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檢討安全網保障範疇」議案的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十一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檢討安全網保障範疇」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我一再感謝劉健儀議員今日提出這個「檢討安全網保障範疇」的動議辯論,以及剛才24位議員提出很多很寶貴和實質的建議。今日辯論的議案和修正案多達60項,涉及7個政策局的工作和範疇,我現在代表整個政府和其他政策局作出重點回應,但由於涵蓋範疇實在太廣泛,恕我可能需要一點時間逐一作回應,主席,請你原諒。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及公共福利金計劃
======================

  我先談一談綜援及公共福利金計劃。綜援是政府為在經濟上不能自給自足人士而設的最後的安全網。我們絕對不會歧視綜援受助人,希望社會人士也不要加上負面標籤。現時,約七成綜援受助人屬「老弱傷殘」,他們大多數沒有工作能力,若他們的家人也因為財政困難而無法給予支援,社會就有責任照顧他們。至於其他有工作能力的綜援受助人,我們有一系列的支援計劃,協助他們重投就業市場,邁向自力更生。

綜援儲蓄帳目
──────

  李卓人議員建議把綜援受助人因賺取收入而被扣減的援助金額存入特定儲蓄賬目,以累積資產,脫離綜援網。我們對此建議有保留。對於有能力賺取收入的綜援受助人,綜援制度應該鼓勵他們自力更生,早日離開綜援網。為綜援受助人設立特定儲蓄帳目,可能會鼓勵這些有能力的受助家庭不必要地停留在綜援網內較長時間,反而會產生反效果;大家也明白,有限的公共資源一定要投放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這樣對沒有申請綜援的低收入人士才公平。以公帑資助儲蓄,亦並非社會保障的原意。我們相信現行的豁免計算入息安排,已能為綜援受助人提供足夠的經濟誘因,鼓勵他們求職及持續就業,同時又不至於減低受助人脫離綜援網的意欲。

不供養父母證明書
────────

  湯家驊議員提及所謂「衰仔紙」的問題。我曾多次在本議事堂說過,「衰仔紙」這俗稱並不正確,亦有誤解性。事實上,在綜援制度下,所有申請人都一定要接受經濟狀況審查。獨立申請綜援的長者也不例外,他們要提交一份簡單的經濟狀況「聲明」,以便社會福利署(社署)核實他們有否其他收入來源。如遇有特殊個案,例如長者與家人的關係不好或不和諧,或子女有特別原因而不能供養長者,或正如湯議員所說的蔡婆婆、蔡伯伯的個案,社署署長可以酌情容許長者獨立申請綜援。

綜援長者的離境限制
─────────

  現時,年滿60歲或傷殘的綜援受助人在付款年度內如離港不超過180天,仍可獲發全年的援助金,相比適用於一般綜援受助人的規定,此安排已是相當寬鬆 。

  綜援計劃下亦特別設有「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符合資格的長者可選擇在廣東或福建省養老,期間會繼續獲發綜援。

高齡津貼的離境限制
─────────

  為了讓長者能夠多點時間離港、旅遊或探親,而又不影響領取生果金的資格,大家都知道,我們建議將現時領取生果金的離港寬限,由每年240天大幅放寬至305天,即只需要在港逗留60天,便可領取全年的津貼。我們已於本月初向福利事務委員會簡介建議,亦會在下月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我們預計明年二月便可以實施,讓長者和殘疾人士及早受惠。

  不少意見認為應全面撤銷申請高齡津貼前後的所有離港限制。大家都知道,由於有關政策正面對司法覆核的挑戰,我們曾說過要待整個程序完結,情況明朗後,我們會作進一步考慮。

讓長者同時領取傷殘津貼/高齡津貼
────────────────

  至於傷殘津貼和高齡津貼可否同時領取的問題,我想指出,公共福利金計劃是無須供款的社會保障計劃,為免出現領取雙重福利的情況,並確保計劃得以持續發展,申請人若同時符合資格領取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他只可二選其一。

調整津貼金額
──────

  不少議員建議增加綜援和高齡津貼金額。現時,綜援的標準項目金額,以及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高齡津貼和傷殘津貼金額,每年都會按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社援指數)的變動調整。這個機制行之有效。我們亦已於上周向福利事務委員會說明社援指數的最新情況,及各項有關金額在二○一一年二月起可能需作出的相應調整。我們將會在參考社援指數的最新數字後,盡快把建議提交財委會批准。

