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一題:有特殊學習需要的非華語學生
********************

  以下為今日(十二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淑莊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最近有多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非華語學生的家長向本人反映,本地的特殊學校及普通學校因語言的障礙而未能為他們的子女提供適當的教育。他們又指出,現時有超過100名學生輪候入讀由英基學校協會(「英基」)開辦的特殊學校,該校是本港唯一一所為該等學生而設的特殊學校。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現時有特殊學習需要的非華語學生的人數,並按他們的特殊學習需要類別及就讀班級列出分項數字;

(二) 會否檢討現時鼓勵有特殊學習需要的非華語學生入讀主流學校接受融合教育的政策;若會,有關檢討的詳情;若否,原因為何;

(三) 會否向英基增撥資源,為該等學生提供足夠的學額;及

(四) 除了英基提供的特殊教育學額外,政府會否考慮透過其他途徑提供適合該等學生的特殊教育學額;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回覆:

主席:

(一) 教育局透過「特殊教育資訊系統」收集於公營學校就讀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資料。該系統於近年發展,而把這系統全面地連接普通公營學校,讓學校直接把有關資料輸入電腦系統的設計,我們剛在二○○八年七月初步完成,現仍需時間讓學校逐步輸入較全面的數據。故此,我們在現階段未能具體地按特殊教育需要類別及就讀年級,提供非華語學生的數目。但根據該系統的資料顯示,在二○○七/○八學年,分別有164和84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於公營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就讀。

(二) 政府的一貫政策是幫助非華語學生盡早融入本地教育體系。就此,我們為非華語學生提供支援服務,協助他們克服語言困難及適應本地教育制度。至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如他們能在主流學校的環境中獲益,我們鼓勵他們入讀主流學校;而我們亦同時為學校提供額外的資源和專業支援,包括學習支援津貼、教師培訓、由教育局的教育心理學家、督學及學校發展主任提供到校專業支援等,以協助學校推行融合教育。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我們在盡早融入的大前提下,亦是鼓勵他們入讀公營學校,並為他們提供非華語及特殊教育需要兩方面的各項支援。

  現時學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包括非華語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支援。這些支援包括小組教學、協作教學、加強輔導教學計劃、個別學習計劃、教學助理的學習支援服務、言語治療服務、中文和英文學習支援計劃、課後功課輔導班、朋輩輔導、個別和小組輔導,以及功課、評核和考試方面的調適等。在取錄較多非華語學生的學校中,有些學校會為非華語學生調適中文課程或提供其他語文科目,有些學校更聘用教學助理,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提供課堂內的直接支援。

(三) 英基學校協會學校和其他國際學校,為非華語學生在公營學校體系以外提供其他選擇。接受政府部分資助的英基學校協會(英基)現開設一所特殊學校,以及在轄下的中、小學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開辦若干學習支援班。

  為了讓英基更有效照顧在其轄下學校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需求,教育局自二○○六/○七學年起向英基額外提供撥款,英基利用這筆撥款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開設額外的學習支援班。我們會待英基全面評估及檢討其輪候冊上的學生的需要後,共同探討是否有需要進一步在英基體制下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增加學額和支援。

(四) 政府的政策是鼓勵非華語學生在公營學校就讀,以便融入香港社會;而在融合教育的政策下,學校可獲額外資源和專業支援,以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換言之,政府是在公營學校體系下,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提供教育的一般及額外的支援服務。目前,我們並無計劃為這類學生提供其他類別的特殊教育學額。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