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永遠現代 打破傳統常規 見證時代 回顧法國電影大師高達的經典電影(附圖)
******************************

  「電影史可分成高達之前的電影,和高達之後的電影」  ── 導演杜魯福
  「高達超越並深深影響茤狾酗H,但並非透過他成功之路,而是延續他獨有的路線,一條積極進取但非主流的線,一直是斷裂、曲折、地下的路線」  ── 法國思想家吉爾.德勒茲

  法國電影大師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是法國電影新浪潮中最重要的創作者,至今導演作品超過90部。他的作品前衛、富實驗性、打破傳統結構常規;他觸覺敏銳,關心社會問題,敢於表達政治立場,透視事件的核心;他的電影見證時代,歷久常新。

  為紀念法國電影新浪潮五十周年,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資深電影人羅維明策劃的「世界電影經典回顧2009」系列節目二,將以「尚-盧.高達」為專題,在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香港科學館和香港太空館演講廳,將他早期至晚年,由一九五七年至二零零四年共31部不同風格的經典作品,於九月四日至十月四日及十一月六日至十一月二十九日放映。

  放映的電影包括令高達聲名大噪的首部長片《斷了氣》,顛峰之作《我的一生》,令人感動的科幻電影《阿爾伐城》,被視為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的《輕蔑》,刻劃女性情感、香港首次公映的《已婚女人》,開心歡樂的《女人就是女人》,黑幫犯罪片《不法之徒》和《狂人彼埃洛》,關心社會的《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中國女》、《周末》、《一加一》、《英國之聲》、《一切安好》、《第二號》和《此處與彼處》,回歸正統電影製作模式的《慢動作》和《激情》,富爭議性之作《萬福瑪利亞》,具自傳色彩的作品《高達十二月自畫像》、《芳名卡門》和《誓不低頭》,以及綜觀二十世紀電影歷史的《世界電影(眾數)史精選》等。

  為配合是次放映,九月二十日(星期日)下午五時,在放映電影《斷了氣》和《莎樂蒂與男友》後,影評人皮亞、王勛及羅維明,將在香港科學館演講廳主講「尚-盧.高達」。粵語主講,免費入場。

  高達於一九三零年出生於巴黎的富裕家庭。在大學主修人類學,經常流連於電影資料館和電影會,因而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電影發燒友,如伊力.盧馬、積葵.利維特和法蘭索瓦.杜魯福。一九五零年他開始在盧馬的電影評論雜誌《電影公報》中定期寫稿,首篇長文為《邁向政治電影》。其後他更成為著名影評人,他文字精練,觀點過於哲理,讀者都不易理解。他四篇影評的代表作:《邁向政治電影》、《什麼是電影?》、《蒙太奇,我的憂慮》和《由古典組合結構的辯護和說明》更是他日後電影風格與美學理念的根源。

  一九五四年,高達把在水壩工作的經驗拍成首部短片《水壩工程》,展開他的導演之路。他的短片《大名柏德烈》(一九五七年)洋溢茖u見的浪漫諧趣。《水的故事》(一九五八年)本屬杜魯福,高達把棄用片段重組成短片。《莎樂蒂與男友》(一九五八年)是他與尚-保羅.貝蒙多首次合作。他從電影《歷劫奇花》(一九五八年)得到啟發,採用杜魯福只寫了15頁的劇本,花了四星期時間,以有限資金完成了以不按常規拍攝的自由風格、影響深遠的他的第一部長片《斷了氣》(一九六零年),由於他的創新電影理論及瀟灑的導演手法,大受當時新一代影迷歡迎,影片更獲一九六零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

  他與前妻安娜.卡蓮娜合作的作品《我的一生》(一九六二年)可謂法國新浪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2個段落式、不同風格的故事,把落泊女子的一生娓娓道來,高達處理手法令人耳目一新,每次看來均歷久常新。影片獲一九六二年威尼斯影展評審團特別大獎。同是卡蓮娜主演、高達早期歌舞連場的純愛電影《女人就是女人(一九六一年)可能是他芸芸作品中最開心、有趣的電影。影片後來成為不少年青電影人創作的繆思,更於一九六一年柏林影展中勇奪最佳女主角銀熊獎和特別大獎。寫情是高達的強項,刻劃女性情感的《已婚女人》(一九六四年)洋溢茪暵嶽薿宏P詩意。金髮美人碧姬.芭鐸主演的《輕蔑》(一九六三年)是他第一部高成本製作,亦是他的第二部傑作。靚人靚景,他出奇地安分守己說故事,影片既深情也哀痛,既輕蔑資本家的行為,也輕蔑人對感情的無力。

