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館展示逾百幀「新文人畫」(附圖)
******************

  香港藝術館現正舉行的「新文人畫」展覽,精選館藏逾百幀當代藝術家作品,展出至今年十一月。展覽中介紹的藝術家都是於一九八○年代冒起,從過去的紅色歲月中走出來,盡情地追求自己藝術天地的一群,他們的畫作既體現了在新時代風氣下的藝術思潮,亦為繁雜喧鬧的生活送上一服清涼劑。

  「新文人畫」不是一個固定的、地方性的傳統藝術流派,它可以算是一九七六年文革結束後,在新的政治、社會環境的大改變下,一種藝術轉向的總體訴求,一次不約而同地發生的藝術運動。參與者以自新中國成立前後出生,到經歷文革而成長的中、青年中國畫家為主。

  八十年代中後期,「新文人畫」在一片「理論熱」中曾引起過一番討論。打從一九八七年的「南北方中國畫聯展」到一九八九年的「中國新文人畫八九年年展」,可以看到一群藝術家以「新文人畫」的名義聚合起來。年展的活動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從歷史而言,「新文人畫」就是切實存在於這段歷史時空,他們對當時及往後的中國畫壇所產生了主導的作用。

  是次展覽所選畫家包括方駿(一九四三至)、曾宓(一九四四至)、了盧(一九四四至)、楊剛(一九四六至)、聶鷗(一九四八至)、盧輔聖(一九四九至)、常進(一九五三至)、朱新建(一九五三至)、楊春華(一九五三至)、邵飛(一九五四至)、馬小娟(一九五五至)、田黎明(一九五五至)、江宏偉(一九五七至)、余啟平(一九五七至)、周京新(一九五九至)、盧禹舜(一九六二至)、張修竹等,他們都曾先後參與過「中國新文人畫年展」。此外,尚有名畫家之後代,如宋玉麟(一九四七至)等。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分布於全國不同的單位,由中央美院到省市的畫院,既有教授院長,亦有青年畫家。雖然他們只是整個群集中的一部分,卻已體現出這個群集的廣泛的影響力。

  從時代風格和藝術路向觀察,新文人畫家的藝術追求基本是要脫離藝術為政治服務,或文革時代的樣板製作;力求重拾傳統文人藝術精萃、人情趣味、生活思考和古典文學藝術的意趣,重新肯定傳統筆墨和意境。而題材方面,則承繼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物畫、生活寫實畫的餘緒,與山水畫分庭抗禮。從題材和風格而言,他們既吸收傳統、反思傳統,亦積極創造個人面貌,大量擷取當代生活圖像。陝川風情、水鄉農舍、江南里弄,以至想像式山水都是他們入畫的題材。此外,八十年代新中國電影中所見的深園大宅、橋鄉水道、山野牧民、黃土荒原亦成為畫家靈感的泉源。從古代文學的題材,上自《詩經》、《楚辭》,下至明清小說如《聊齋志異》、《紅樓夢》;到尋常生活小景、畫家自況,無不入畫。這種自由繽紛的題材取捨,均體現出在新時代風氣下的藝術思潮。

  藝術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開放時間為星期日至三及五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六上午十時至晚上八時,逢星期四休館(公眾假期除外)。入場費十元,全日制學生、高齡人士及殘疾人士半價優惠,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有關展覽資料,歡迎瀏覽藝術館網頁(hk.art.museum),或致電二七二一 ○一一六查詢。



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