  葉偉明議員建議增加清貧殘疾人士領取的傷殘津貼金額。政府設立傷殘津貼,是考慮到嚴重傷殘人士的特別需要。傷殘津貼並不是殘疾人士唯一的福利支援。如殘疾人士有經濟困難,他們可以和其他有需要的人士一樣,申請綜援以應付基本生活開支。綜援計劃向他們提供較高的標準金額,並設有多項特別津貼及補助金,以照顧這些殘疾人士的特別需要。

  黃成智議員建議即時調整綜援計劃下的租金津貼。我想說,租金津貼的最高金額有既定的調整機制,是每年按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中私人房屋租金指數變動而作出調整。我們會密切留意指數的變動,在有需要時根據機制調整有關金額。

社會福利長遠規劃
========

  有議員建議政府恢復原來社會福利五年計劃的模式。由於現今社會及經濟急速變化,以「五年計劃」的模式設定社會服務目標和監察所提供服務,已不合時宜。因此在一九九九年後政府已不再採用此機制規劃福利服務。

  現時,我們正透過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社諮會)研究香港社會福利的長遠規劃。社諮會於今年四月發表了一份諮詢文件,就影響福利服務提供的主要問題和因素、社會福利的使命、信念和規劃指導原則,以及提供福利服務的策略方針等,徵詢福利界和持分者的意見。諮詢期已於今年七月底完結,社諮會現正研究及分析收集到的意見,然後擬備報告提交政府考慮。我們會仔細分析社諮會的建議後,在適當時候定會徵詢立法會的意見。

就業支援
====

中年人士在職培訓
────────

  我想談一談就業支援方面。我們很關注中年人士的就業情況,並推出多項措施和計劃幫助他們。例如勞工處推行「中年就業計劃」,向僱主發放培訓津貼,以鼓勵他們聘用年滿40歲的中年失業求職人士,並為他們提供在職培訓。計劃由二○○三年五月開始,截至上月底,經勞工處已前前後後成功幫助5萬多個中年人士就業。

  此外,中年人士亦可報讀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的培訓課程及參加「新技能提升計劃」,以適應經濟環境的轉變,加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再培訓局全日制課程是免費的,更附設就業跟進服務及有培訓津貼。再培訓局計劃於二○一○至一一年度提供12萬3千個培訓名額,及2萬個「新技能提升計劃」名額,培訓香港的勞動人口。

新來港人士培訓
───────

  至於新來港人士方面,他們只要符合有關課程要求,便可報讀再培訓局所有有關課程。此外,再培訓局亦會為新來港人士設計特別的課程,協助他們適應及投入本地的勞工市場,其中全日制的「就業基礎技能證書」課程,就為新來港人士提供了全面的基礎技能培訓。再培訓局更與社署合作,透過「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平台,為學員於上課期間提供幼兒照顧支援,讓新來港人士學員可安心一邊接受培訓,小朋友一邊在同一中心獲得照顧。

持續進修基金
──────

  劉健儀議員建議提高「持續進修基金」資助額。現時,年齡介乎18至65歲的香港居民,不論其教育程度、就業情況及經濟狀況,都可以在成功修畢基金認可的課程後,向基金申請發還八成的學費,每名申請人最多一萬元。由基金成立至今,共有53萬宗申請獲批准,發還金額逾28億元。我們認為現時基金的資助水平及每名申請人可領取的資助上限款額合適,所以未有計劃作出改變。如個別學員經濟上有需要,可以向學生資助辦事處申請免入息審查貸款,以繳付學費。

待業青年的就業培訓及輔導服務
──────────────

  陳克勤議員很關注青少年就業,我也想作個簡單回應。政府高度關注這問題,勞工處已在二○○九年九月把「展翅計劃」及「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整合成為一個兼備職前及在職培訓的完整配套,稱為「展翅青見計劃」。新計劃的對象為15至24歲,學歷在副學位或以下的青少年,全年收生,不設名額,我經常用的術語是「來者不拒,有教無類」,並會針對學員的需要設計課程。去年,「展翅青見計劃」共接獲超過16 500份申請;新一期的計劃,已於二○一○年八月起接受報名。此外,勞工處設有兩所青年就業資源中心,為青少年提供由「職業規劃」至「事業發展」的個人化服務和全方位支援。在二○○九年,兩所中心合共服務近72 000名青年人。

