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兒童死亡個案先導計劃」檢討委員會發表首份報告
*************************

下稿代「檢討兒童死亡個案先導計劃」檢討委員會發出:

  「檢討兒童死亡個案先導計劃」檢討委員會今日(一月十二日)發表首份報告。報告輯錄了二○○六年內發生的兒童死亡個案的檢討和總結、檢討委員會提出有關預防兒童死亡的四十七項建議,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及機構的回應和改善措施。

  檢討委員會主席梁乃江醫生說:「我們希望透過研究個案,找出相關服務系統的優良、不足及可改善之處,提出有關的建議及預防策略,並促進跨專業及跨機構的合作,以預防兒童死亡。」

  「檢討工作涉及兒童死亡的個案,其過程令人傷感和悲痛;但我們希望此舉能令家庭、政府、非政府機構以至整個社會致力協作,防止這些悲劇再度發生。」

  是次檢討涵蓋所有十八歲以下,發生於二○○六年並曾向死因庭呈報的一百○七宗死於各種自然(六十一宗)及非自然(四十六宗)因素的兒童死亡個案。

  在死於非自然因素的個案中,兒童死於意外(二十宗)的個案最多,其次是自殺(十四宗)。

  在發生意外導致兒童死亡的案件中,最多是交通意外(十一宗)。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五名兒童意外從高處墮下身亡,其中四宗意外在有關兒童的家中發生,而當中三名兒童事發時被獨留在家。檢討委員會就此類個案作出了四項建議,包括教育家長為子女選擇可靠的保母,並與之保持清楚及良好的溝通,以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在十四宗死於自殺的個案中,所有兒童均在青少年階段,其中十三名從高處躍下喪命。檢討委員會作出了十一項建議,以預防青少年自殺,包括教育公眾鼓勵有自殺意念者及其親友向專業人士求助及不應在該些專業人員面前掩飾當事人的自殺意念。

  梁醫生衷心感謝曾協助檢討工作的前線專業人員、管理層、相關的機構、團體及政府部門。他亦提醒公眾人士,特別是家長,愛護、照顧和關心對兒童的成長及健康發展實在至為重要。

  在檢討過程當中,社會福利署(社署)、其他相關政府部門及機構已同步作出回應,並致力完善有關服務。

  為預防兒童因被獨留在家而發生意外方面,社署已推行更彈性的幼兒服務。於二○○八年至○九年推行了為期三年的先導性「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為有需要的家長在常規幼兒服務以外提供更具彈性的託兒服務。

  社署亦投入了資源宣揚抗衡自殺及正面人生價值的信息,並鼓勵有自殺意念者向專業人士求助。自二○○七年起,社署透過不同形式(如播放電視宣傳短片)作宣傳以預防自殺。社署亦與教育局及五間大學一同支援提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的非政府機構,推行「共創成長路」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讓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價值觀,加強他們的抗逆能力。二○○九年十一月,社署再投放額外資源予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自殺危機處理中心」,為有自殺傾向人士及針對互聯網自殺信息而提供服務。

  各相關機構或部門對檢討委員會各項建議提出的回應已收錄於報告內。報告已上載於社署網頁(網址:http://www.swd.gov.hk/tc/index/site_whatsnew/)。

  「先導計劃」於二○○八年二月開展工作,獨立的檢討委員會共有由社署署長委任的十四名委員及四名增任委員,他們來自不同界別,包括醫務、社福、心理學、法律、教育、商業、學院及家長。

  檢討委員會於完成二○○六年個案檢討後,現正檢討發生於二○○七年內的兒童死亡個案,並將於二○一○年底發表其最後的報告。



2010年1月12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1時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