問題長期困擾本港。雖然當局於二○○九年撥出四幅土地興建國際學校,但本人近日接獲一些商界人士的投訴,指國際學校的學額仍然不足,令一些外國公司員工的子女無法在港接受教育;學額不足將嚴重影響跨國企業來港投資的意欲,更會衝擊政府將香港特區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的計劃。當局於二○○九年將位於筲箕灣的聖馬可中學舊校舍以臨時租約的形式,租予Kellett School Association Limited和Carmel School Association Limited,該兩個辦學團體只用了二十個星期便把校舍改裝成為具水準的國際學校。雖然現時香港有多間空置校舍,但當局卻拒絕接受其他辦學團體的租用申請。就此,行政機關可否告知本會:

(一)為了解決現時國際學校學額不足的迫切問題,當局會否考慮盡快批准由辦學團體提出,將空置校舍改裝為國際學校的申請;若否,原因為何;

(二)現時空置校舍的數目為何;當局有何計劃使用這些珍貴資源;及

(三)現時國際學校的本地及非本地學生的人數及百分比分別為何,並按學校名稱列出分項數字?

答覆:

代主席女士:

  特區政府一向支持國際學校體系的蓬勃發展,以滿足因工作或投資而來港的海外家庭對國際學校學額的需求。我現就劉慧卿議員問題提出的三個部分作出回應:

(一)教育局一直致力透過三方面的措施支援國際學校發展,包括分配空置校舍和全新土地作國際學校的發展,以及協助現有國際學校在原址擴建。在分配空置校舍方面,現時有四所國際學校獲分配空置校舍作擴充之用,並已相繼投入運作。

  另外,過去兩年共有九間國際學校曾向政府申請以租約形式使用空置校舍作臨時校舍,當中七所已獲批准,大部分亦已完成翻新工作投入運作。另外兩宗申請正在處理中,教育局正與這兩間國際學校落實在短期內重新使用這些校舍的計劃。倘若將來有辦學團體提出類似的申請,我們會繼續按個別情況考慮。

  透過上述措施,我們預計未來數年可增加約五千個國際學校學額。

(二)為讓空置校舍得以物盡其用,我們一直視乎情況重新分配合適的校舍,包括用作國際學校及其他教育用途。在過去三年,共有三十七所小學及中學校舍空置,教育局已把當中十四所校舍重新使用或重新分配再作教育用途,另把十三所校舍預留再作教育用途,當中包括可預留作日後國際學校發展之用。

(三)根據二○一○年九月進行的學生人數調查結果顯示,現時就讀國際學校約有三萬二千名學生。當中本地學生及非本地學生的數目,分別佔全體國際學校學生的百分之十三和百分之八十七。有關個別學校的數字,請參閱附件。



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