現代學徙制度
──────

  葉偉明議員特別提議推行現代學徒制度,協助青年人就業。一直以來,職業訓練局(職訓局)有推行「學徒訓練計劃」,涵蓋汽車、電機、建造、珠寶不同範疇,共有140個不同行業,使學徒能接受有系統的職業訓練,相關的職位包括技工、技術員,以至工程助理及設計人員等。職訓局近年亦試辦「現代學徒計劃」,透過訓練和工作實習裝備青少年,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以便投身美容、美髮、旅遊、零售及顧客服務等服務性行業。在二○○九至一○年,在「學徒訓練計劃」及「現代學徒計劃」下受訓的人數多達3 500人。當局會繼續推行這些計劃,為青少年提供不同的在職培訓途徑。

失業援助
────

  有議員建議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或救濟金,我們認為沒有此必要,因為現行的綜援計劃已能為因失業或其他原因面對財政困難的家庭提供實質的經濟援助,幫助他們應付基本生活開支。此外,因為裁員或其他非自願原因而離職的人士,可根據法定要求領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這有助他們面對因失業而帶來的財政困難。

推動發展經濟
======

六大產業及四大支柱行業
───────────

  議員亦關注我們要推動發展經濟,我們完全認同。正如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指出,縮窄貧富差距的根本之道,在於發展經濟,讓市民分享繁榮成果。政府會把握內地的發展機遇,開拓新市場,積極強化四大支柱行業和發展六大產業,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提升市民的收入,促進向上流動。

發展社企
────

  政府一直鼓勵社會企業(社企)在香港成立和發展。我們明白社企跟其他企業一樣,在營運初期的經營環境會困難。因此,民政事務總署(民政署)自二○○六年六月起推行「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資助社企的成立及初期的營運。該計劃自推出至今,已陸續撥出約1億1千萬元以成立約100個社企,為弱勢社群創造了約1 700個工作機會。

  民政署在二○○八年推出「社會企業伙伴計劃」,通過配對平台和社會企業友師計劃,促進伙伴合作。計劃反應十分好,獲得不少企業家/專業人士的支持。

  政府明白社企要持續長遠發展,有賴各持分者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民政事務局於今年一月成立社會企業諮詢委員會,以促進跨界別和跨部門的合作,共同制定全面支援社企的策略。

推動本土經濟
──────

  各區民政事務處一直支援區議會舉辦本土經濟活動項目,舉數個例子,如大角咀廟會、灣仔書展、東區FARM青年文化創業廣場等。這些項目不但可以推廣地區特色、增加社區活力及加強社會凝聚力,還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產生經濟效益。民政事務專員會繼續這方面的工作。

吸引內地企業來港發展
──────────

  譚耀宗議員建議要積極吸引內地企業來港發展。投資推廣署已加強向內地企業推廣在香港設點營商的優勢和有利因素,並與內地省市合辦投資推廣活動,介紹香港作為內地企業邁向國際市場的重要平台,並為有意來港發展的企業提供度身訂造的支援服務。投資推廣署會繼續以鼓勵及協助內地企業來港拓展業務為優先目標。

醫療服務
====

改善基層醫療服務
────────

  主席,我在這裡就醫療服務作個回應,因為有很多議員表示關注。政府提供了許多大幅資助的醫療服務。在基層醫療服務方面,我們設有普通科門診診所。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可以獲安排定期覆診,無須預約;症狀相對較輕的偶發疾病病人,則可使用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24小時電話預約服務。該系統可將同區的門診名額互通,盡量方便長者使用。如有需要,診所職員樂意向市民提供協助。透過這些安排,各間門診診所名額都能有效地利用,平均使用量達九成半。

  另外,為照顧長期病患者,醫管局已推出一系列基層醫療計劃,當中包括健康評估、針對性護理、提升病人自我照顧能力等;醫管局亦正增聘人手、增加診症名額及更新設施,改善對偶發疾病病人的服務。整體而言,這些措施已能滿足病者的需求,所以暫未有迫切需要開設通宵門診服務。

改善專科服務輪候時間
──────────

  醫管局會繼續致力縮短部分專科服務的輪候時間,包括白內障手術、更換關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評估及診治服務、磁力共振掃描及電腦斷層掃描等。醫管局亦同時一直採取措施,以改善專科門診診所的輪候時間,有關措施包括設立24間家庭醫學專科診所,跟進獲分流為例行個案的病人、把情況穩定的病人轉介往基層醫護服務跟進、與私人執業醫生和非政府機構合作推出共同護理計劃等。

改善精神健康服務
────────

  近年,我們致力加強在社區層面提供的支援服務,透過跨專業的團體,協助精神病患者康復及重新融入社區。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進一步加強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服務。在嚴重精神病患者方面,醫管局於本年度在三個地區試行「個案管理計劃」,由個案經理為病人提供深入、持續和個人化的支援。有關服務會逐步推展至全港各區,下年度會先在其他五個地區推行。個案經理會與其他服務單位,特別是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緊密合作,為病人提供全面的社區支援。

