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在策略發展委員會會議後會見傳媒的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今日(八月三十日)在策略發展委員會(策發會)會議後,會見傳媒時的開場發言:

  各位朋友,今日策發會開會,主要是特首徵詢策發會委員對擬定新一份施政報告的看法。特首開宗名義表明,在政改方案通過之後,政府會聚焦在民生問題上,他預計經濟困難仍會持續下去,所以他邀請委員就民生問題發言。大體上,發言人數雖然頗多,但焦點都是放在幾方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放在老年人問題上;第二是年青人問題;第三就是低收入人士問題,反而經濟問題很少委員提及,而房屋問題亦少見有提及。

  在人口老化問題上,發言最為踴躍,一般關注到老人退休後生計問題和照顧老人問題。涉及到生計問題,有幾項建議提出過,第一涉及到可否延遲老人退休年齡,令到老人不需要太早退休,因而出現生計問題,當然這點並不是每位委員都同意,因為怕影響到年青人上位的機會。另一方面涉及到是否要檢討強積金計劃,因為目前強積金計劃只是實行不久,未足以應付人口老化所引發的生計問題,檢討的目標當然是希望改善它(強積金),令將來老人家對綜援需求的壓力得以減少。另一方面,涉及是否可以放寬老人家領取綜援的資產限制。有委員認為資產限制過分苛刻,令很多老人家無法領取綜援來改善生活條件。又有委員提到可否將社會福利帶入內地使用,這個涉及社會福利可攜性的問題,有委員特別提出過有關生果金的問題。有關照顧老人方面,主要涉及到是否可以通過檢討醫療融資,以減輕老人家或者政府將來在老年人的醫療照顧方面的負擔。另一方面,委員建議推動老人在社區和家庭方面的照顧,令他們不需要過分依靠老人院舍,並可以更加接近原來生活模式。委員又提及了,既然老人問題越來越嚴重,而老人照顧的情況越來越有需要,人手方面是否需要研究一下,與年青人的就業問題一併考慮,設法提供更多培訓機會令更多年青人投身於老人照顧行業,既可以為老人提供更好服務,又可以為年青人製造就業機會。總括來說,有委員甚至提出成立一個專門負責處理老人問題的政策局。又有委員提出,可否設計一個安排令到老年人和年青人可以共同承擔一些工作,即是說這些工作既有老人和年青人一同去做,令到老人在他們年老的時候仍然有些有意義的工作可以從事。

  年青人問題是第二個最多委員表達意見的題目,主要是涉及到年青人現在面對就業及出路問題,他們感到前路茫茫而失去了對前景的盼望和希望,因此造成年青人的不滿。委員大部分集中在怎樣在教育及就業方面協助年青人。最多委員提及我們四年制大學學位是否太少,令到年青人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受到限制,特別是一班讀完副學士的年青人銜接到四年制大學的機會不夠,因此令到很多副學士畢業生滋生不滿情緒。有關是否可以提供更多就業培訓的機會給予年青人,當中有委員提到是否可以擴大持續進修基金,令到更多人可以利用這個基金來提升自己。另外有委員提出是否應該提供更多公、私營機構的實習機會給予年青人,令到他們可以通過實習機會掌握謀生技能,因而令他們更容易找到工作。有委員提到要創造多些工作機會給予年青人,認為我們推動六大產業不夠力度,特別在創意產業方面,是否可加大力度,包括成立創意產業基金來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以製造就業機會,又或者是否可以成立一些年青人的創意基金,給予年青人通過低息貸款或其他資助,令到他們可以去創業。事實上,有很多其他西方國家都鼓動年青人去創業,並不是完全依靠一些傳統的就業途徑。

  有委員則認為,要提升年青人的就業能力,一定要提升他們的國際及國內的視野。在提升國內視野方面,涉及到國民教育的推動,特別是令到年青人了解國內的情況。在國際視野方面,香港將來肯定要作為內地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或是橋頭堡,問題是我們年青人的國際視野是否足夠來擔當協助內地走出去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強化年青人的國際視野。其中一點是要令到我們的年青人有更多機會到外地去學習,例如讓大學生可以在外國停留一段時間,讓他們了解外國的情況。

  除此之外,有委員提到應該多重視年青人的聲音,多讓年青人進入諮詢架構內,令他們可以影響政府的政策和施政,甚至有委員提出,政府應該設立一個部門,專門處理「80後」的問題,並由年青人主管這個部門,讓他們處理自己的事務,看看是否有突破,談及年青人的範疇大致上是這樣。

  至於低收入人士方面,委員一般關注貧富懸殊的問題,認為貧富懸殊的問題已經到了相當嚴峻的地步,影響到社會穩定。委員主要關注低收入但卻不符申請綜援資格的人士。一般認為綜援制度已經照顧了很多人,但還有不少人,特別是在職貧窮的人士,有工作但收入低,而這些人不想拿綜援,或不符拿綜援的資格,那麼怎樣協助這些人?有委員認為,如果能夠協助到這些人,便有助紓緩貧富懸殊所帶來的問題。委員提出了幾點,其中一點是設立低收入人士的生活支援計劃,即是給予低收入人士某些財政上的資助,讓他們的生活不致太困難。也有委員提出延續交通津貼計劃,或是擴大交通津貼計劃,令到低收入人士可以在工作方面,不會因為交通費太昂貴而受到壓力。也有委員提到,可否為低收入人士提供租金補貼,因為有不少低收入人士在私人房屋居住,但近期租金不斷上升,令到低收入人士的生活困難。另一方面是通過強化和支援低收入家庭來協助低收入人士,特別是怎樣通過某種形式的資助,令到家庭可以更加有能力照顧有困難的家庭成員。

  最後有委員提出,現在社會上針對商界的負面情緒上升,甚至有商界的委員亦覺得,商界應該在社會福利問題上多些作為,是否可以成立一些基金,讓商界可以參與,並提供金錢,針對弱勢社群去做一些事。這種聲音最近不單止是策發會,我在其他地方也聽過,實際上是提出,將來商界、社會團體可否合作,共同推動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一方面可以協助低收入人士,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市民對商界,特別是對大財團的不滿情緒。

  這些大體是今日委員所講的意見。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1時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