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題:舊樓安全及舊區重建計劃
*****************

  以下為今日(四月二十一日)立法會會議上梁美芬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本年一月二十九日馬頭圍道發生一幢逾50年樓齡的舊樓全幢倒塌的意外及舊區重建計劃,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現時屋宇署的驗樓方式是否只以「肉眼」視察樓宇外部狀況,以及該署職員會否進入屋內進行詳細檢查;發生上述塌樓慘劇後,當局有否評估現時的驗樓方式會否存在「睇漏眼」的情況;

(二) 除當時土地發展公司尚未完成的重建項目外,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自2001年成立至今,共推行了多少個舊區重建計劃,並列出該等重建計劃的盈虧金額分別為何;及

(三) 在馬頭圍道塌樓慘劇發生後,當局有否評估原先注入市建局的100億資金是否足以配合加快進行的市區重建計劃;若有評估,當局有否計劃增加注入市建局的金額,或將現時市建局需要自負盈虧的運作模式,改由政府按年撥款資助,以加快重建計劃的步伐?

答覆:

主席:

  就問題的三個部分,我的回覆如下:

(一) 屋宇署的專業人員現時在檢驗樓宇的結構安全性時,基本是以目視方式為第一步驟,主要檢驗地方為樓宇的公用地方及外牆。如目視評估結果顯示有需要的話,屋宇署的專業人員便會因應情況作進一步的檢驗,進入個別單位作詳細視察及檢測。採用這方式是基於以下原因:

(甲) 如個別單位內因某些緣故有結構構件狀況惡化或因有非法改動結構而導致整體結構穩定性的問題,一般亦會導致毗鄰或上下層單位及建築物的公用地方,甚至外牆有明顯欠妥的地方。屋宇署人員均為富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在進行目視方式檢驗樓宇時,他們能有效地識別在公用地方及外牆的明顯欠妥的地方,包括從個別單位內擴張至室外的欠妥地方,並會採取相應的行動,包括進一步進入個別單位內檢驗,或向有關業主發出勘測令;及

(乙) 外牆經常受到風雨的侵蝕,而且較難維修保養,故其損壞速度亦會比室內為快,而且一般而言,業主會較注重他們單位內的維修及保養,所以個別單位的室內狀況通常遠比樓宇公用地方及外牆為佳。

  我們認為屋宇署人員以上述方式檢驗樓宇的結構安全,是行之有效及合適的。屋宇署亦會不時檢討部門的運作,以求不斷完善部門改善樓宇安全的各項措施。

(二)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自2001年成立以來,除繼續進行前土地發展公司已開展的10個重建項目外,亦直接或透過與香港房屋協會合作,開展了其他38個重建項目,其中25個為前土地發展公司在1998年公布但當時未及開展的項目。根據2001年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市建局應優先開展這25個項目。

  市建局的整體財政狀況,在每年經審計的周年報告中披露。但迄今為止,市建局並無就個別重建項目的盈虧情況作出披露安排。但為增加市建局工作的透明度,我們計劃在今年6月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匯報市建局周年工作進度時,一併公布其已完成項目的收支情況。

(三) 市建局推行馬頭圍重建項目的收購/安置的預計成本約為14億4千7百萬元,項目預計會出現7億元虧損。雖然如此,該局的財政穩健。根據市建局提供的資料,截至2010年3月31日,該局未經核實的淨資產值超過政府注資的100億元。

  在2008年7月,政府展開了為期兩年的《市區重建策略》檢討。檢討現已進入第三階段,即「建立共識」階段,這個階段預計將在本年年中完成,屆時亦會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匯報有關檢討結果。市建局的整體財務安排,包括其重建計劃長遠財政自給的目標,亦在檢討之列。



2010年4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