  在社會康復服務方面,「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已於今年十月起擴展至全港18區,以「地區為本」的一站式新服務模式為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士、其家人及當區居民,提供綜合精神健康社區支援服務,服務範圍涵蓋及早預防以至風險管理,在有需要時中心亦會直接聯絡醫管局安排緊急醫療診斷。我們會加強中心的人手,為更多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全面及方便的服務,亦會配合醫管局推出的「個案管理計劃」,為居於社區的嚴重精神病患者提供適切的支援。

增設醫療設施
──────

  醫管局會繼續密切留意各地區的醫療服務需要及服務使用情況,以便規劃未來的設施及服務,盡量滿足居民的訴求和需要。

為內地港人提供的醫療服務
============

  醫管局在香港設有完善的公立醫院及診所,為香港居民提供高質素的醫療服務。居於內地的香港居民若有需要,可隨時返港利用醫管局的各項服務。

資助藥物及醫療費用
─────────

  隨蚋敻欓鴔猼漕陶t發展,藥物市場每年都引進不少新藥。現時市場上的新藥物不但種類繁多,而且在售價,以及臨床效益、治療功效和副作用等方面的支持證據,都存在很大差異。醫管局作為一間由公帑全數資助的醫療機構,一定要確保公共資源運用恰當,以符合廣大市民的利益。醫管局近年一直透過既定檢討機制,擴大藥物名冊的範圍。政府亦已向醫管局增加撥款,以應付藥物開支的增長。醫管局的藥物開支由二○○六至○七年度的21.5億元,增加至二○○九至一○年度的26.8億元。

  同時,醫管局亦會定期檢討撒瑪利亞基金的涵蓋範圍,很多議員剛才都對這方面表示關注,並於近年把多種經證實有顯著療效的自費藥物,納入基金的資助範圍,以資助那些符合使用這些藥物的臨床狀況但有經濟困難的病人。現時,共有14種自費藥物獲納入撒瑪利亞基金的資助範圍,其中五種是今年新增的;另外一種已納入撒瑪利亞基金的藥物在今年亦獲進一步擴大應用範圍。政府亦於二○○八至○九年度向基金注資10億元,以幫助更多病人。

長期病患津貼
──────

  政府十分關注長期病患者及其家人的需要,並致力提供各種援助。政府的一貫原則,是確保市民不會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照顧。因此,領取綜援的病人可以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非綜援受助人如因經濟困難未能負擔醫療服務費用,亦可申請費用減免。

  此外,醫管局推行一系列加強對長期病患者支援的基層醫療試驗計劃,例如為高血壓和糖尿病病人提供全面健康風險評估及跟進護理計劃、為高危長期病患者提供跨專業護理診所、推出公私營慢性疾病共同護理計劃等。

照顧特定群體的需要
=========

兒童
──

  現在我想回應青少年,特別是兒童的問題。為協助因工作等原因而暫時未能照顧其年幼子女的家庭,社署一直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提供多元化的幼兒照顧服務。有經濟需要的家庭,亦可申請服務費用豁免或減免。

  除了繼續透過獨立幼兒中心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提供常規、暫託或延長時間照顧服務外,社署亦積極引入較具彈性、服務時間涵蓋晚上以及周末及假日的嶄新幼兒照顧服務,以進一步回應服務需求。我們自二○○八年十月開始,透過非政府機構/地區團體試行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即「社區保姆」,得到使用者正面的評價。因此,我們決定把這項計劃常規化,並將其服務範圍擴展至全港十八區,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受惠。在服務範圍擴展後,計劃的服務名額將會增加,有需要的家庭亦將能獲得更好的服務。

  此外,政府亦透過「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協助社區人士建構鄰里互助網絡。基金自二○○二年成立以來,已先後撥款超過2億1千萬元,資助了逾200項計劃,當中約四成包含以鄰里互助形式提供幼兒照顧或課餘託管服務的元素。

清貧學生
────

  教育局自二○○五至○六年度起,大家也知道已推行「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課後計劃),讓學校及非政府機構分別為清貧學生籌辦校本或區本課後活動,以提升清貧學生的學習效能、擴闊他們在課堂以外的學習經驗,並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和歸屬感,從而幫助他們的個人成長及均衡發展。由二○一○至一一學年開始,「課後計劃」每年的撥款由1億元大幅增加至1億7千5百萬元,可以進一步加深「課後計劃」的深度和寬度。

