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香港國際博物館日連串活動於本星期六及日展開
*************************

  「2010香港國際博物館日」將於本星期六及日(五月十五及十六日)展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所有博物館及多間參與是次活動的本地博物館將於五月十五及十六日舉行開放日,讓大眾免費參觀,透過所提供的不同類型展覽、活動、設施及服務,對博物館的功能及使命有更深入的認識。

  參與五月十五及十六日博物館開放日的文博機構共三十二間,包括香港歷史博物館及其屬館、香港藝術館及其屬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其屬館、香港科學館(特備展覽廳除外)、香港太空館(何鴻燊天象廳除外)、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文物探知館、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藝術推廣辦事處、人類民俗館、東華三院文物館、保良局歷史博物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香港浸會大學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教育博物館、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香港賽馬博物館、香港懲教博物館、漁農自然護理署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以及香港賽馬會藥物資訊天地(於五月十六日休館)。

  除舉辦開放日外,香港國際博物館日舉行期間,多間參與的文博單位將籌辦一系列教育活動及節目,包括展覽導賞、講座、工作坊、示範及錄像節目等,其中最為矚目的重點項目可數香港文化博物館於星期日(五月十六日)上演的跨語言、跨文化「棟篤笑」劇場—「裔不可擋」,以及舉辦的文化市集—「笑族顏開」。

  「裔不可擋—跨文化棟篤笑劇場」內容講述一個婚禮、一對不平凡的情侶,帶出文化異同的衝擊、溝通與融合;從一個不一樣的棟篤笑劇場開始,貫穿由不同國籍演員演出的無國界處境戲劇,打破族裔之間的隔膜,讓觀眾在笑聲中體驗文化共融的非凡魅力。「笑族顏開—文化多Fun市集」將文化博物館庭院變身成為匯聚表演、嘉年華及藝墟的場地,展現不同少數族裔傳統文化的風采。各族裔社群聚首一堂,在歡樂笑聲中享用一頓視聽味覺的饗宴。精彩節目包括:四川變臉、印度「寶萊塢」舞、西洋魔術表演、菲律賓傳統樂隊演奏、韓國民族舞蹈、少數族裔攤位遊戲及特色小食,以及「四海一家」開心大合照。這兩項文化節目歡迎所有土生土長的華人及居港的少數族裔人士參加。

  孫中山紀念館則於五月十五及十六日舉行「博物館襟章製作」工作坊;而藝術推廣辦事處轄下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將於該館兩天舉辦「絲印版畫樂滿Fun!」工作坊。

  展覽方面,最新推出的是香港科學館的「香江生態」。該展覽透過展板解說,介紹三十多種可在本地找到的野生動物。而場內的互動展品,亦可增進觀眾對昆蟲的身體結構和動物分類的了解。他們更可投票,選出最喜愛的濕地動物。

  仍未有機會參觀「獨立風骨─吳冠中捐贈展」的市民,可趁博物館日到香港藝術館,欣賞五十件美術大師吳冠中的代表作品;而位於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則透過豐富文物及珍貴的軍事遺蹟,介紹曾經在香港扮演重要角色的防禦工事,是認識過去六百年香港的海防歷史,不容錯過的地方。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是康文署第十度舉辦的主要文化活動,以響應國際博物館協會自一九七八年將每年五月十八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的構思,並藉此向市民推廣博物館的活動和服務,增加與社會各階層交流溝通的機會,以喚起大眾關注博物館在社會的功能和使命。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以「博物館•社會協和」為主題,希望透過參與機構舉辦的活動和提供的服務,鼓勵市民參觀博物館,提倡親善精神,鼓勵融和相處,共同建設和諧社會。

  參與「2010香港國際博物館日」的單位包括:香港歷史博物館及其屬館、香港藝術館及其屬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其屬館、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香港電影資料館、康文署轄下文物修復組、古物古蹟辦事處香港文物探知館及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藝術推廣辦事處、人類民俗館、東華三院文物館、保良局歷史博物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香港浸會大學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教育博物館、香港規劃及基建展覽館、香港賽馬博物館、香港懲教博物館、漁農自然護理署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會藥物資訊天地、香港醫學博物館、香港海事博物館,以及警察博物館。

  有關「2010香港國際博物館日」節目詳情,可瀏覽康文署網頁:www.lcsd.gov.hk 。



2010年5月13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1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