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區域合作創新天--金融危機與復甦》研討會圓滿舉行(附圖)
*****************************

下稿代太平洋經濟合作香港委員會發出:

  太平洋經濟合作香港委員會(委員會)與工業貿易署今日(一月二十七日)合辦《區域合作創新天--金融危機與復甦》研討會, 吸引逾一百五十名學術界、商界及政府人士出席。

  委員會主席宋恩榮教授致辭時簡介委員會及其工作。他表示,因應區域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委員會推行了連串活動,包括太平洋區域經濟合作青年研習計劃、工作坊及研討會,加強市民對區域合作事宜的認識。

  宋恩榮教授說,二○○八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為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全球經濟狀況最近有所改善,但復甦步伐及規模依然不穩定。本研討會探討金融危機的影響,包括經濟增長放緩及貿易衰退,以及保護主義可能帶來的威脅。宋恩榮教授補充,金融危機亦帶來一系列的轉變,一個新的全球經濟秩序已呈現。研討會旨在分析亞太區在新經濟秩序中所擔當的角色,以及金融危機過後如何為我們帶來商機。

  研討會上,嶺南大學副校長施雅德教授和與會者探討金融海嘯後的環球經濟展望;利豐集團董事總經理馮國綸博士闡釋他對經濟增長放緩和貿易衰退下,保護主義帶來的危機的看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財經事務)鄭恩賜講述危機對金融服務業在區域合作方面的影響;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教授分析亞太區在危機過後的全球經濟秩序中所擔當的角色;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主席錢果豐博士則分享了在世界新經濟秩序下的商機。

  香港貿易發展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擔任專題討論與問答環節的主持,與五位主講嘉賓討論香港在世界新經濟秩序下的角色及公私營與學術界可作的努力。

  太平洋經濟合作議會於一九八○年成立,為非政府組織,旨在促進亞洲太平洋區內經濟體系在貿易和經濟事務上的合作。議會是由政府、商界及學術界三方面人士組成。太平洋經濟合作香港委員會在一九九○年成立,負責統籌香港參與太平洋經濟合作議會的活動事宜。委員會的現任主席為宋恩榮教授,成員包括十二位來自學界、商界人士和政府官員。

  太平洋經濟合作議會目前有二十六個經濟體系成員,包括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厄瓜多爾、中國香港、印尼、日本、南韓、馬來西亞、墨西哥、蒙古、新西蘭、太平洋島嶼論壇、秘魯、菲律賓、新加坡、中國台北、泰國、美國、越南等二十三個會員;法國(太平洋領域)為非正式會員;及太平洋貿易和發展會議及太平洋地區經濟理事會等兩個機構會員。



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34分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