降低申領「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全免的門檻
───────────────────

  現時,就讀於官津或直接資助學校的中小學生,如通過學生資助辦事處(學資處)的入息審查,可獲發書簿津貼。在二○○九至一○學年,超過8萬名學生獲得全額津貼,另有超過20萬名獲得半額津貼,資助總額超過4億3千萬元。政府打算由二○一一至一二學年起,大幅增加「學校書簿津貼計劃」的定額津貼至1,000元;而適用於綜援家庭全日制中、小學生,與就學有關的「選定項目定額津貼」,也會相應上調。此外,學資處會簡化審批流程,讓大部分申請人可提早在新學期開始前取得書簿津貼。我們相信有關措施可令更多低收入家庭受惠。

  在二○○九至一○學年,學資處各項須經入息審查學生資助計劃,實際開支高達30億元,受惠學生逾36萬人。任何放寬現行適用於各項計劃入息審查機制的建議,均可能涉及每年數以億計的額外開支,所以我們須詳細考慮所涉及的資源,以及各項政策措施的優先次序,然後才可以進一步考慮這件事。

降低大專學生貸款息率
──────────

  現時,修讀全日制資助大專課程的學生,及修讀自資經本地學歷評審專上課程的25歲以下學生,可申請「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及「專上學生資助計劃」下須經入息審查的資助,貸款年利率為2.5%,在學期間不計算利息,這是重要的。我們認為現時的利率屬合理水平,看不到迫切需要修改。但因應審計署早前的建議,學資處會審視現時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確定是否需要調整該利率。

  學生亦可申請免入息審查貸款,而學資處設有機制協助因經濟困難、繼續升學或患重病而暫時無法償還貸款的貸款人,容許他們申請延期還款。

  政府在今年三月展開了「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檢討,目的是讓計劃能繼續為學生提供適切財政支援,亦有適當的措施減低拖欠還款比率,以妥善運用公共資源。第一階段檢討已於六月結束,共收到約600份書面建議。學資處現正考慮收集到的意見,制定改善建議,並計劃在年底展開第二階段公眾諮詢。

居於床位寓所或板間房人士的住屋需要
─────────────────

  我現在想回應關於床位、板間房人士的需要問題。現時,居於床位寓所或板間房的人士可以向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申請公屋,去改善居住環境,這點大家都很清楚。政府及房委會的目標,是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住宅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資助租住公屋,同時致力維持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在三年左右。截至二○一○年九月底,一般輪候冊申請者(不包括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約為兩年,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約1.1年。房委會預計,由二○一○至一一年起計的五年內,將有約75 000個新建租住公屋單位,連同每年預計收回的公屋單位,足以達致把平均輪候時間維持於大約三年的目標。運輸及房屋局會繼續努力與各相關政策局及政府部門緊密協調,在不同地區物色適合發展公屋的土地。

照顧長者
────

  主席,我現在想回應大家很關注的照顧長者的議題,首先我談談有關宿位的問題。

增加安老宿位

  我們明白資助安老宿位的需求殷切。目前,政府已提供共26 000個資助安老宿位,所服務的長者數目約佔全港所有居於安老院舍長者的44%。

  我們正透過一系列的措施,增加資助宿位的供應。由本財政年度至二○一三至一四年度,輪候護養院宿位的體弱長者的隊伍比較長,將會由現時的2 191大幅增加1 095至3 286個,增幅達50%;同時會有621個新的護理宿位投入服務。此外,行政長官於今年的施政報告亦向大家交代會繼續透過「改善買位計劃」購買更多較高質素的宿位,即甲一級的宿位,在增加資助宿位供應的同時,也藉此提升私營安老院舍的整體質素。

  黃成智議員建議設立院舍發展基金。其實,政府一直有透過獎券基金,資助提供福利服務的非政府機構應付各項非經常開支,包括安老院舍的建築費用、服務中心處所的裝修費用和家具等。若這些機構有意重建或擴建其現有的安老院舍,無任歡迎,可向社署申請利用獎券基金撥款,資助興建費用。我鼓勵院舍多些申請,多些擴建計劃,提供多些宿位。

安老券/長期護理津貼

  安老事務委員會於二○○九年委託香港大學進行了一項就長者住宿照顧服務的顧問研究,顧問曾深入探討「錢跟老人走」的概念及「住院券」的可行性及影響,有關結果已於二○一○年一月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作全面匯報。顧問留意到海外有不少以「資助券」形式為長者提供長期護理服務(尤其是社區照顧服務)的例子,但以此形式資助長者入住安老院舍的例子卻甚為罕見。究其原因,主要是世界趨勢都是鼓勵居家安老,並盡量縮短長者留在院舍的時間。

