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玩轉腦電波」座談會 醫生、演員、影評人分享電影和心理學的關係(只有中文)
******************************

  夢與生活遭遇有何關係?怎樣詮釋夢境?如何解開潛意識中的困境,令生活更健康?演員如何去理解和演活一些探討心靈或與精神心理有關的角色?現正在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行的節目「光影玩轉腦電波--自佛洛伊德以來的心理學與電影」將於下月以「窺探潛意識」和「角色介入的心腦交戰」為題舉行兩場座談會,探討電影和心理學千絲萬縷的關係。

  電影多年來從心理學取經,很多導演和編劇都擅長掌握角色的心理,一些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原來也愛借用電影來協助解述某些病理。一月三日(星期六)下午四時三十分,在放映《靈的秘密》後,精神科醫生、並對電影素有研究的趙少寧及資深影評人紀陶將主講「窺探潛意識」,研討心理學與電影分析兩門跨界的學問。

  香港電影不乏探討心魔和顫動觀眾心緒的作品,其中更有很多是考驗演員「心」和「腦」的超班創作。一月十七日(星期六)下午四時三十分,在放映《異度空間》後,著名影星林嘉欣和黃秋生將與觀眾分享曾參演過的「心理變態」或「精神分裂」角色及其心理狀態,並與資深影評人紀陶及張偉雄展開對話。兩場座談會以粵語進行,免費入場。

  「光影玩轉腦電波--自佛洛伊德以來的心理學與電影」的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歌德學院協辦,並獲展覽原創單位德國柏林電影及電視博物館提供電影片段及借出展品。

  由即日起至明年三月十五日,資料館展覽廳舉行「光影玩轉腦電波--自佛洛伊德以來的心理學與電影」有趣的跨界別展覽,透過多組多媒體裝置、歇斯底里病人的連環照片、電影海報和片段、演員的專訪等,探討各種心理現象和它們在電影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精神科醫生與病人、偵探與變態者的關係、夢魘與解析、自戀與身份及偷窺等,帶觀眾進入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世界中。免費入場。

  此外,資料館電影院亦由即日起至明年二月六日,放映多齣與心理、夢魘或精神分裂有關的中外電影,包括緊張大師希治閣的《迷魂記》和《敲詐》;英瑪•褒曼的《對鏡猜謎》;大衛•連治的《失憶大道》;迷離莫測的《第七重面紗》和《夜之死》;譚家明的《愛殺》及林嶺東導演的《目露凶光》等。部分影片只餘少量門票。

  《失憶大道》為三級影片,只准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迷魂記》、《敲詐》、《失憶大道》、《夜之死》、《第七重面紗》為英語對白,不設字幕;《對鏡猜謎》為瑞典語對白,設英文字幕;其他電影均設中、英文字幕。

  放映節目票價四十元,另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訂票熱線︰二七三四 九○○九;信用咭電話購票熱線: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

  節目詳情可參閱於康文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第四十四期《展影》。查詢電話︰二七三四 二九○○/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網址︰www.lcsd.gov.hk/fp或www.filmarchive.gov.hk。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