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六題:扶貧
*********

  以下為今日(六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健波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公布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顯示,今年首季家庭月入低於4,000元的住戶,較去年同期上升6%,達到186,000戶。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研究為何在經濟好轉的情況下,貧窮戶的數目仍然較去年金融海嘯時增多,以及這是否意味茯F府「派糖式」的扶貧政策無效;

(二)政府會否重新考慮重設扶貧委員會,從而制訂長遠的扶貧政策,以解決本港的貧窮問題;及

(三)鑑於貧窮人士無能力自顧退休後的生活,政府會否重新考慮推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答覆:

主席︰

(一)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二○一○年首季家庭月入低於4,000元的住戶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是因為當中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即所有家庭成員均沒有從事經濟活動)及長者住戶(即所有家庭成員均為60歲或以上)的數目有所上升。這與過去十多年來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及住戶趨向小家庭化,以致出現許多退休長者住戶的趨勢有關。事實上,隨著經濟逐步復蘇,二○一○年首季月入低於4,000元的從事經濟活動住戶(即至少有一名家庭成員從事經濟活動)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約3.4%。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住戶入息統計,並未計及住戶的儲蓄及資產,因此不能充份反映其經濟狀況。

  政府一直採取務實及多管齊下的策略處理貧窮問題。我們致力推動經濟發展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大力投資教育和兒童發展,提供培訓及再培訓的機會,以提升勞動人口的競爭力和技能,促進社會流動,減少跨代貧窮。此外,我們亦提供社會保障安全網和在社會福利、教育、醫療壎秅峏衎庰它h方面提供免費及大幅資助的服務,確保有經濟困難的家庭能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在二○一○至一一年度,政府在這四個政策組別的經常公共開支預計高達1,392億元,佔政府總經常公共開支57.2%。

  因應經濟形勢的變化,政府自二○○八年起先後推出多項利民紓困措施,合共近1,100億元,以協助市民(特別是基層市民)渡過經濟逆境及與他們分享經濟成果。這些措施(例如向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及公共福利金受助人發放額外津貼、推出短期食物援助服務、代繳公屋租金等)有一定成效。

(二)前扶貧委員會於二○○七年完成工作後,政府成立了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領導的跨部門扶貧專責小組,全面跟進前扶貧委員會的建議,及協調政府內部有關扶貧的工作。前扶貧委員會提出的53項建議,大部分已經落實。專責小組會繼續有關工作,並探討可協助弱勢社群和有需要人士的計劃和措施。

(三)本港現時推行三根支柱模式的退休保障制度,即無須供款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綜援計劃及由高齡津貼和傷殘津貼組成的公共福利金計劃)、強制性公積金制度以及個人自願儲蓄。如家庭(包括退休人士的家庭)有經濟困難,可透過綜援計劃獲得經濟援助,以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三根支柱模式是社會各界經過長時間討論後,於九十年代決定採納的。鑑於本港人口老化,政府現正研究這三根支柱的可持續性,並會考慮有關研究的結果。



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