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五題:中學收生事宜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湯家驊議員的提問及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的答覆:

問題:

  據報,沙田及大埔區共有4所主要錄取第三組別學生的中學(下稱「第三組別中學」),因高中學生人數不足以開3班而未符合新高中學制的要求,故此將由2009年度學年起不獲資助開辦高中班級。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在本學年及上兩個學年,該兩個地區每個高中級別的適齡學生、學位及教師數目分別是甚麼,以及估計下學年至2016年度學年的每年有關數目是甚麼;

(二)第一至第三組別中學在現行?育制度下的定位與功能是甚麼;有沒有考慮如果減少第三組別中學開辦的高中班級,會不會加重其他組別中學的負擔;及

(三)會不會考慮在有關的第三組別中學推行小班?學,以便該等中學繼續發揮其功能,以及解決教師過剩的問題;如果不會考慮,原因是甚麼?

答覆:

主席:

  問題中提及的沙田及大埔區的四所中學,在2006/07學年開辦少於三班中一,因而未能符合新高中學制下每級需要有三班的要求。當年開辦少於三班中一的中學總共有十一所,教育局為這些學校提供多項發展方案,讓它們選擇及申請。其中沙田及大埔區這四所中學,未能成功申請發展方案,故此在2009/10學年起不獲資助開辦高中班級。儘管如此,教育局一直與學校保持聯絡,學校如對其將來的發展有任何可行的意見,例如與其他學校合併,以達至在高中課程下須提供寬廣和均衡課程的要求,本局樂於考慮。

  中學收生不足,是因為適齡學童人數下降,並非政策使然。我們已經在顧及資源有效運用、利便學校穩定發展,以及照顧學生學習利益等大前提下,盡量製造空間,讓學校可以繼續發展。事實上,我們早已關注這個情況,故於本年四月宣布動用額外經常性開支約14億元,採取一連串紓緩措施。有關措施包括按年遞減中一每班派位人數兩名至34名, 以及由下學年起調低中一開班人數至每班30人。

  就問題的三部分,我現答覆如下:

(一)根據學校呈報的資料,在本學年及上兩個學年,沙田及大埔區每級高中級別的學生及學額數目,詳情見附件。由於中學學位是按全港的需求規劃,而各分區的公營中學的學額數目會受派位結果、個別學校發展計劃的改變、人口遷移及家長選擇等多項因素影響,因此我們未能預測該兩區每級高中級別的學生人數和學額數目。

  中學教師一般兼教初中、高中各級,我們沒有該兩個地區只教高中級別的教師的統計數字。

(二)現行「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制度,是按學生的派位組別、電腦隨機編號及家長選擇進行派位的。根據過去的派位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中學都取錄超過一個派位組別的學生,雖然比例上有所不同。事實上,目前全港約有130多所學校,其取錄的初中學生中,超過一半屬第三派位組別的學生。換句話說,有相當數目的學校及教師是有經驗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而且這也是教師專業工作的一部分。

(三)正如我剛才所述,我們將會在下一學年開始,將中一的開班人數下調至每班30人。換句話說,一間中學若收取了61名中一學生,已經可以獲批准開設3班,在這情況下,每班約21人。由此可見,一些收生不足的學校,每班的人數遠低於30人,甚至可以低至21人。而這類學校大多收取第3派位組別的學生。我相信,這紓緩措施是具針對性的,大大紓緩了中學因適齡學生數目下降而面對的收生壓力。

  小班教學本身是一項優化教育的措施,並非用來解決學校收生不足或處理教師過剩的問題。況且,小學與中學的教學環境、科目配套、人手編制等不盡相同;中學一向都有額外教師作分組教學,讓學生在指定科目分組上課,故此,某些組別的人數已相當於小班的人數。事實上,中學的教師與學生比例由1997/98學年的1:20,已逐年改善至2007/08年的1:17。

  我認同以取錄第三派位組別學生為主的學校,需要額外的支援,以照顧有關學生的學習需要。事實上,我們為取錄了第三派位組別學生的學校,提供額外教師,在2008/09學年為此提供的額外學位教師達750名之多,涉及經常性開支約每年3億元。這措施可讓學校按校本需要,靈活調配額外教師,推動全校參與照顧學業成績稍遜的學生,以及為主要科目安排分組或小班教學。再者,由本學年開始,我們亦向有需要的中學提供學習支援津貼,讓學校可增聘人手及購買服務,以加強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