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八題:處理廚餘
**********

  以下為今日(一月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宇人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的書面答覆:

問題:

  早前有報道指出,東涌一私人屋苑自二○○七年起推動減廢,包括試驗回收廚餘計劃,以每月3,000元租用某電器公司一部廚餘機,處理從參與計劃的500家住戶收取的廚餘。雖然該計劃每月成功為屋苑減少約3公噸廚餘,但所省回的僅是每月約200元的垃圾運輸費,相對廚餘機的租金開支只屬杯水車薪。報道又指出,現時每月廚餘機所收取的廚餘容量已經飽和,如再有住戶想參加計劃,屋苑須租用多一部廚餘機,反映環保處理家居廚餘的效益有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現時提供回收廚餘服務的屋苑數目;如有,數目為何;如否,日後會否進行有關統計及調查屋苑參與回收廚餘的意欲;

(二)鑑於上述例子反映環保處理家居廚餘的效益有限,當局會否制訂資助計劃或支援措施,以增加誘因吸引更多屋苑或住宅大廈參與家居回收廚餘計劃,從而響應社會對環保生活的訴求;及

(三)當局在二○○九年撥款資助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進行的「化廢為糧 – 廚餘蚯蚓堆肥社區先導項目」的進展為何;該計劃有否推廣至家居層面;如否,原因為何;如有,參與計劃的屋苑或住宅大廈的數字為何,以及處理廚餘的成本效益為何?

答覆:

主席:

(一)近期我們留意有私人屋苑自發地引入回收廚餘服務,顯示在社會上有不少人士的環保意識日漸提升,並且願意身體力行,減輕廢物需要棄置在堆填區的壓力。我們對這個發展趨勢深感鼓舞,並樂見其成。我們現正收集有關私人屋苑回收廚餘的資訊,以進一步了解在私人屋苑內回收廚餘的情況。

(二)我們已推出多項教育及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和商業機構對避免和減少產生廚餘的意識。措施包括邀請全港學校簽署環保午膳約章,鼓勵停用即棄餐盒及餐具和盡量採用現場分飯模式,以減少浪費食物和保護環境。我們亦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基金),資助學校推行現場分飯與減少廚餘有關的宣傳和教育活動。例如基金在二○○八年曾撥款資助舉辦「有衣食日」,以推廣正確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鼓勵食客主動提出減少食物分量,以避免浪費。

  此外,就制定廚餘回收的應對措施方面,目前有不同的處理技術,以及不同的廚餘收集的流程,以配合不同種類的廚餘。香港現時每日約960公噸由工商業界產生的廚餘,這些廚餘較容易在源頭分類以便於收集。為鼓勵私營機構減少產生廚餘,環境保護署已與多個界別合作,包括物業管理業界、餐飲業界、食品製造工場,以及商場管理公司,開展一項「廚餘循環再造合作計劃」。這項合作計劃於二○一○年六月一日展開,探討不同類型的廚餘收集及處理方式,以制定可行的方案,及鼓勵引入現場處理廚餘,從而減少堆填區的壓力。我們會推行教育活動,協助培訓參與機構的管理和前線人員掌握良好的減少廚餘和管理方法,我們亦會與業界一同制訂廚餘管理守則,並舉辦分享會和相關講座,總結有關避免和何處理廚餘的經驗。

  我們亦在規劃北大嶼山小蠔灣和北區沙嶺興建兩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日的處理量分別為200公噸及300公噸),並已與工商業界中的主要廚餘生產者開展計劃,在運送和收集方面制訂指引,以便他們所生產的廚餘可以送到日後落成啟用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進行處理。

  就家居層面減少製造廚餘廢物方面,我們會與各持分者合作,加強宣傳教育,減少製造廚餘廢物,並積極探討在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之下,資助在屋苑內設置小型廚餘處理設施,以進一步減少廚餘的棄置。

(三)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於二○○九年獲基金撥款約二十七萬元,於二○○九年七月至二○一○年四月舉辦「化廢為糧 - 廚餘蚯蚓堆肥社區先導項目」,於社區層面試驗廚餘蚯蚓堆肥,並教育市民減少及處理廚餘的相關環保概念。

  項目進行期間,主辦機構透過與學校、社區團體、社區園圃及屋苑居民組織四個單位合作,設置蚯蚓堆肥箱,以教育市民減少及處理廚餘的相關環保概念。此外,主辦機構招募了五十戶來自公共屋h、私人屋苑、小型村屋等的家庭參與計劃,實踐家居蚯蚓堆肥。主辦機構亦舉辦了一系列包括講座及展覽的公眾教育活動,教導市民有關蚯蚓堆肥及減少廚餘的環保概念。據主辦機構統計,項目共處理了超過五噸的廚餘,將之轉化為堆肥作有機耕種之用。

  整體而言,這項目已符合資助的目標和要求。



2011年1月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