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唐滌生、任劍輝光芒重現文化博物館(附圖)
********************

  唐滌生、任劍輝,兩個粵劇界家喻戶曉的名字,至今仍為戲迷津津樂道。如欲欣賞唐滌生作品中的動人情節,或回味「戲迷情人」多種多樣的形象扮相,甚至希望一展歌喉,與任劍輝和其他名伶一同演唱唐滌生辭藻典雅的粵曲瑰寶,蒞臨香港文化博物館參觀「梨園生輝—唐滌生與任劍輝」展覽,則可如願以償。

  今年適值是唐滌生逝世五十周年及任劍輝逝世二十周年,文化博物館呈獻是次展覽,展出逾三百項珍貴文物,包括粵劇劇本、戲橋、劇團特刊、照片、書法、繪畫、戲服等,回顧兩人的生平和藝術歷程,向二十世紀香港粵劇界兩位大師致敬。展覽將由明日(十二月二十日)起,至明年九月二十七日舉行。

  展覽開幕典禮於今日(十二月十九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許曉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文化)鍾嶺海、任白慈善基金代表梅雪詩、任劍輝徒弟陳寶珠,以及文化博物館總館長黃秀蘭。

  唐滌生(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五九年)是二十世紀香港著名的粵劇劇作家,在他短暫的生命中一共編寫了四百多部粵劇。由於他的辭藻秀麗,描寫人物情感世界深入細緻,風格自成一家,被譽為粵劇編劇界的一代宗師。

  唐氏擅於因人寫戲,充分掌握與其合作伶人擅長的戲路而為其審度劇本,讓各演員發揮所長,例如為名伶芳艷芬編寫的《程大嫂》、《董小宛》和《六月雪》,讓她擔演苦楚悲涼的角色,發揮其鼻音較重、聲線甜美且幽怨的特點;而名伶白雪仙口齒伶俐,唐氏則為她編寫了《紅了櫻桃碎了心》、《三年一哭二郎橋》等著名劇目,以口白及小曲貫穿全劇,讓她能充分發揮。

  唐氏又銳意將京劇、崑劇的藝術元素和美學精神加入粵劇中,將多部古代文學巨著改編為粵劇,包括《牡丹亭驚夢》、《蝶影紅梨記》、《紫釵記》和《再世紅梅記》,盡皆曲詞精警優美之作,既把粵劇推向高雅的藝術層次,亦為後世留下一批經典劇本。此外,唐於劇中填寫典雅的曲詞,至今仍是不少普羅大眾朗朗上口的唱段。他的經典劇本多改拍成電影,對香港粵劇藝術的保存起著重要作用。

  任劍輝(一九一三年至一九八九年)自十四歲開始學習粵劇已飾演男角,其後跟隨有「女馬師曾」之稱的黃侶俠學習古老排場。一九三○年代後期,任劍輝先後在「梅花影」、「群芳艷影」、「鏡花艷影」等多個劇團擔當台柱,深受廣州和澳門戲迷歡迎。

  一九四五年,任劍輝隨「新聲劇團」移師香港演出,廣受香港戲迷歡迎。隨後與唐滌生首次合作,演出他的劇本《白楊紅淚》,繼而與芳艷芬演出不少唐滌生的名劇。一九五三年,任劍輝與白雪仙及陳錦棠組成「鴻運劇團」,演出的劇目大部分亦出自唐滌生手筆。其後,任白在「多寶」及「利榮華」劇團亦經常選演唐滌生的名劇。一九五六年,任白組成「仙鳳鳴劇團」,任劍輝飾演唐滌生筆下的多情才子書生,風靡不少戲迷,亦是她舞台藝術最顛峰的階段。

  任劍輝的粵劇藝術造詣深厚,無論是飾演落泊書生、多情公子、傻憨小民或是將軍大官,她都演得恰到好處,栩栩如生,揮灑自如。她的唱腔清脆、吐字清晰、關目有神、感情有緻、自然脫俗,吸引一代又一代的戲迷,享有「戲迷情人」的美譽。

  是次展覽除包括館藏文物外,亦蒙任白慈善基金、唐滌生家人、芳艷芬及任白戲迷慷慨借出珍藏,令內容更形豐富。此外,亦設有多項互動遊戲,參觀者可聆聽由任劍輝和其他粵劇名伶獻唱多首唐滌生填寫曲詞的粵曲選段,並可一試自己的歌唱技巧。參觀者亦可投票選出心目中最喜愛的任劍輝形象。此外,展覽亦選播多套唐滌生電影精華片段,部分更由任劍輝擔綱主演,讓參觀者回味兩人在粵劇和電影上的才華。

  為配合是次展覽,文化博物館將會推出一套四款任劍輝的肖像明信片,在展覽期間分四階段送贈給持有即日門票或博物館入場證的參觀者。第一款明信片將會由本年十二月二十日起送贈,而其餘三款明信片將分別於二○一○年三月一日、五月十七日和八月一日起送贈。

  文化博物館位於沙田文林路一號。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聖誕節前夕及農曆年除夕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以及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息。入場費為十元,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全日制學生半價,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博物館設有收費停車場,供市民停泊車輛。市民亦可乘搭港鐵至車公廟站步行約三分鐘前往博物館。

  查詢請電二一八○ 八一八八。有關展覽詳情可瀏覽文化博物館網頁http://hk.heritage.museum/。



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8時53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