鼓勵居家安老

  在香港,「居家安老」既是政府安老政策的重要原則,也是大部份長者的心願。因此,我們為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提供資助社區照顧服務(包括長者日間護理及家居照顧服務),並致力提升護老者照顧長者的能力,以及紓緩他們面對的壓力。

  在長者社區照顧服務方面,現時政府為居於家中的長者提供一系列的照顧服務,包括日間護理服務和到戶家居照顧服務,服務人數達25 000人。我們將於明年初於九龍區開展「體弱長者家居照顧服務試驗計劃」,為輪候護養院宿位的長者提供更切合個人需要的服務配套,預計可於三年內服務共510名長者。在未來幾年,我們會繼續增加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名額,更會將「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即「出院一條龍」服務常規化,並將服務範圍由現時三區擴展至全港18區,每年8 000名長者受惠,將來會有33 000名長者受惠。

  有議員建議增設長者外展服務隊。現時全港41間長者地區中心均設有長者支援服務隊,隊員會主動接觸獨居及隱蔽長者。政府亦已於二○○八年撥款予全港各間長者中心,加強外展服務。全港各長者中心正為約7 000名隱蔽長者提供服務。

支援護老照顧者

  葉偉明議員和張國柱議員都建議為社區護老者提供照顧津貼。我們認為長者所需的照顧是多方面的,當中涉及不少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家人或個別人士未必可以完全滿足他們的照顧需要。由政府資助長者中心和服務單位提供服務,比直接向護老者發放現金津貼更能夠為長者提供合適的服務選擇,亦能更有效地照顧他們的實際需要。

  政府自二○○七年起推行「護老培訓地區計劃」,資助長者中心夥拍地區組織舉辦護老培訓課程和推出「護老」服務。計劃至今已培訓約2 400人,另有4 000多人正接受培訓。

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

  在照顧長者醫療需要方面,為期三年的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推出至今已接近兩年。到目前為止,逾28萬名合資格長者共使用了超過191萬張醫療券,佔合資格長者超過四成,資助金額達9千6百萬元。當局現正進行中期檢討,檢討有關計劃的運作安排,評估計劃成效、適用範圍、資助金額等。預計可於本年底完成中期檢討。食物及壎竻蔆|視乎中期檢討的結果,考慮延續或加強試驗計劃,今年的施政報告已提出預留10億元以作配合。

長者生活補助金

  有議員提出為長者設立生活補助金。目前,長者申領綜援的資產限額已經較一般健全成人寬鬆,獲發的標準金額亦比健全成人高。至於資產超過限額或基於其他原因不合資格申請綜援的長者,政府一直有透過公共福利金計劃,即生果金及傷殘津貼,協助他們應付因年老或嚴重殘疾而引致的特別需要。上述機制確保有限的公共資源適切地用於有不同需要的長者身上,行之有效,現階段我們無意推行另一個獨立的長者生活津助制度。

長者福利可攜性

  然而,鑑於粵港關係日趨密切,我們亦需要從區域融合的角度,探討如何協助有意回廣東養老的長者,我強調是「協助有意」,我們不是想鼓勵長者返內地,而是協助他們、方便他們。譚耀宗議員建議設立長者回鄉生活津貼,由於牽涉法律、財政及技術等問題,我們必須小心研究其可行性,我們正開始展開工作,我們覺得這個建議是值得探討的。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亦將聚焦研究因應長者選擇回鄉養老所需的便利安排和配套設施,包括醫療等,其實醫療是長者在內地生活最大的挑戰、最重要的問題。

長者健康中心

  壎芵p現時透過分佈於全港各區的18間長者健康中心,為年滿65歲或以上的長者提供綜合基層健康服務,包括健康評估、身體檢查、健康教育、個別輔導及治療服務。此外,長者健康外展隊伍為社區及安老院舍的長者提供促進健康的活動,以提高他們的健康知識和自我照顧能力。

  長遠而言,面對人口老化,單靠長者健康中心提供長者基層健康服務,並不能滿足所有長者的健康護理需要。為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食物及壎竻膜w推行長者醫療雩桲蝑p劃,及涉及公私營界別協作的試驗計劃,讓長者可以有更多服務選擇。

安老按揭計劃(逆按揭)

