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照片研究比賽提高對歷史認識(只有中文)
*********************

  以「家在香港」為題的「第三屆歷史照片研究比賽」,讓學生及公眾人士藉茯膍s歷史照片和蒐集相關資料,提高他們對香港歷史發展的興趣和認識。

  頒獎典禮於今日(五月九日)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舉行,由我愛香港協會香港歷史研究中心主席黃浩潮及香歷史博物館總館長梁潔玲任主禮嘉賓。

  是項比賽由香港歷史博物館與我愛香港協會香港歷史研究中心籌辦。比賽分學生組及公開組。參賽者需在指定三十幅與香港居住環境有關的歷史照片中選取其一,用以研究和蒐集相關歷史資料,撰寫一篇不少於一千字有關香港的故事。內容包括該幅照片出現的景物、時代等。是次比賽共收到二百一十份參賽作品。

  報告的評分準則包括資料的蒐集和運用、內容是否切合報告主題、能否利用註釋交代報告資料來源以及文字表達的清晰流暢程度。

  是屆比賽結果如下:

  學生組冠軍作品為來自王肇枝中學李文諾、呂艾菁、蘇詠嵐及楊政賢的「石硤尾大火」;亞軍作品為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幸芫儀、陳翠雅、余煒翹及何瑞瑩的「鶴佬人的第二故鄉─元洲仔」;季軍作品為路德會呂祥光中學劉嘉偉、周Y衡、李樂敏、彭麗群及葉金枝的「籠屋的過去與現在」;優異獎作品為筲箕灣官立中學陳顥誼、周斯斯、梁明莉、甘凱婷及林桂德的「1950年代的大澳棚屋」、盧穎姿、林欣霞、吳穎基、董芷菁及陳統菁的「虎豹別墅」;路德會呂祥光中學蕭嘉文及葉保宜的「從木屋到公屋─香港房屋政策的演變」、陳韶坤、柯舜瑤、葉瑞瑩、關希文及魏佩怡的「家在香港─1950年代大澳的棚屋」,以及迦密柏雨中學鄧沛文的「『家在香港』之黃大仙下」。

  公開組冠軍作品為鄭麗美的「宗親會族群認同:香港郭汾陽祟德總會個案研究」;亞軍作品為盧采風的「20世紀初尖沙嘴一帶的樓房─尖沙嘴由清代小村至20世紀初香港歐藉人士居住區域的變化」;季軍作品為姚松炎的「美孚新h:一個尋找家鄉的夢」;優異獎作品為江玉翠的「美孚新h:香港進入一個新時代的標誌」、陳秀華及姚嘉敏的「家在香港之天台屋篇」、郭志權、郭志棉、郭志標及郭志桓的「滄桑百年新填地」,以及吳志強「香港政府介入公共房屋服務的緣由」。

  各得獎作品將由六月十七日起至六月二十九日在歷史博物館大堂展出。

  有關比賽詳情,可瀏覽我愛香港協會網址http://www.welovehkhist.com/activity/Activity_main.htm或致電二七六三 一三二三查詢。



2009年5月9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0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