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出席「兩岸三地經濟論壇」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為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十月二十九日)上午在中環政府合署新翼一樓會議廳出席「兩岸三地經濟論壇」的致辭全文:

各位來賓:
           
     早上好!

     歡迎各位參加由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的「兩岸三地經濟論壇」。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到,因應兩岸關係的新形勢,我們有必要對兩岸三地未來的經濟發展和布局,有更廣泛和全盤的認識。

     今天的經濟論壇,得到各方的鼓勵和支持,為探討兩岸三地經濟合作和開拓長遠發展機遇開一個頭,啟動往後更多的交流,並把兩岸三地的經濟發展和深層次合作帶到一個更廣闊的新平台。

     大家都知道,區域經濟合作所顯示的競爭優勢已經在全球發展中得到有力的證明,香港的經驗也是如此。香港和內地的經濟整合,特別是跟珠三角的經濟整合,是香港過去三十年成功實現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也繼續為我們今天高增值的服務型經濟提供重要支持。

     回顧過去三十年,香港和內地經濟互動的方式和內容不斷演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工廠向北遷移,在內地迅速擴展生產容量,提升了香港的貿易規模。無論是對外貿易,或者是服務貿易都得到長足的發展,因而帶動了金融、物流、工商支援和專業服務等相關行業的進步。

     中國二零零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們不但是全球資金、企業和貨物進入內地的門戶,更成為內地走向國際的跳板,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加強,整體經濟向高增值的方向轉型,跟內地的經濟整合進一步提升了香港的競爭力。

     一直以來,香港在內地跟台灣的經貿交流上,擔當重要的角色。香港是往來內地和台灣旅客的主要轉接地點,也是兩地貨物貿易的主要轉口港。兩岸的經貿關係過去幾年逐漸改善,經過香港轉口的兩岸貿易在二零零二到二零零七年間仍然以年均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長,佔香港整體對外貿易的比例也從二零零二年的百分之五點六,上升到二零零七年的百分之六點五。

     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出現新的契機,逐步實現通商、通航、通郵,兩岸三地的經濟合作勢將踏上一個新的台階,迅速變化的經濟環境給香港在兩岸經貿交流中的傳統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戰。

     香港有些人擔心“三通”之後,內地和台灣的人員和資金往來不再需要經過香港來進行,香港的一些行業將會受到負面影響。可是,從區域的角度來說,兩岸“三通”意味著效益的提升,資源的更有效配置,比較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這將為兩岸三地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新的機遇。我期望,中港台的經濟合作將會更廣泛和更深入。

     最近一段時間,從美國開始的金融風暴進一步惡化,蔓延全球。香港的金融市場具備健全的體制和規管架構,發揮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融通的傳統功能。這次的金融風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香港的金融市場造成系統性的損害,但是,這次“百年一遇”的風暴,難免會對全球經濟前景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下滑風險,全球經濟的調整期可能比預期長。

     雖然兩岸三地的經濟不可能避免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但是兩岸三地更緊密的經濟發展和深層次合作,將可以強化相互之間的抗險能力,也提供了轉危為機的機遇,有助長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各位,我們特意在此時此刻舉辦這個論壇,邀請兩岸三地優秀的經濟學家參與其中,就是為了讓我們深入瞭解在新的形勢之下,兩岸三地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尋找進一步合作的方向和發掘潛在的增長動力,從而提升我們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維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我相信通過今天的討論,大家可以就兩岸三地的經濟議題有進一步的了解。

     謝謝各位!



2008年10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0時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