  有議員提到安老按揭計劃,安老按揭是一種比較複雜的金融產品。據我們了解,按揭證券公司正小心研究在港推出安老按揭的可行性,並正進行意見調查,預料在年底前完成。

全民退休保障

  很多議員在剛才的發言都建議政府應該考慮全退休保障,經社會各界長時間討論,大家也記得香港在九十年代決定採納現行的三支柱模式退休保障制度,即無須供款的社會保障制度、強制性公積金制度,以及個人自願儲蓄和家庭支援。我們現正研究這三支柱模式制度的可持續性,並考慮相關研究結果及其他因素,然後決定如何跟進。我們一定要慎重考慮包括捍懦Е峸a庭價值觀、維持整體經濟競爭力、保持香港簡單稅制,以及確保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等重要因素。

殘疾人士
────

  很多議員都很關心殘疾人士的福祉,政府亦高度關注這件事。在經濟援助方面,殘疾人士可申領綜援或不設經濟審查的傷殘津貼。現時,綜援計劃為殘疾人士提供較高的標準金額,及各項補助金和特別津貼,當中包括特別為支援那些在護理方面有特別需要的受助人而提供的「家務助理服務/綜合家居照顧服務費用津貼」、「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津貼」以及「為殘疾人士及其家人而設的社區支援計劃服務津貼」等等,可想像我們是十分關心殘疾人士在這方面的支援。如受助人經醫生證明為需要經常護理並獲社工推薦,他們更可申請「特別護理費津貼」,以支付他們在家中使用特別護理服務的費用,包括聘請照顧者的實際開支。

  此外,根據現行的機制,有需要的殘疾人士亦可透過醫務社工、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社工或非政府機構向各有關的慈善基金申請資助購買康復及醫療用品,以短暫補助金形式,幫助陷入家庭危機和暫時遇到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士及其家人。

  在地區支援服務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功夫,政府亦希望服務更加到位。例如,社署於去年整合了社區支援服務,成立了十六間分布全港以地區為本的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為殘疾人士及其家人和照顧者提供一站式的支援,以方便殘疾人士在區內同一中心取得所需的服務。此外,為了讓嚴重肢體傷殘和嚴重智障人士得到更多的照顧和支援,政府會在明年三月開展一項為期三年的「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先導計劃,為正在輪候資助住宿服務的嚴重肢體殘障及嚴重智障人士提供一系列的綜合到戶服務,是很全面性的,包括個人照顧、接送服務、職業治療/物理治療康復訓練和護理等服務。我們會先在有較多輪候院舍的嚴重殘疾人士的屯門及觀塘區試行此計劃,預計可為約540名嚴重殘疾人士提供服務。

  政府為殘疾人士家屬照顧者提供各類型的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目的在於支援他們履行家庭責任,減輕他們的負擔。我們認為現行的支援服務能反映社會價值,比直接為家屬照顧者提供津貼更能配合社會情況及需要。

少數族裔人士
──────

  剛才很多議員亦很關注少數族裔的權益和福祉的問題。我想在此說幾點,第一,政府致力推動種族平等及和諧,並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所需的支援服務,協助他們融入社會。為此,政府已向非政府機構提供資助,開設四個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提供各類學習班、輔導及共融活動。此外,我們亦資助約十個非政府機構,提供特定的支援服務,如語文班及社區支援小組等。現時的服務已涵蓋不同地區。我們會因應需要,不斷完善有關服務。各政府部門亦採取不同措施,協助少數族裔人士使用各種社會服務,例如以少數族裔文字印製各種宣傳刊物和單張,及按需要安排翻譯服務。勞工處的所有就業中心亦設有專門櫃位,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服務,並不時舉辦專為他們而設的就業簡介會。

  為加強和整合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支援服務的工作,民政事務總署會設立一個專職小組,密切留意少數族裔人士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確保服務切合他們的需要。有關服務包括在服務需求較大的地區增撥資源,與地區團體合作,舉辦更多合適的活動,並主動接觸少數族裔人士,介紹支援服務。

  政府作為提供平等機會的僱主,宗旨是用人唯才,擇優錄用。公務員的聘任,以公開和公平競爭的原則進行,對所有族裔的申請人,一視同仁。為了維持一支通曉兩文三語的公務員隊伍,政府有必要因應各公務員職系的工作要求,在入職條件中訂明適當的中英文語文能力要求。現行的做法符合平等機會委員會按《種族歧視條例》發出的《僱傭實務守則》指引的要求,包括僱主須確保任何語文要求都與工作相關,且應與達致良好工作表現的要求相稱。公務員事務局現正與部門/職系首長就其所屬職系已訂定的語文能力入職要求進行檢討,以確保這項要求符合有關職系的運作需要。

