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國際都會及通往中國的大門
******************

  香港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處)處長黃繼兒今日(德國時間七月十三日)出席漢堡一個商務研討會,清晰指出香港是亞洲國際都會和通往中國的大門。這是經貿處在德國第一個推廣香港的研討會。

  會上黃繼兒向二百位來自漢堡商界、商會、學術界以及傳媒代表表示:「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基本原則。 基本法第二和第十二條確保香港享有高度自治;第一百五十六條保證香港擁有本身貨幣、法律制度和司法獨立;第九條保證中、英文為官方語言。」

  「基本法的憲制保障讓香港擁有多項促進貿易的條件,包括低稅政策;來自一百七十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旅客均可免簽證入境;資金及資訊自由流通及言論自由等。香港是東西文化匯聚的地方,是機會處處的動感之都。」

  黃繼兒又闡述香港的法律制度如何能幫助德國公司發展香港業務以及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市場。黃繼兒說:「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香港持續享有別於中國大陸的法律制度。香港繼續擁有德國公司熟悉的普通法制度。來自二十七個管轄區域的法律從業員,包括六千一百位事務律師、一千位大律師和一千二百位註冊外地律師,為德國商界提供優良的法律服務支援。」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以後,基本法不但保存並豐富了香港的普通法制度。例如,來自其他奉行普通法管轄區域的律師都能被委任在香港最高的司法機關香港終審法院審判庭審理案件。」

  除了慣常的訴訟程序,仲裁和調解越來越普遍。香港提供存在已久的國際專門知識。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在二零零八年處理過的國際案例數目,位列亞洲第二。黃繼兒續說:「再者,國際商會的國際仲裁中心二零零八年在香港成立第一個秘書處分處,表明對香港作為仲裁中心的高度信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最近正式提交仲裁法案, 讓仲裁法更易用易懂,並與國際接軌。」

  作為通往中國的大門,香港與中國內地亦擁有緊密的法律和經濟合作。「自一九九九年以來,香港與內地已達成多項有關解決民商事紛爭的協議,包括互相承認和送達多種司法文件,在香港和中國內地均可執行仲裁裁決和法庭的金錢判決。」

  黃繼兒補充,經濟合作方面,香港於二零零三年六月簽訂一項關於中國與香港兩地自由貿易的協定,是為《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為香港的本地公司在出口、貿易和服務業提供更早更快的優先待遇。「《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不限國籍,因此,德國設於香港的公司也能得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自二零零九年三月九日起在柏林成立一個新的經貿處,以加強中歐、東歐和香港的貿易關係以及為此地區的公司提供更好的資訊和具體支持。

  駐柏林經貿處是一九九七年回歸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德國、奧地利、捷克共和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及瑞士在商業關係和其他經貿事務上的官方代表機構。經貿處為任何對香港有興趣的人士和公司提供資料和實際協助。

  在問答環節中,黃繼兒介紹香港的最新情況,包括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作出的對應措施 ,經濟機遇委員會建議的六項香港具有優勢的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對象 (檢測和認證、醫療服務、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產業、環保產業和教育服務)、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十項主要基建項目和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領導地位。



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