  榮獲一九六五年柏林影展最佳電影金熊獎的科幻片《阿爾伐城》(一九六五年)是高達進入電影政治革命時期前,最後一部「循規蹈矩」說故事的傑作。令人感動的是他將犯罪電影、科幻動作片和感人的愛情集於一身,無須特技,卻出神入化地以聲、影、剪接把巴黎變成高壓的科幻都市,他揮灑自如的駕馭,見證了他創作力的高峰。

  仿美國低成本的犯罪片之作《不法之徒》(一九六四年),實驗味道濃厚,敘事方法自由即興,兩男一女載歌又載舞,盡現年輕一代浪蕩的生涯。在《狂人彼埃洛》(一九六五年)中,高達把黑幫犯罪片變成出走鴛鴦的悲劇下場,影片拼貼出年輕人充滿愚昧與矛盾的世界,一九七八年更被法國凱撒電影大獎票選為法國歷來最佳電影第6位。

  六十年代中期,法國社會、哲學與思潮都發生重大變化,高達以字幕、符號與旁白來討論、批判或闡明當時社會、政治等狀況。他在一九六七年連續拍下三部政治意味濃厚的作品:《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一九六七年)、《中國女》(一九六七年)和《周末》(一九六七年),前者用一杯咖啡的特寫去表達茫然、空洞和宇宙,更建立了他的個人商標。高達接受英國製片邀請,製作滾石樂隊及西方音樂文化的紀錄片《一加一》(一九六八年),他直言影片不由自主,他把零碎片段剪輯,並插入黑人革命份子宣言、法西斯主義號召者宣揚希特拉等具政治意味的片段。

  巴黎五月革命之後,高達展開了他電影的另一階段,把社會運動思想注入其電影作品。他與尚-比亞.哥連合組「Y芝格.維托夫電影小組」走訪不同地區,拍攝以反資本主義及階級生活為主的電影。除《英國之聲》(一九六九年),由珍.芳達和伊夫.蒙丹主演的《一切安好》(一九七二年)企圖刻劃六十年代終結後西方社會現狀,工人運動及社會動蕩等,兩片的政治宣傳味濃。後者更獲一九七三年柏林影展新電影論壇Interfilm大獎。而《此處與彼處》(一九七六年)則為他最後一部政治宣傳電影。

  踏入八十年代,高達回歸較正統的電影製作模式,可是仍有爭議之作,如被當時羅馬教廷宣布為褻瀆教理的《萬福瑪利亞》(一九八五年),同場會放映他晚年情伴安-瑪利.梅維爾的《瑪利之書》。回歸商業之作的《慢動作》(一九八零年)以多個慢鏡頭表達角色動作和情緒,依莎貝.雨蓓飾演妓女,演來淡淡然卻入木三分,影片獲一九八一年法國凱撒電影大獎最佳女配角(娜塔莉.貝雅)。

  《高達十二月自畫像》(一九九五年)與《芳名卡門》(一九八三年)均是高達具自傳色彩的作品。年屆65歲的高達在拍攝前者時,面對鏡頭替自己的電影人生作深切反思,嘗試描繪出他的工作、思考方式和他感興趣的音樂、電影、文學與哲思。而他在後者則自導自演卡門的舅父,影片還有室樂團演奏貝多芬四重奏,聲音、畫面、故事與插入片段互相交織、辯證,影片獲一九八三年威尼斯影展最佳電影金獅獎。二十世紀電影歷史面貌是何等模樣,應如何反思?《世界電影(眾數)史精選》(二零零四年)從藝術、政治、電影與電視、菲林與數碼影像發展等不同範疇,回顧二十世紀電影歷史。

  《斷了氣》、《已婚女人》、《中國女》、《萬福瑪利亞》、《偵探》均設中、英文字幕,其餘電影為法語或英語對白,英文字幕;而《一加一》、《英國之聲》則為英語對白,不設字幕。

  《一切安好》、《第二號》、《芳名卡門》、《萬福瑪利亞》、《偵探》、《算我唔好彩》為三級影片,只准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票價五十元;另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訂票熱線︰二七三四 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節目詳情及折扣優惠可參閱於康文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宣傳小冊子。查詢電話︰二七三四 二九○○,網址︰www.lcsd.gov.hk/fp。



2009年8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9時16分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