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六題:分拆出售政府資產
**************

  以下為今日(十二月九日)立法會會議上馮檢基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的回覆:

問題:

  過去一年,在金融海嘯影響下,香港社會經濟各方面均受嚴重衝擊,尤以中下層市民生活為甚,但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下稱「領匯」)仍取得相當可觀的利潤,本財政年度上半年的收益為24億3,800萬元,而來自出租零售物業的盈利更達13億3,300萬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超過一成及四分之一。另一方面,領匯轄下商場和街市的租戶多年來不斷投訴領匯罔顧社會責任,經常瘋狂加租,令他們無法承擔,罷市行動因而此起彼落,造成社會紛擾。同時,有公屋居民批評,自領匯接管後,屋h商場和街市的貨物價格不斷飆升,而商戶亦變得千篇一律,小商戶缺乏生存空間,令居民的購物選擇越來越少。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因應領匯過去引發社會爭端和金融海嘯帶來的經驗和教訓(例如有些企業只為追求盈利而不顧公眾利益),就政府資產私有化的問題,包括是否過分依賴自由市場、如何維護公眾利益,以及如何在增加企業盈利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等事宜進行全面檢討;若有,結果為何;若否,原因為何;當局最新的私有化策略為何,以及有何中長期私有化計劃;及

(二)當局至今對領匯的租戶和受影響的公屋居民有何實質的幫助;當局最近有否評估領匯接管有關的商場和街市後,公屋居民的利益受到甚麼影響,以及現時的情況有否違背當年設立該等商場和街市是為了服務居民的原意;當局有否制訂補救措施以維護公屋居民的權益?

答覆:

主席:

  我在綜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提供的資料後就問題的兩個部分答覆如下:

(一)政府資產出售及證券化計劃的目的,主要是希望把公共資源集中投放在必須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上;同時亦可把一些更適合以商業形式提供的服務交由非政府機構承辦。在「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下,我們相信該計劃會有助提高效率。這對香港整體,包括納稅人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皆有利。

  政府會不時就資產出售及證券化計劃進行檢討。在考慮出售資產時,我們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有關資產是否較適合由市場經營、對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不同的出售方式及市場情況等。我們亦會考慮社會各界的意見,確保計劃符合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

  我們會在制訂個別資產出售或證券化項目的具體建議後,公布有關詳情。

(二)香港房屋委員會(下稱「房委會」)將商業和停車場設施分拆出售,主要的目的是讓房委會退出商業運作,以便能夠專注履行其提供資助公共房屋的職責。政府的政策目標是集中資源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租住公屋。

  房委會在二○○五年十一月將轄下大部分商業及停車場設施透過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下稱「領匯」)分拆上市後,領匯與一般私人機構無異,可自行決定其經營策略、運作模式及行業組合,政府及房委會不能亦不會干預。

  不過,為確保拆售後領匯會繼續提供商業和停車場設施給予居民使用,政府及房委會已透過以下幾方面,針對性地安排了適當的規範。

  領匯從房委會購入的物業所涉及的政府租契(即一般所稱為「地契」),已列明有關地段的土地用途。領匯要改變政府租契所述的土地用途,必須先得到地段內其他業權人的同意,以及地政總署的批准。這些契約條款確保在公共屋h或屋苑內的商業及停車場設施維持原定用途,繼續提供設施以滿足居民的購物和泊車需要。無論該等設施日後是否仍為領匯所持有,上述租契所訂的土地用途條款仍然有效,其後的業權繼承人亦都須遵循。換言之,該些物業在管理或控制權方面的任何轉變,並不會影響有關設施繼續作為商業或停車場用途。

  房委會在設計分拆出售的架構時,已考慮到要有適當機制令領匯不能任意變賣資產。為此,房委會與領匯的物業買賣協議對分拆出售的物業附加了限制性契諾。如領匯要出售公共屋h內的某項商場或停車場設施,只可把該項設施整個出售,不可把設施拆散出售,而第三者從領匯購買該設施後,仍然需要遵守這個規定。

  另外,為確保原本在商場營運的教育及社會福利設施可以在拆售後繼續服務市民,房委會在出售物業予領匯時,已特別定立契諾,指定若干樓面面積必須以優惠租金租出予非牟利機構作社會服務或教育用途。

  主席,領匯是按商業原則營運的機構,與其它私營機構一樣,領匯會因應經濟及市場情況,作出適當的反應,以能繼續在市場上營運。基於領匯商場位處公共屋h的客觀情況,其客源主要是屋h居民,領匯轄下的設施,必然要迎合屋h居民的需要和負擔能力。領匯亦須致力改善設施的營運水平,從而為居民提供他們所需的服務。

  在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的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的特別會議上,領匯的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表示過,領匯會為旗下商場制訂合適的行業組合,並樂意在翻新商場期間研究零售商戶提出的個別要求。他們表示明白領匯須服務屋h居民,在釐定租金時,亦必須考慮零售商戶的業績及市場趨勢,並力求把租金維持於可負擔的水平,及會研究個別個案的情況。



2009年12月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