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界領袖在亞洲金融論壇暢論環球金融新秩序(附圖)
*************************

  超過六十位來自全球的企業、金融和監管機構領袖,以及政府官員,今日(一月二十日)在為期兩日的「亞洲金融論壇」上,就金融市場的最新發展及趨勢,分享真知灼見。

  論壇於二○○七年九月首次舉辦,至今已是第三屆,而今日的盛事匯聚了全球超過一千五百名人士參與。

  本年度的論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今屆的主題為「環球經濟新局面 - 亞洲新角色」。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致開幕辭時表示,金融危機稍為緩和,國際社會期望亞洲能在轉變中的經濟局面克服種種挑戰,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曾蔭權說:「全球的政府,包括亞洲在內,均投入大量資金令其經濟體系不會因環球金融危機出現最壞的情況。」

  「現在是適當的時間,讓各個政府開始協調退市措施。缺乏周詳的協調可能導致失衡和金融不穩,令我們的區域蒙受損害。」

  曾蔭權強調亞洲的經濟體系,無論從個別或整體的角度來看,均可從風險管理、加強系統性抵禦能力、提升生產力及確保金融穩定各方面加強合作,因而得益。

  曾蔭權表示,香港穩定和活躍的經濟環境,以及其基本的優勢,造就了香港擔當三個重要角色,即亞洲時區內的環球金融中心、區內的資產管理中心及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曾蔭權說:「香港已成為國家開放資本帳及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的重要試驗田。」香港於去年在人民幣業務方面取得長足發展,這包括以人民幣作貿易結算的試驗計劃、內地的香港銀行在本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及於香港發行首批人民幣國債。

  曾蔭權說:「我們會繼續強化香港作為人民幣國際化試驗田的角色,這包括發展其他人民幣業務,例如人民幣融資和推動人民幣在香港直接投資。」

  曾蔭權亦指出香港與內地在金融方面融合的重要性。他表示,透過更緊密的金融合作,香港希望能在促進亞洲區內的金融融合,起模範作用。

  曾蔭權補充說:「本港具備經驗、專才及動力,能使國家與區內及環球夥伴建立更佳聯繫。」

  今日的論壇安排了主題演講「金融危機後的全球金融局勢」和「亞洲在新經濟秩序下的角色」、政策對話「金融危機的應對 — 金融改革的影響及監管制度的變遷」、由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主講的專題午餐會、討論環節「全球投資機遇」和「圍繞中國的主題」,及招待酒會。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酒會上致辭時表示,環球經濟危機凸顯了區內經濟體系是如何息息相關,互相依賴。

  曾俊華說:「透過亞洲區內的更緊密融合,我們可發揮本身的優勢包括多元化、充滿動力、人才鼎盛及強大競爭力,在締造環球經濟新局面中擔任先鋒。」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衷心感謝所有參與論壇人士的全力支持,令論壇得以成功舉行。

  陳家強說:「在全球經濟重上正軌之際,論壇提供了一個討論最佳前進路徑的良機。我深信眾講者所交流的寶貴意見及經驗,能為大家更緊密合作以應付未來挑戰,奠下良好基礎。」

  本屆論壇的講者來自中港兩地及海外。海外講者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多米尼克•施特勞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高盛執行董事及前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傑拉德•科里根(E Gerald Corrigan)、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及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及Roubini Global Economics, LLC共同創辦人及主席魯里埃爾•魯比尼教授(Nouriel Roubini)。內地講者包括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王春正、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樓繼偉和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
 
  明日(一月二十一日)的論壇將安排早餐會「金融創新與監管的平衡」、討論環節「環境及自然資源有關議題」和「基建議題」、由魯里埃爾.魯比尼教授主講的專題午餐會,和專題工作坊。



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