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科學館舉行展覽向高錕教授致敬(附圖)
******************

  為慶賀高錕教授榮獲二○○九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一項名為「向光纖之父 ─ 高錕教授致敬」展覽,由即日(十二月八日)起至二○一○年三月十日,於香港科學館大堂舉行。展覽以展板及七件有關光纖科技的互動展品,向觀眾闡釋箇中原理及其應用,藉以加深觀眾對光纖通訊的認識;同時亦展出一些有關高錕的個人物品,讓市民對高教授的學術研究生涯及成就有更多了解。是次展覽免費入場,歡迎參觀。

  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合辦。

  高錕教授於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出生,一九四八年移居香港,在香港期間就讀於聖約瑟書院。一九五四年中學畢業後,高教授負笈英國攻讀電機工程,一九五七年取得理學士,其後於一九六五年在倫敦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一九五七年,高教授加入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服務;一九六零年轉往該公司附屬的標準電訊實驗室工作。高教授就在這個時期開發了光纖通訊科技,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一九六六年,高錕教授發表論文,發前人之所未發,提出光導纖維應用在通訊上的基本原理,並明確指出有待克服的技術困難。論文描述了長程及高傳輸量光通訊所需的介電纖維的結構和材料特性。時至今日,單模光纜遍佈全球,為人類提供一個低成本、傳輸量高和可靠的通訊方法。追本溯源,這些光纜的基本模式及應用,正是高教授四十多年前獨創提出的。事實上,光纖帶來了信息新紀元,使大量信息可以通過多種媒體經濟地同時發送到居所、辦公室、工廠、醫院,以至戰場上,且不受電磁干擾。

  高教授的成就不止於獨創構建纖維光學的原理,身為優秀的工程師,他也同時開發實現光通訊所需的輔助系統。高教授孜孜不倦,在單模纖維的構造、纖維的強度和耐久性,以及纖維連接器等多個領域上深入研究,最終擴大了信號的傳輸量。

  今天,傳達信息能打破疆界,通行各國,造就了商業、科學、醫藥和防衛事業的發展,這一切都有賴纖維光學和光通訊的研發。

  高教授與中大結緣近四十載,貢獻卓越。早於一九七零年,中大初設電子學系,高錕教授受聘為該系教授,掌系主任職。中大於一九八五年頒授榮譽理學博士銜予高錕教授,以表揚他的科研成就及促進高等教育的卓績。高錕教授其後於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六年出任中文大學校長,領導校務發展,使大學取得長足進步。高教授卸任校長一職之後,一直擔任中大工程學榮譽講座教授至今。中大更把科學館北座命名為「高錕樓」,以表崇敬,並設立「高錕基金」,以發展學術研究,促進國際聯繫及學生活動。中大今年更蒙高教授慷慨惠贈歷年所獲十七項獎牌,高誼隆情,益見深摯。

  為配合是次展覽,康文署與中大合辦兩場專題講座,包括:中大訊息工程學系教授張國偉教授於十二月十二日主講的「高錕教授 ─ 時代先鋒、科學家、創新者與創業人」講座,介紹高錕教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背景及心路歷程,同時亦剖析高錕教授作為時代先鋒、科學家、創新者與創業人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另一場講座則由中大電子工程學系教授許正德教授於十二月二十日主講的「光纖通訊 ─ 魅力與挑戰」。該項講座將會探討光纖這個神話背後的科學及技術,分析當中的重要里程碑。以上兩場專題講座於科學館演講廳舉行,即場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詳情可致電二七三二  三二三二查詢。

  科學館位於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三及星期五下午一時至晚上九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農曆年除夕提前於下午五時休館、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是次展覽免費參觀。

  查詢請電二七三二 三二三二或瀏覽科學館網址 http://hk.science.museum 。



2009年12月8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7時35分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