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水域紅潮報告
********

  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今日(三月二十四日)證實,昨日在銀礦灣泳灘發現的紅潮由凱倫藻組成,這藻類會對魚類有害。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人員昨日(三月二十三日)在銀礦灣泳灘發現紅潮,泳灘隨即懸掛紅旗,紅潮至今仍未消退。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發言人說:「這次紅潮由凱倫藻組成。這種含毒素的藻類過往曾在本港水域出現。由該藻類形成的紅潮曾於一九九八年在香港引致大量魚類死亡,但自此本港再沒有由凱倫藻形成的紅潮紀錄。」

  發言人說:「漁護署已立刻通知所有養魚區的漁戶,提醒他們要密切留意魚排情況,漁護署至今未有收到相關的魚類死亡報告。」

  及早發現紅潮並發出預警,能使養魚戶有充裕時間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減少損失。故此,漁護署正密切監察銀礦灣的紅潮會否蔓延至本港其他水域,並加強監察所有養魚區的情況,特別是較接近銀礦灣的馬灣、長沙灣、蘆荻灣及索罟灣養魚區。漁護署亦會抽取水質樣本分析。

  紅潮的出現為自然現象,漁護署實施的浮游植物監測計劃將繼續主動監測紅潮出現的情況,以減低對本地海魚養殖業及市民可能造成的影響。

  此外,漁護署已就這宗紅潮個案向內地有關當局通報。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7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