其他
==

持續審視貧窮情況
────────

  有議員建議政府訂立貧窮線和重設扶貧委員會。我們已多次向立法會解釋政府的看法和立場,讓我再重申一次。前扶貧委員會認為,香港基本是一個富裕的城市,要較全面客觀地審視貧窮問題,不能夠單單採用「絕對貧窮」或「維持基本生活的能力」的概念,也不能夠只看住戶收入,我們必須要同時考慮貧困人士及其家庭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包括能否得到生活上必需的服務和機會,例如房屋、醫療、教育、就業等。

  政府認同這看法,因此政府一直採用前扶貧委員會提出的一套24個多元化的指標,從不同角度審視香港的貧窮問題,了解社會上各個組別人士,包括兒童及青少年、在職人士和長者,以及各區居民的需要。由於除了政府政策及措施外,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貧窮的情況,因此很難訂定具體的扶貧目標。但這套多元化指標可以協助我們制訂各項幫助有需要人士的政策,以及評估這些政策的成效。

  前扶貧委員會於二○○七年完成工作後,政府隨即成立了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領導的跨部門扶貧專責小組,全面跟進前扶貧委員會的建議,以及協調政府內部有關扶貧的工作。前扶貧委員會提出的53項建議,大部分經已落實或正持續推行。扶貧委員會很多的建議,如兒童發展基金、跨區交通津貼已經全部實施,大家都很清楚。扶貧專責小組會密切監察香港的貧窮情況,並繼續努力協調政府有關部門的扶貧工作,以及探討可協助弱勢社群和有需要人士的新計劃和措施。

稅制
──

  有議員建議政府設立負入息稅,亦有議員建議開徵累進利得稅及資產增值稅,增加印花稅,目的是支付額外的福利開支。我想指出香港是一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系,如果需要大幅調整現行的稅率和稅制,包括提高稅率和開徵其他稅項,增加個人和企業的稅務負擔,不但難以取得廣泛共識,亦會破壞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低稅率及簡單稅制,嚴重影響香港這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競爭力,長遠來說,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回購領匯
────

  梁國雄議員提議政府回購領匯。我想說明,政府的政策目標,是集中資源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租住公屋。因此,房委會將商業和停車場設施分拆出售,以便專注履行其職責。我們認為由政府回購領匯,與這個政策目標背道而馳,因此這建議並不可行。

  雖然領匯是按商業原則營運的機構,但由於其商場位處公共屋h,客觀上一定要迎合屋h居民的需要和考慮他們的負擔能力。當局會繼續向領匯反映市民大眾、公屋居民及零售商戶的訴求及意見,並鼓勵領匯繼續積極持續與各持分者保持溝通。

推動交通機構全面提供長者及殘疾人士乘車優惠
─────────────────────

  剛才有議員提到關於推動交通機構全面提供長者及殘疾人士乘車優惠,我亦作簡單回應。政府一向關注公共交通營辦商一定要維持票價在合理水平,並同時具備營運及財政能力,以提供適切和有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務。同時,政府鼓勵公共交通營辦商因應其能力及各項相關因素,為乘客提供票價優惠。目前,主要公共交通營辦商皆有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票價優惠。此外,各主要公共交通營辦商都支持每年一度的「長者日」及「國際復康日」,分別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一天免費交通服務。政府會繼續鼓勵公共交通營辦商,積極回應社會的訴求。

政府服務外判
──────

  在政府服務外判方面,剛才有議員提出建議,我想解釋兩點,政府推行服務外判的目的,是讓政府利用自由市場提供更佳服務,並集中資源處理必須由公務員負責的政策事宜。勞工處每年均與有外判服務的政府部門保持緊密合作,監察僱用非技術工人的承辦商,查核承辦商有否遵守勞工法例,以保障前線員工的權益。

關愛基金的成立
=======

  在政務司司長領導下,政府會成立關愛基金,一方面希望能夠補足現有社會服務和援助不能覆蓋的地方,另一方面,通過個案積聚的實證經驗,有助政府不斷完善有關服務和援助。我們有信心基金可以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更具彈性、更加到位的支援。

總結
==

  主席,照顧基層和弱勢社群,政府責無旁貸。香港有相當健全的社會保障安全網,有需要人士亦得到多方面的支援。但扶貧紓困,改善民生是長遠和持久的工作,我們會繼續竭盡所能,全方位務實地處理貧窮問題,構建和諧關愛的社會。

  主席,我謹此陳辭。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0時3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