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四題:區議會選舉制度
*************

  以下為今日(十二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慧卿議員的提問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的口頭答覆:

問題:

  現時,全港十八個區議會的四百零五個民選議員均由單議席單票制選出,平均每個選區的人口只得一萬七千多人。有評論指出,由於選區的人口少,某些區議員往往只以狹隘的視野討論公共政策和社區問題,未能平衡不同界別的利益;部分區議員只關注其數千名選民的意見,甚至因此反對在其選區內設置一些社區有需要但不受歡迎的設施。就此,行政機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沒有評估現時區議會選區的人口是否過少,以致區議員的代表性不足,而他們亦未能有效提升處理地方行政事務的視野和經驗;及

(二)會不會考慮提高區議會選區的標準人口基數,並採用比例代表制選出下屆區議會的議員,讓區議員向較大的選區的選民負責,因而較好地平衡區內各方的利益,以及讓取得大多數議席的政黨或聯盟負責推動整個區議會分區的地方行政?

答覆:

主席:

(一)區議會的主要職能包括就各項影響居民生活的民生事項以及有關地區的管理事宜,向政府提出意見。此外,區議會也會運用其可動用的撥款推行康樂、文化和社區建設活動,以及進行地區小工程以改善區內環境。

  區議會於一九八二年成立時,每個地方行政區均被劃分為若干個有一至兩個議席的選區。民選區議員透過得票最多者當選制選舉產生。自一九九四年起,劃一為每個選區一個議席。

  在劃分選區方面,根據現行法例,選舉管理委員會須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確保各選區人口盡量接近「標準人口基數」。

  「標準人口基數」是指香港人口總數除以區議會一般選舉中選出的民選議員總數所得之數。在二○○七年區議會選舉,「標準人口基數」約為一萬七千三百人,十八個區議會共設有四百零五個選區,所有民選議席皆透過得票最多者當選制產生。

  在現時一選區一議席的安排下,當市民有需要就選區內的地區事務尋求區議員的協助時,可清晰知道應聯絡哪位區議員。此安排有助個別區議員與其選區的居民維持緊密聯繫,亦協助區議員能更清楚掌握有關地區的區情和需要。這個安排已為公眾人士廣泛接受,並一直暢順和有效地運作。

  自二○○八年一月新一屆區議會開始,區議會積極參與管理部分地區設施,並運用資源,與不同界別的地區團體推行協作計劃,以達致各項社會目標。

  為配合深化地方行政工作及提升區議會職能,政府也自本屆區議會開始,加強區議員與政府部門的溝通。部門首長會定期出席區議會,與區議員交換意見。此外,由今年開始政府也為區議員籌辦簡介會,安排部門首長向區議員介紹其政策範疇內的工作。這些安排可協助區議員認識政府不同範疇的整體規劃及未來路向,有助他們推動地方行政工作。

(二)如果我們於區議會選舉中調高「標準人口基數」,將會減少選區的數目。而如果我們同時採用比例代表制,個別候選人便需在較大的選區內運用更多的資源,與其他候選人競逐議席。此舉會提高參選的難度,特別會影響到沒有政黨背景的獨立人士。

  現行的制度多年來均行之有效,而社會上亦沒有廣泛的意見要求改變現時的安排,故此我們目前並無計劃引入新的制度。



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