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四題:香港的空氣質素
*************

  以下為今日(六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大輝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的答覆:

問題:

  據報,本港的空氣質素在本年五月底惡化,環境保護署設於中環、銅鑼灣及旺角的路邊監測站均錄得屬「偏高」或「甚高」水平的空氣污染指數,例如中環及旺角的路邊監測站在本年五月三十一日錄得的空氣污染指數分別高達134及139,屬「甚高」水平。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有否了解本港空氣質素長期欠佳及近期惡化的原因;

(二) 會否在短期內與內地當局就近期空氣質素惡化的問題進行商討,共同制訂新的應變措施;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 過去三年,有否評估空氣污染對本港在公眾健康、醫療開支、經濟損失及人才流失這四方面所造成的影響;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一) 香港的空氣質素面對最大的挑戰,主要來自香港本身的排放及區域污染。

  路邊空氣污染主要由本地車輛排放的污染物引起。而區域性的空氣污染問題則是由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車輛、工業及發電廠排放的污染物引起。本港及鄰近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近年快速增長,蓬勃的經濟活動,帶來了相應的發電、交通、工商業等活動的需求增長,因而產生更多的空氣污染物,都是影響粵港兩地空氣質素的根本源頭。

  為改善空氣質素,我們正致力控制本地污染物排放和與廣東省合力減少珠三角的污染物排放。根據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的數據顯示,我們的空氣質素近年在整體上已有所改善。

  在改善路邊空氣質素方面,政府自一九九九年開始採取了一系列針對車輛的減排措施,包括在二○○○年引入超低硫柴油,大量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分別在二○○三年和二○○五年完成資助計劃,鼓勵柴油的士和小巴轉用石油氣車輛;在二○○七年強制所有歐盟前期舊柴油車輛安裝微粒消減裝置;在二○○六年按歐盟步伐分階段引入歐盟IV期車輛廢氣排放標準;在二○○七年推出資助計劃鼓勵以新車替換歐盟前期及I期老舊柴油商業車輛及提供稅務寬減以鼓勵使用環保汽油私家車及引入歐盟V期車用柴油。上述措施已逐步帶來一定的成效。與一九九九年比較,二○○八年的路邊的二氧化硫、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濃度已分別下降19%、22%和23%,而被檢舉的黑煙車輛數目亦減少了80%。

  此外,從數據上分析,過去十年本港一般空氣質素曾在二○○三年至二○○四年間轉差,但最近五年已有所改善。過去五年,即二○○四至二○○八年期間,一般空氣監測站錄得的各種主要污染物水平均有所下降:可吸入懸浮粒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臭氧的濃度分別下降了15%、9%、20%和10%。而天文台錄得能見度較差的時數,亦由二○○四年的1,570小時逐漸下降至二○○八年的1,100小時。這顯示近年本港及廣東省政府推行的減排措施,已對珠三角區域的空氣質素帶來改善。

  不過,我要強調亦相信議員會認同,香港空氣質素仍需大幅改善,才能符合市民的期望。例如每年仍會有不少日子,包括林議員剛才提到的那幾日,由於受到區域污染或氣象因素的影響,令污染物積聚。今年五月底出現的空氣污染指數超標的事件,主要是由於當時本港及珠三角地區風勢微弱,引致區內污染物積聚,未能擴散,加上陽光猛烈,造成光化學煙霧現象,這些不利的氣象條件令當時本港的一般及路邊空氣污染指數都升至甚高水平。但隨後受惠於較潔淨的海洋性氣流影響,空氣擴散條件亦轉好,因此及後空氣質素亦隨之改善。

(二) 粵港兩地在改善珠三角區域空氣質素方面一直保持緊密合作。雙方早在二○○二年達成了二○一○年的空氣污染物減排目標,並於二○○三年制訂《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持續在管理計劃下推行一系列改善空氣質素的目標和措施。

  為了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粵港兩地政府均各自加緊落實相關的減排工作,例如香港政府於去年初推行了「清潔生產伙伴計劃」,資助珠三角的港資廠商推行清潔生產以減低排放。廣東省政府在今年三月新推出《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大氣污染防治辦法》,當中包括了多項針對電廠、交通及工業排放的減排措施。例如,推動燃煤、燃油電廠及使用工業鍋爐、P爐的單位採取脫硫、除塵、脫氮或低氮燃燒技術;在今年底前向珠三角所有城市供應較清潔的國III標準車用成品油;二○一○年底前完成珠三角區內的油庫、加油站及油罐車的油氣回收綜合治理等。

  粵港亦已建立常設機制,定期討論雙方的改善空氣質素措施的成效,以達致二○一○年雙方訂下的減排目標。在去年十二月舉行的「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第九次會議上,雙方亦再次肯定有信心可在二○一○年達致共同訂立的減排目標。在雙方多年合作的基礎上,我們會繼續探討未來改善珠三角區域空氣質素的新目標和措施。

  雙方合作亦不單局限於共同治理污染問題,並希望拓闊至將地區打造成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的「綠色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以提升廣東省和珠三角的生活質素。

(三) 環境保護署曾委託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了一項關於香港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的研究。該研究利用了本港的空氣質素數據及醫管局屬下十二間公立醫院全年每天的入院及住院人數,透過分析,推算空氣污染與可能有關連的呼吸系統和心臟病的系數,並按此系數推算所導致的經濟損失,有關研究已在二○○二年完成,並在環境保護署的網頁公布。

  以該研究所得的系數,以及近年的空氣污染數據推算,由於空氣污染而造成的健康問題所引致的經濟損失(包括求診、住院費用和因發病而損失的生產值),每年可達17億元。

  就評估空氣污染對本港造成的其他經濟損失或是否造成人才流失方面,由於這會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響,不易從數字上作出確切的評估。例如,在過去數年,從訪港旅客人數、在香港設有辦事處的海外公司數目、以至透過優才入境計劃的申請宗數(有關數字載於附件),均有增無減。

  不過,我們明白本港市民與及外地來港旅客及工作人士均期望香港空氣質素能持續改善,因此政府會不遺餘力,將改善空氣質素作為我們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此,我們現正檢討空氣質素指標,並承諾會按世界壎芠梒棺鰫顗躓蟢霂尷澈引,採納階段性指標,以長遠改善空氣質素。我們亦會就蚗阭Q,進行公眾諮詢,為改善空氣質素訂立較長遠的策略。



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