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出席香港菁英會論壇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為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早(七月三十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出席香港菁英會論壇的致辭全文:

施榮忻主席、鄭志剛主席、各位嘉賓、各位青年菁英、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今天與大家聚首一堂,舉行「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論壇」,我個人感到光榮和高興。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央及內地各省市都圍繞茬o個主題組織一系列重大紀念活動,總結國家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研究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的方向。當此國家富強康樂的盛世,我們在這裡緬懷前人的巨大貢獻,並前瞻未來,是十分有意義的事。

  國家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對香港的影響既大且深。反過來說,香港對國家改革開放的影響也是既大且深。國家的改革開放與香港密不可分;香港的發展與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密不可分。

  由香港青年企業家和專業人士組成的香港菁英會,在香港舉辦「改革開放三十年菁英論壇」,縱論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角色,探索香港青年在國家未來發展中的責任和機遇,饒富意義。我代表特區政府對菁英會關心國家、熱愛香港、積極建言、勇於承擔的精神,表示衷心謝意。 

  我就個人的淺見,對改革開放與香港的關係,發表一點感想:

香港對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簡單來說,就是將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堅持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治國綱領,轉變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治國路線。

  無庸置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是劃時代的創舉。從大的、國家的、甚至全世界的層面看,它激發了中華民族創新求變、艱苦拼搏的民族精神;它基本上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它建立了小康社會和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下了紮實的基礎。而且,它標誌茪@個佔全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大國重新投入國際社會,履行大國的責任,促進人類的福祉,維護世界和平,與世界各國共同建立和諧的世界。

  我深信,以鄧小平先生為首的中央決策層,三十年前思考尋求國家發展富強的道路時,曾注視到香港、注視到台灣和注視到新加坡這幾個華人社會的經濟發展經驗,並從中受到啟發。為甚麼鄧小平先生要把全國改革開放最大的試驗場放在深圳?就是因為深圳近水樓台,毗鄰香港;為甚麼鄧小平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呼籲內地要建設幾個香港?就是因為他認為香港是內地現代化成功的示範單位;為甚麼鄧小平先生要提出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因為他堅信,穩定繁榮的香港,對實現國家現代化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作為香港人,我願意和應該從香港的角度對這段歷史進行總結。今年年初,我到廣州拜訪新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先生,商討粵港新一輪的合作。汪洋書記認為,香港對廣東省的發展、對國家改革開放的貢獻很大。內地改革開放的第一波浪潮,是從廣東開始的。廣東借助了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帶動了廣東的經濟發展,進而輻射全國,成為國家改革開放的主要發動機。我十分認同汪書記的評價。
  
  到目前為止,香港對內地實際直接投資累計已超過三千億美元,佔內地外資直接投資的四成左右,並為內地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與此同時,港資的進入也推動了內地市場機制的建立,為內地經濟體制改革積累了重要經驗。其次,過去三十年內地通過香港出口產品,金額累計超過一萬億美元。再其次,香港是內地最重要的外匯資金來源,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累計約二千億美元。由此可見,香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內地「走出去」的過程中,擔當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香港人不單到內地辦廠、投資,許多香港人更奉獻自己的學問、專長,付出自己的時間金錢,加入建設國家、扶助同胞的行列。改革開放不但讓香港和港人有報效國家的機會,更讓港人在「一國兩制」下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大展身手。經國家推薦出任世界壎芠梒期`幹事的陳馮富珍女士就是極佳的例子。

  當然,香港在內地改革開放中,也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利益。過去三十年,香港利用內地龐大的腹地和增長的速度,得到巨大的商機。同時,香港擔當了內地和海外經濟聯繫的中介和橋樑角色,因而成功轉型為多功能的國際商業和服務中心,並且得以維持較高速度的持續經濟增長。離開了國家政策和經濟高速發展的支持,香港就不容易獲得今天的經濟成果和國際地位。這幾年,我們採取多種方式,加緊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令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

香港在國家未來發展的角色和使命

  三十年過去,中央要慶祝三十年、總結三十年,目的是為了奮鬥下一個三十年。這幾年,我多次同國家領導人會面談及香港未來發展的時候,從胡主席到溫總理,每一位、每一次都強調,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是不可取代的。這是國家的期望,也是我們要香港繼續發展的責任。

  未來三十年是國家實現和平崛起的關鍵時期。我們正走向偉大的民族復興,走出一條有別於其他大國崛起的和諧發展之路。我認為並堅信:在這過程中,香港的角色不僅不會減弱,而且會更加重要。

  首先,我們要看到國家的發展,不僅是經濟總量的增加,更是經濟結構的提升和與全球經濟的融合,因而需要香港世界級的服務中心作為支撐平台。香港作為國際商埠、服務樞紐和創意中心,一方面可協助內地發展商貿、物流、會展、資訊、會計、法律、工程諮詢等現代服務業,另一方面可協助內地更多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經濟。香港的服務優勢、國際網絡和創意能力,仍有巨大的空間去擴展,未來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國家的發展,不僅取決於經濟規模,還取決於金融實力。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影響國家經濟興衰的關鍵因素。只有具備強大的金融實力,才能真正成為經濟強國;世界上的主要經濟大國,幾乎都擁有世界級的金融中心。目前香港不僅是內地企業的融資中心,也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具備進一步發展世界級金融中心的條件。特區政府已制訂發展策略,希望通過推動內地企業在港上市、擴大人民幣業務、拓展資產管理、發展期貨市場等措施,加強香港的金融地位及為內地服務的能力。金融是香港的最大優勢,未來香港在協助內地深化金融改革、擴大金融開放等方面可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不僅可以促進內地提升融資效率,還可以協助內地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第三,國家的發展,不僅要依靠產業競爭力,更要依賴區域經濟的綜合競爭能力。當前的全球競爭是區域經濟的競爭,國家與國家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都集中表現在不同層次的區域經濟範圍內。目前香港正在加強港深合作,在一國兩制下致力共建世界級都會,共同發揮全球資源調配和服務功能。香港也正與廣東展開全面合作,力爭將包括粵港澳在內的大珠三角地區打造成世界級的經濟區,成為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旗艦」。香港還積極參與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戰略,推動香港的資金、技術、人才向仍待進一步開發的地區和廣大農村流動,協助國家平衡區域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

  第四,國家的發展,需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內地巨大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香港人才薈萃,高等教育素質居亞太區前列,教育方法靈活多樣,並與國際接軌。過去三十年,香港為內地培訓了眾多的商業、專業、管理和行政人才。未來香港還可進一步發揮優勢,擴大與內地合作辦學,協助內地培養更多專才。

  最後,國家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制度,提升經濟和社會的管理能力。香港在法律制度、市場體制、行政效率、企業制度及企業家精神,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優勢,可以協助內地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制訂有效的公共政策以及強化城市管理,為今後三十年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時提升國家和城市的整體管理水平。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改革開放三十年」是一首偉大的史詩,也演繹了香港與祖國血濃於水的故事:我們的父母一輩,拖茯劘鬚有U在羅湖排隊過關回到鄉下,帶回去的是關切的親情;我們這一輩帶虒磢驉B技術、廠房等等,回到內地,遍及全國,帶回去的是創業的激情和成果;我期望你們年輕的一代,繼承傳統,運用香港的優勢,運用你們的知識,在生逢其時的大時代長袖善舞,抒寫出香港與祖國同在的輝煌文章。

  我謹在這裡,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向各位出席的嘉賓、朋友,致以最誠摯的期勉和祝福:祝願我們的國家,國運昌隆!祝願北京奧運,圓滿成功!期望今日的論壇,豐收滿載!

  多謝大家。



2008年7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0時54分